4.4《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 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彩。
2. 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 路德 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导入语: 播放幻灯图片(林肯纪念堂马丁路德金演讲在2003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 路德 金博士的演说。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教师展示或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后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概括。(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马丁 路德 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7段)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
演讲词的特点:
板书: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
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
艺术: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四、重点句段赏析:(结合课后练习)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4)10—14自然段: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五、学生即兴演讲: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 路德 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补充:
1、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2、我有一个梦想
想一步一步走过北京长城、云南丽江
想要膜拜圣洁的西藏,亲吻古老的敦煌
我有一个梦想
想要好好地去看看山,看看海,看看星,看看你
寻找梦里的天堂
我有一个梦想
能用大声的歌唱来赞美你
能够用笔刻下心中美妙的华章
我从不曾象现在这样,如此热爱这个家园
我现在是多么的渴望,纵情飞翔
天上的风啊,请你借给我一双翅膀
让我站在高处,让我站在高处
深情凝望,这个神奇的地方
六、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