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图形的相似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图形的相似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10: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图形的相似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可能相似的是(  )
A.(1)和(3) B.(3)和(4)
C.(1)和(2) D.(1)和(4)
2.如图,小东设计两个直角三角形来测量河宽DE,他量得AD=2 m,BD=3 m,CE=9 m,则河宽DE为(  )
第2题图
A.5 m B.4 m
C.6 m D.8 m
3.如图,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都在横线上.若线段AB=4,则线段BC的长是(  )
第3题图
A.2  B.4 
C.1  D.
4.如图,AB∥EF∥DC,AD∥BC,EF与AC交于点G,则相似三角形共有(  )
A.3对 B.5对
C.6对 D.8对
5.已知△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若AD=10,A′D′=6,则△ABC与△A′B′C′的周长比是(  )
A.3∶5 B.9∶25
C.5∶3 D.25∶9
6.在如图的象棋盘(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中,根据“马走日”的规则,“马”落在 处,能使“马”“車”“炮”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帅”“相”“兵”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图1,以点O为位似中心,作出△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图2和图3 分别为珍珍和明明的作法,两人的作法均保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都不正确 B.两个人都正确
C.只有明明正确 D.只有珍珍正确
8.如图,在△ABC中,AC=2,BC=4,点D为边BC上的一点,且∠CAD=∠B.若△ADC的面积为a,则△ABD的面积为(  )
A.2a B.a
C.3a D.a
9.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  )
第9题图
A.-2a+3 B.-2a+1
C.-2a+2 D.-2a-2
10.如图,点A在线段BD上,在BD的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DE,CD与BE,AE分别交于点P,M.对于下列结论:①△BAE∽△CAD;②MP·MD=MA·ME;③∠ACD=45°.其中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①②③ B.①
C.①②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是2∶3,它们的周长之和为15 cm,则较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
12.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1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如图1).在如图2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中,若物距为10 cm,像距为15 cm,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的高度是9 cm,则蜡烛火焰的高度是 cm.
13.如图,∠1=∠2,要使得△ADE∽△ACB,则可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14.如图,已知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C=4,BC=3,则AD= .
15.如图,已知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6,6),B(8,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D的坐标为 .
第15题图
16.如图,在△ABC中,AB=6,BC=12,P是边AB的中点,Q是边BC上一动点,当BQ= 时,△BPQ与△BAC相似.
第16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6分)如图,a∥b∥c,直线m,n交于点O,且分别与直线a,b,c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OA=1,OB=2,BC=4,EF=5,求DE的长度.
18.(8分)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O;
(2)求△ABC与△A′B′C′的相似比;
(3)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
19.(10分)某数学活动小组欲测量某建筑的高度MN,如图,在距MN为29 m的点B处竖立一根长为5.5 m的直杆AB,恰好使得观测点E、直杆的顶点A和该建筑的顶点N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B=2 m,DE=1.5 m,求该建筑的高MN.
20.(10分)如图,在△ABC中,∠A=90°,BC=13 cm,AC=12 cm,点E从点C出发,在边CA上以2 cm/s的速度移动,点D从点A出发,在边AB上以1 cm/s的速度移动.若点E,D分别同时从点C,A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DE与△ACB相似?
21.(10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且=.
(1)求证:△ADE∽△ACB;
(2)当AB=12,AC=9,AE=8时,求BD的长.
22.(12分)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欢欢想在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 m的视力表,但两面墙的距离只有3 m.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欢欢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两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甲 乙
图例
方案 如图,①是测试距离为5 m的大视力表,可以用硬纸板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 m的小视力表②.通过测量大视力表中“E”的高度(BC的长),即可求出小视力表中相应的“E”的高度(DF的长) 使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如图,在相距3 m 的两面墙上分别悬挂视力表(AB)与平面镜(MN),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通过调整人的位置,使得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入人眼C处,通过测量视力表的全长(AB)就可以计算出镜长MN
(1)甲同学的方案中如果大视力表中“E”的高是3.5 cm,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高是多少?
(2)乙同学的方案中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 m,请计算出镜长至少为多少米.
第1章图形的相似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可能相似的是( C )
A.(1)和(3) B.(3)和(4)
C.(1)和(2) D.(1)和(4)
2.如图,小东设计两个直角三角形来测量河宽DE,他量得AD=2 m,BD=3 m,CE=9 m,则河宽DE为( B )
第2题图
A.5 m B.4 m
C.6 m D.8 m
3.如图,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都在横线上.若线段AB=4,则线段BC的长是( A )
第3题图
A.2  B.4 
C.1  D.
4.如图,AB∥EF∥DC,AD∥BC,EF与AC交于点G,则相似三角形共有( C )
A.3对 B.5对
C.6对 D.8对
5.已知△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若AD=10,A′D′=6,则△ABC与△A′B′C′的周长比是( C )
A.3∶5 B.9∶25
C.5∶3 D.25∶9
6.在如图的象棋盘(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中,根据“马走日”的规则,“马”落在 处,能使“马”“車”“炮”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帅”“相”“兵”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B )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图1,以点O为位似中心,作出△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图2和图3 分别为珍珍和明明的作法,两人的作法均保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人都不正确 B.两个人都正确
C.只有明明正确 D.只有珍珍正确
8.如图,在△ABC中,AC=2,BC=4,点D为边BC上的一点,且∠CAD=∠B.若△ADC的面积为a,则△ABD的面积为( C )
A.2a B.a
C.3a D.a
9.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 A )
第9题图
A.-2a+3 B.-2a+1
C.-2a+2 D.-2a-2
10.如图,点A在线段BD上,在BD的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DE,CD与BE,AE分别交于点P,M.对于下列结论:①△BAE∽△CAD;②MP·MD=MA·ME;③∠ACD=45°.其中正确的是( C )
第10题图
A.①②③ B.①
C.①②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是2∶3,它们的周长之和为15 cm,则较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6_cm .
12.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1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如图1).在如图2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中,若物距为10 cm,像距为15 cm,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的高度是9 cm,则蜡烛火焰的高度是 6 cm.
13.如图,∠1=∠2,要使得△ADE∽△ACB,则可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D=∠C或∠E=∠B或=(答案不唯一) .
14.如图,已知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C=4,BC=3,则AD= .
15.如图,已知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6,6),B(8,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D的坐标为 (4,2) .
第15题图
16.如图,在△ABC中,AB=6,BC=12,P是边AB的中点,Q是边BC上一动点,当BQ= 或6 时,△BPQ与△BAC相似.
第16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6分)如图,a∥b∥c,直线m,n交于点O,且分别与直线a,b,c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OA=1,OB=2,BC=4,EF=5,求DE的长度.
解:∵b∥c,∴===.
∴OE=EF=.
∵a∥c,∴===.
∴DO=OF==.
∴DE=DO+OE==.
18.(8分)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O;
(2)求△ABC与△A′B′C′的相似比;
(3)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
解:(1)如图,点O即为所求.
(2)△ABC与△A′B′C′的相似比等于==.
(3)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19.(10分)某数学活动小组欲测量某建筑的高度MN,如图,在距MN为29 m的点B处竖立一根长为5.5 m的直杆AB,恰好使得观测点E、直杆的顶点A和该建筑的顶点N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B=2 m,DE=1.5 m,求该建筑的高MN.
解:∵AC⊥EF,NF⊥EF,
∴△EAC∽△ENF.∴=.
由题意知AB=5.5 m,BM=CF=29 m,DB=EC=2 m,DE=BC=MF=1.5 m,
∴AC=4 m,EF=31 m.
∴=,解得NF=62.
∴MN=63.5 m.
答:该建筑的高MN为63.5 m.
20.(10分)如图,在△ABC中,∠A=90°,BC=13 cm,AC=12 cm,点E从点C出发,在边CA上以2 cm/s的速度移动,点D从点A出发,在边AB上以1 cm/s的速度移动.若点E,D分别同时从点C,A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经过多长时间,△ADE与△ACB相似?
解:设经过t s,△ADE与△ACB相似.
由题意,得AD=t cm,CE=2t cm,
∴AE=(12-2t)cm.
∵∠A=90°,BC=13 cm,AC=12 cm,
∴AB===5(cm).
①若△ADE∽△ACB,则有=,
∴=.∴t=.
②若△ADE∽△ABC,则有=,
∴=.∴t=.
综上所述,经过 s或 s,△ADE与△ACB相似.
21.(10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且=.
(1)求证:△ADE∽△ACB;
(2)当AB=12,AC=9,AE=8时,求BD的长.
(1)证明:∵=,∠F=∠F,
∴△FEC∽△FBD.∴∠FEC=∠B.
∵∠FEC=∠AED,∴∠AED=∠B.
∵∠A=∠A,∴△ADE∽△ACB.
(2)解:∵△ADE∽△ACB,
∴=,即=.
∴AD=6.∴BD=AB-AD=12-6=6.
22.(12分)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欢欢想在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 m的视力表,但两面墙的距离只有3 m.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欢欢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两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甲 乙
图例
方案 如图,①是测试距离为5 m的大视力表,可以用硬纸板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 m的小视力表②.通过测量大视力表中“E”的高度(BC的长),即可求出小视力表中相应的“E”的高度(DF的长) 使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如图,在相距3 m 的两面墙上分别悬挂视力表(AB)与平面镜(MN),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通过调整人的位置,使得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入人眼C处,通过测量视力表的全长(AB)就可以计算出镜长MN
(1)甲同学的方案中如果大视力表中“E”的高是3.5 cm,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高是多少?
(2)乙同学的方案中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 m,请计算出镜长至少为多少米.
解:(1)由题意知BC⊥AB,DF⊥AD,AD=3 m,AB=5 m,BC=3.5 cm,
∴∠CBA=∠FDA=90°.
又∵∠CAB=∠FAD,
∴△CAB∽△FAD.
∴=.∴=,
解得DF=2.1 cm,
即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高是2.1 cm.
(2)如图,过点C作CD⊥MN于点D,延长线交A′B′于点E.
由题意知AB∥MN∥A′B′,CE=5 m,
DE=3 m,A′B′=AB=0.8 m.
∵MN∥A′B′,CD⊥MN,
∴CE⊥A′B′.
∵MN∥A′B′,
∴∠MNC=∠A′B′C,
∠NMC=∠B′A′C.
∴△MNC∽△A′B′C.
∴=.
∵CD=CE-DE=2 m,
∴=,
解得MN=0.32.
∴镜长至少为0.32 m.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