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 习题(含答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永不消逝的歌声 习题(含答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5: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不消逝的歌声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靡(mí)       支撑(chēng)
曲调(qǔ)
脍炙人口(kuài)
B.干冽(liè)
秘诀(mì)
署名(shǔ)
不胫而走(jìng)
C.憧憬(chōng)
镌刻(juàn)
瞌睡(kē)
不解之缘(jiě)
D.倾注(qīng)
花圈(quān)
昭示(zhāo)
厚积薄发(bó)
解析:A项,“靡”应读mǐ。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地一片洁白,洁白的雪地上正默默走来佩带黑纱,抬着花圈的人群。
B.维吾尔族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人会笑话他。
C.正是他的歌,支掌着一个不屈的灵魂,走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
D.继汉唐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内地后,本世纪新疆民歌再次风糜全国,起桥梁作用的人是谁 答案是王洛宾。
解析:A项中“佩带”应为“佩戴”;C项中“支掌”应为“支撑”;D项中“风糜”应为“风靡”。
答案:B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省、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区域联动起来,建立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才有可能治好整体性环境污染。
(2)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     。
(3)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     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齐心协力  闪烁其辞  开诚布公
B.齐心协力  隐约其辞  开诚布公
C.和衷共济  隐约其辞  推心置腹
D.和衷共济  闪烁其辞  推心置腹
解析: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2014年3月9日,象征二战结束的经典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在家乡病逝,享年86岁,一段传奇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D.土耳其表示,在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也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
解析:A项,成分赘余,“可能”“疑似”重复。B项,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介词“在”缺宾语“方面”。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 ”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小和尚用脑袋一撞,就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用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我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5.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什么
解析:在这句话前有“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对此整合即可。
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6.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抓住提问的具体内容,关注“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7.“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含的什么道理
解析:可从这句话前面的“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得出答案。
答案:应多方面看问题。
8.结合全文看,概括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
解析:结合文本内容,筛选出与民歌相关和体现王洛宾精神的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三、语言表达
9.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按照“对仗”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墙头”对“水面”和“楼上”,“雨细”对“风回”,“墙头雨细”和“水面风回”相对。由此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解析:语段横线处前写“箕山”,后写“遗址”,而句④叙写由“山脚”到“箕顶”,句②描写“箕顶”,与“箕山”关系最为紧密,应紧排其后;句③说明“遗址”位置,与“遗址”关系最为紧密,应排在最后。再用排除法就能确定正确的选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