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外研社八上Unit1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型 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speaking
课时介绍 本课时隶属于 “人与自我” 主题范畴中 “自我认知与成长” 主题群,承接单元起始阶段的 “价值观探索” 话题与前期阅读中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成长故事,聚焦 “通过文学作品分析人物价值观,运用目标语言描述人物经历与自我认知” 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 “文学作品导入 — 听力信息提取 — 口语评论表达 — 阅读拓展深化” 的逻辑,引导学生掌握围绕文学作品提取基础信息(类型、人物、情节)、发表评论的语言表达,能运用相关句式分享对自我价值观的认知,实现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 “发现自我价值、接纳成长变化” 的价值观。
语篇分析 语篇: 【What】选取《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青鸟》等经典文学作品相关文本片段与听力材料,包含作品基础信息(作者、类型)、人物设定(多萝西、稻草人、匹诺曹等)、核心情节(多萝西寻找回家之路、稻草人寻找智慧等)及人物价值观探索的关键语句,如 “The Scarecrow thinks he has no brain, but he always finds a way out.”“Pinocchio learns to be honest and becomes a real boy.”,呈现 “通过经历寻找自我价值” 的核心主题。 【Why】引导学生从文本与听力材料中提取文学作品的关键信息,建立对 “价值观探索类文学作品” 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口语表达与评论打基础。通过听力填空、口语讨论等练习,让学生主动运用 “主语 + want/need + 目标”“sb. finds sth. in oneself” 等句式,强化对人物描述与价值观表达的语言掌握,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文本语境中分析人物成长,帮助学生体会 “经历塑造价值观” 的深层含义,培养文本分析与主题探究能力。 【How】以 “识别作品 — 提取信息 — 分析人物 — 发表评论” 的路径,借助多模态材料(文字、听力音频),使语言学习更具情境性。以 “听力填空 — 表格梳理” 的任务形式,降低信息提取难度,聚焦关键信息整合。以 “小组讨论 — 结对分享” 的形式,将语言运用嵌入 “推荐价值观探索类书籍” 的真实场景中,通过 “基础信息 — 喜爱角色 — 难忘情节 — 主题思想” 的逻辑框架,自然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
教学目标 1.提取价值观探索类文学作品(如《绿野仙踪》)的基础信息(类型、作者、主要人物、核心情节),归纳描述作品与人物的常用句式(如 “What kind of book is it It's...;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In the story,...”)。(学习理解) 2. 运用提取信息的方法与常用句式,完成听力材料的填空任务,进行 “推荐价值观探索类书籍” 的结对对话,如 “A: What books do you know about finding a 'new me' B: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is one such book. It tells the story of... My favourite character is... ”。(应用实践) 3.结合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价值观探索经历,思考自身成长中 “寻找自我价值” 的故事,分享 “某段经历如何让自己更了解自我”,深化对 “自我认知与成长” 主题的理解。(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提取文学作品基础信息(类型、人物、情节)的方法,明确描述作品与发表评论的常用句式;能运用这些句式完成听力填空与简单的书籍推荐对话。 难点:理解文学作品中 “人物经历与价值观形成” 的关联(如稻草人通过冒险发现自身智慧),并将其迁移到对自身成长经历的表达中,做到语言表达与主题思想的融合。
学情分析 学习经验:学生已接触 “自我认知” 相关主题,对 “接纳自我、发现优点” 有一定情感基础;此前学习过简单的文本信息提取方法(如找关键词),但针对多模态材料(文字 + 听力)的综合信息整合能力较弱,易遗漏听力中的关键情节信息。 语言水平:能识别 “character/plot/value” 等主题相关词汇,但其在句子中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对 “sb. wants to... but finally finds... ”“This book is about...” 等描述与评论句式的掌握不熟练;缺乏用连贯语言完整推荐一本书籍的能力。 主题熟悉度:对 “童话故事、冒险故事” 等文学体裁熟悉,有阅读相关书籍的经历,但尚未形成 “从‘价值观探索’角度分析作品” 的意识,需通过多文本引导建立主题与文本分析的关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提取文学作品基础信息,归纳描述句式。(学习理解) 【主题导入 — 信息提取】 1.展示《木偶奇遇记》《青鸟》《绿野仙踪》的封面图片与经典场景插画,提问:“Do you know these books What do you think they are about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阅读经验分享,随后呈现教材中文本片段,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圈出作品的 “作者、类型、核心人物”,教师板书关键信息(如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 by C. Collodi;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 main characters: Dorothy, Scarecrow...”)。 2.分组任务:给每组发放 “作品信息表格”(含 “Book Name/Author/Type/Main Characters/Main Plot” 栏目),提供《绿野仙踪》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分工提取信息并填写表格,随后各组展示表格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作品的常用句式(如 “What kind of book is it It's a... book.;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They are...; What happens in the story ...”),并板书重点句式。 3. 词汇巩固:呈现 “value/search/magic/adventure” 等主题相关词汇与 “find a way out/come up with an idea” 等短语,通过 “图片匹配”(词汇与作品场景图片配对)和 “短语填空”(如 “The Scarecrow comes up with an idea to... ”),帮助学生掌握主题词汇与短语。 1.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圈出文本中的作品基础信息,判断对关键信息的初步提取能力; 2. 通过小组表格填写结果与句式总结发言,检验学生对作品描述方法与常用句式的理解程度; 3. 依据 “图片匹配” 正确率和 “短语填空” 完成情况,评估主题词汇与短语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经验分享,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学作品认知储备,营造轻松的主题氛围,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后续信息提取与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运用信息提取方法与常用句式,完成听力与对话任务。(应用实践) 【听力操练 — 口语应用】 听力填空:播放《绿野仙踪》的相关听力材料(对应教材中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notes” 任务),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补全笔记(如 “What kind of book is it It's a ___ book.; A strong ___ takes Dorothy away...”),播放 2-3 遍后,同桌互相核对答案,教师针对易错点(如 “magic”“wind” 等词汇拼写、“the Great Wizard Oz” 的完整表达)讲解,随后随机抽取学生朗读完整笔记,检验信息提取准确性。 2. 结对对话:提供 “书籍推荐框架”(基础信息:Book name & author; 内容简介:What it tells about; 个人观点:Favourite character & why),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 “Work in pairs” 任务,以结对形式进行对话练习,如 “A: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a book about finding a 'new me' B: Sure. It's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by C. Collodi.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puppet who wants to become a real boy... My favourite character is Pinocchio because he learns to be honest. ”,教师巡视指导,选取 2-3 组结对学生展示对话,点评语言流畅度与内容完整性。 查看学生 “听力填空” 的正确率,评估对听力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常用句式的应用能力; 2. 观察结对对话中,学生是否能按照 “推荐框架” 完整表达,判断语言运用与主题结合的程度,以及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绿野仙踪》相关听力材料,让学生完成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notes” 任务,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信息提取能力,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听力材料中关于文学作品基础信息(类型、关键情节等)及常用句式的表达;另一方面,针对易错词汇和表达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语言细节,为后续的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输出活动筑牢基础,提升听力理解的准确性与语言知识的内化程度。
结合文学作品人物经历,分享自身成长故事。(迁移创新) 【主题深化 — 迁移表达】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Think about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s. They find their values through experiences. What experiences have helped you find your own values ”,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人物(如稻草人发现智慧、匹诺曹学会诚实),分享自身经历,教师提供 “分享句式”(“I once...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I found that I...; This is like the... in the book, who... ”),确保讨论聚焦 “经历与自我价值” 主题,教师巡视时适时引导学生关联文学作品与自身经历。 2. 短文写作:让学生完成 “我的成长故事” 短文写作,要求包含 “一次关键经历 + 从经历中发现的自我价值 + 与文学作品人物的关联” 三部分,并用至少 2 个教材中的常用句式(如 “It tells the story of... ”“I found that... ”),完成后小组内互相点评(重点检查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选取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其如何结合文学作品与自身经历。 通过学生复述的逻辑与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对 “文学作品人物经历与自我价值” 关联的理解程度,以及将主题迁移到自身经历的能力; 2. 观察学生短文写作中是否包含 “经历 — 价值 — 作品关联” 三部分,判断主题思想的内化程度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Summary】 师生共同回顾:价值观探索类文学作品的信息提取方法(找作者、人物、情节)、常用描述与推荐句式、主题词汇与短语; 2. 学生分享:“What have you learnt about finding your own values from the books and this class ”,教师总结:“Books help us see how characters grow, and our own experiences help us find our own values. Keep exploring and knowing yourself!”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是否能清晰表达对 “经历与自我价值” 主题的理解,判断知识掌握与主题认知的深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中人物(如稻草人发现智慧、匹诺曹学会诚实)的经历,思考自身 “寻找自我价值” 的经历,借助教师提供的 “分享句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文学作品人物与自身成长的关联。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 “经历塑造价值观” 这一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迁移到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与表达中,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
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speaking 价值观探索类文学作品(Examples) 1.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 by C. Collodi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 main characters: Dorothy, Scarecrow, Tin Woodman... The Blue Bird - by MAURICE MAETERLINCK 常用句式 描述作品:- What kind of book is it It's a... book.-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They are...- What happens in the story ... 推荐书籍:- It tells the story of...- My favourite character is... because... 三、 主题词汇value, search, magic, adventure, find a way out, come up with an 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