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亭送别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9: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亭送别
[同步课堂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谂知(niǎn)
筵席(yán)
胸臆(yì)
口占一绝(zhān)
B.泠泠(líng)
相偎(wēi)
栖迟(qī)
栖栖惶惶(xī)
C.赓续(gēng)
玉醅(péi)
揾做(wěn)
保揣(chāi)身体
D.萧瑟(sè)
憔悴(cùi)
顷刻(qīng)
杯盘狼藉(jí)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三处错误的一组是(

 
A.妻迷
斜辉
狼藉
淡烟暮蔼
 
B.辱末
俳徊
今霄
举案齐眉
 
C.青鸾
烦脑
遮弊
蝇头微利
 
D.厮守
扶持
罗纬
蜗角虚名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4.表现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装得起。
B.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C.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D.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组是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装得起。
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6.填空
(1)《长亭送别》节选自《
》,原名《
》,作者是__________代戏曲作家___________。课文为___________本_____________折,描写____________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
②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技能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6-10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7.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
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8.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9.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
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
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10.“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11.
与[四煞]塑造的意境和形象最相近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B.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尽染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C.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D.念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
三、能力提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一折中,老夫人突如其来的悔婚行动使莺莺十分震惊,她悲愤交加——
(旦云)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
【乔牌儿】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黑阁落甜话儿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江儿水】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每从来懦,闷杀没头鹅,撇下赔钱货,不争你不成亲呵,下场头那答儿发付我!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怎得存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
到如今难着莫(捉摸)。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恁个母亲,今日败也是恁个萧何。
【离亭宴带歇指煞】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是可?
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毒害的恁么。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
12.剧中人莺莺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有高深的文学修养,作者写她的语言就注意化用诗词名句,请就划横线的两句写出原诗。
答:
13.莺莺被母亲的背信弃义的行为所激怒,曲词变换了一些俗谚以表达她的怨愤之情,划浪线的两句谚语的原文是:
答:
14.对以上节选的曲词语言特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化用名诗名句和变换运用俗谚,使语言凝重秀雅,以符合莺莺的身份和个性。
B.以上曲词把华丽浓艳的文学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并行使用,达到了雅俗相得益彰、和谐完美的境界。
C.以上曲词感彩浓烈,口语应用较多,如哑谜儿、甜话儿、没头鹅、赔钱货等,使曲词韵律化更强,一气呵成。
D.以上曲词采用了昏邓邓、白茫茫、碧悠悠、颤巍巍等叠词,使崔莺莺的感情表达得委婉曲折,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
(二)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①,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叹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15.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句中,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
  B.“画图难足”句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通“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亡国者的耻辱。
16.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B.上阕围绕金陵秋色,抓住征帆,去棹,淡云,星河等一系列典型事物,点染一幅萧瑟、凄凉、冷寂的秋景图。
  C.下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揭示了主题。
D.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诗的意境。
《长亭送别》同步课堂训练答案
1.B.A项“谂”读shěn;C项“揾”读wèn、“揣”读chǎi;D项“悴”注音有误,应为cuì、“顷”读qǐng
2.A。A项错别字分别是“妻”“辉”“蔼”各改为“凄”“晖”“霭”;B项的错别字分别是“末”和“霄”,各改为“没”和“宵”;C项的错别字分别是“脑”和“弊”,各改为“恼”和“蔽”;D项的错别字是“纬”改为“帏”。
3.C。合着:也算是。
4.C。其他几项都是将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或写出其重量,或写出其视觉形象。
5.C。其它几项断句分别如下: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装得起。
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6.(1)《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王实甫


莺莺送张生进京赶考
莺莺在送别环境中的微妙心理
(2)见课文。
7.
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8.
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9.
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10.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11.均塑造了一个倚楼遥望以寄托愁思的形象。
12.座中泣下水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3.红颜自古多薄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4.D。应该是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而不是使感情更委婉。
15.D(提示:“漫嗟”是空叹的意思。不是“慢慢的”意思)
16.B(提示:对秋景图格调色彩把握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