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19: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景泰蓝的实物或照片,让学生回答有关景泰蓝的问题(检查预习情况),教师介绍其特点和历史,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解题:
题目既交代了说明的对象——景泰蓝,又交代了说明的内容——景泰蓝的制作。
2、明确目标:
景泰蓝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我国的瑰宝,因此通过学习本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说明文就是介绍知识,如何才能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呢?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正是学习目标之一。(板书目标)
三、整体感知:
主要设计以下三个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本文抓住了“景泰蓝的制作”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明确:
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精细。(板书)
2、本文分为几大部分来说明的?运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明确:
三大部分,总分总。
3、第二部分具体写了“景泰蓝制作”的几道工序?
明确:
六道: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板书)
四、重点分析:
(一)、复习说明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本文是否说明白了呢?是否成功呢?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回答。
明确:抓住事物的特征,安排合理的顺序,采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运用详略得当、准确通俗的语言才能把事物说明白。(板书)
(二)、分析“掐丝”部分:
主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第二部分写了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序,哪几道详?哪几道略?
明确:掐丝、点蓝属于详写,其他是略写。
2、掐丝的特征是什么?
明确:精细。
3、作者为把“掐丝”这一工序介绍明白,说明时又把它分为六个步骤,分别用六个动词来表示,请找出来并说明详略。
明确:剪——曲——粘——焊——煮——洗
其中“粘”最为详细。(板书)
小结:叶老在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时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分为六道工序一一介绍说明,而在说明每道工序时又分步骤进行说明,说明顺序合理恰当,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样写系统而有条理地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了。
(三)、分析“粘”这一步骤: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作者为了把介绍的知识说明白,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掐丝要组成许多图案,作者怕读者不明白,就举了个例子:“譬如粘一颗柳树吧。”说到“每片叶子两笔”时作者又打了个比方:“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这样就把要说的知识“说明白”了。
2、景泰蓝掐丝粘的都是线条画,而且是繁笔。哪一段写了这样“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注意抓关键的动词)
明确:第6段.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其次,烧过之后不会“裂”;还有,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3、上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这几个原因?下文中哪一句话与这一概括句相照应?
明确:
概括句:“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总结句:“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4、“制作方法”指什么?“物理”指什么?
明确:制作方法指“点蓝”“烧蓝”“打磨”;物理指物体的膨胀率。
小结:
作者在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时,先抓住特征,安排合理的顺序,然后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说明;说明时又先介绍如何制作的,然后再说明这样制作的原因,层次清晰而自然地把制作工序如此繁复、做工如此精细的景泰蓝介绍的明白晓畅,让人读一遍就掌握了景泰蓝制作的知识;并且详略安排得当,哪是关键的,哪是次要的,使人一目了然。只要掌握了“掐丝”这一工序的“说明白”的方法,其他工序就会迎刃而解。
(四)、分析本课的语言特色:
仅仅靠以上这些方法还不行,没有准确通俗的语言,也不能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仍以“掐丝”部分为例,找出文中语言准确通俗的句子,并加以分析。如:
准确:“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中的“往往”;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中
的“全是”“一般”;
“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中
的“二尺半”“四五十”。
小结:在确切的情况下,用确数语言准确;在模糊的
情况下,用约数语言准确。
通俗:“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中的“咱们”;
“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五)、体会本课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老运用准确通俗的语言,合理的顺序,多种多样的说明白方法把景泰蓝的制作介绍地如此明白,这自然利益于叶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功底,但也离不开他亲自到工厂参观、仔细观察的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叶老对祖国的这一艺术瑰宝的深厚的感情。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叶老对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的敬佩、赞美、感叹之情。
仍以第二部分为例,哪一段最能集中而充分地表现叶老的这一思想感情?
明确:第17段,阅读时特别要注意表现感情的词语。如:值得惊奇、那么多、多么大的工夫等等。
五、知识拓展
叶老是在1955年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以后写的这篇文章。40多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祖国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泰蓝的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制作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出口世界各地,为祖国挣得很多荣誉。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北京市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贺礼就是用新工艺制作出来的一对很大的景泰蓝花瓶。
正因为景泰蓝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祖国的瑰宝,许多外国人想尽千方百计窃取景泰蓝的技术。决定景泰蓝成色的重要工序是点蓝,而配料是关键技术。有一个日本代表团在参观景泰蓝制作时,其中一位成员似乎无意之中低下头,用领带的下端蘸了一点配料。我国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走上前去,连忙向客人表示歉意,并且执意为客人换了一条崭新的领带,从而保住了配方的秘密。
可是,对手是无孔不入的,再加上我们管理的疏忽,特别是保密意识的淡薄,景泰蓝制作的关键技术还是被日本人窃取去,现在国际市场上到处都是日本的景泰蓝的产品,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景泰蓝却直线贬值。不仅仅是这一种工艺品,我国其他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品也遭此厄运。比如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美誉的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其工艺技术在1985年被列为科技“绝密”项目,几年后仍然被日本人窃取,进而挤占中国的国际市场。再如我国某省生产的被誉为“中国独有的工艺品”的龙须草席,80年代初日本窃取这一技术后,马上制造出代替手工的机器,大量生产。1985年日本生产的产品垄断了整个国际市场,导致我国出口生产厂家全部倒闭。
教训是惨痛的。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将来为振兴我国的传统工艺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总结练习:
本节课主要完成了两个学习目标。因为景泰蓝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我们一定要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本课我们要学会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采取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同时还要恰当地安排详略,运用准确通俗的语言,再加上仔细的观察和对说明事物的热爱,才能写出既明白又成功的说明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做过许多小东西,比如“扎风筝”“叠飞机”等,下课之后向同学介绍这种小东西的制作过程。
附板书设计:
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学习目标:
一、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感情
二、学习“说明白”的艺术
特征:手工、繁复、精细
顺序:合理
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方法:多样

详略:得当
动词:
剪→曲→粘→焊→煮→洗
语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