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大单元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大单元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16: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
从手工工场和
租地农场的产生,
初步理解近代早
期西欧社会经
济的重要变化。
知识回顾:西欧封建社会的三大特征
政治:封建等级制
经济:庄园经济
思想:基督教
居民
耕地
领主和佃户
自营地和份地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1世纪以后,欧洲农
村发生哪些变化?
一、西欧农村新变化
垦殖运动
11世纪开始
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
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
洲人口增长了3倍。原有的庄园土地
已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出现许
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领主组织和农民自发
耕地面积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区的主人,
按自己方式耕种;新开发区拥有独立司法权
和行政自治权
材料1: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
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
新垦区的治理模式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不需要获
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新垦区对附近庄园的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
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已有1248人,
他们大多是修道院招募到的垦荒农民。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2:1348~1349年,黑死病席卷欧洲,夺
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封建庄园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
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
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形成雇工阶层,即自由劳动力
城市自治
垦殖运动
瘟疫流行
货币地租
庄园制度瓦解
领主怎么办?
土地集中成为趋势
通过转让、联姻、
继承、买卖等方式
领主出租自营地
14世纪,领主依靠土地租金
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富裕农民承租、
购买土地
租地农场建立起来
租地农场的特点: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雇用农民耕种
农产品推向市场
阅读教材内容,归纳英国租地农场的概况
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
成为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
挥官,成为他们的剩余劳动力
和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
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
场主发生直接关
系,而且是单纯的
货币关系和契约关
系。
最早、最典型;
16世纪出现“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
二、手工业的变化
手工业:
脱离农业生产
和市场化
小型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手工工场的特点
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生产方式:分工协作
经营特点:面向市场
商人提供统一生产工具;
工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
土地关系的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出现租地农场
出现手工工场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改变欧洲中世纪社会面貌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
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这些
垦殖地多数是由谁自发开垦的
A、领主 B、农民 C、农奴 D、商人
2、“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
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
至获得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根据这段材
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
A、生产力水平提高 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C、农民的起义和反抗不断
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
3、15世纪时,一个领主的生活来源是
A、直领地的租金 B、份地的租金
C、直领地的收获物 D、收取什一税
三、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
社会结构
13、14世纪
贵族抵押变卖地产
富裕农民和骑士成
为农村中富有生气
的阶级力量
2、城市
社会结构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
居民,享受新的契约赋予
的权利
富商巨贾采用新的生产经
营方式,政治权利扩大
西欧
经济
与社
会的
发展
新的生产与
经营方式
新的阶级
促进
农业:租地农场
手工业: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性质
(雇佣关系、市场化)
农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城市:市民阶层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第14课
——封建精神支柱的崩塌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兴起
课程标准:
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
(英文:Renaissance 意大利文:Rinascimento,
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14
世纪中叶至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在近代早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知识生活。
时间:14—16世纪
地点:意大利
武器: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思潮: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
对象:封建神学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1、为什么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材料一: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
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
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
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
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阶级基础)的需要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
古代文化的遗存,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拜占庭
帝国灭亡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
罗马的文化典籍,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
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
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佛罗伦萨美第奇的
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
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遗产;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2、为什么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
太阳中心说,被视为异端而活活
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材料三
材料四: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历史上规模
最大、危害最惨烈的致命瘟疫——黑死病(即鼠疫)。
1347—1351年间,欧洲死亡人数约2500万,占当时欧
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
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
所以开始重视人自己的价值。
材料五:罗马教会本想通过煽动这次战争(指十字军东
征),将它的势力扩大到东方,消灭拜占庭的东正教而
重新统一基督教,建立一个基督教的世界帝国,可是随
着十字军的失败,罗马教会的威望下降了,从而为世俗
权力的增强,提供了机会。
基督教会的神权专制禁
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
科技和社会进步
中世纪后期罗马教会的衰落为新文化的出现
扫清了障碍
文艺复兴的背景:
1、欧洲意大利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3、外部因素:
拜占庭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2020株洲中考)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
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
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
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
二、如何理解“文艺复兴”中“复兴”的含义?
材料1: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文化界人士复兴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
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
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
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
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
想文化运动……它(文艺复兴)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世界史·近代史编》
方式:
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
实质:
资产阶级反教会“神权至上”和
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
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
代充分表达出来”。如何
理解?
三、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humanisums):文艺复兴
时期的指导思想,1859年,乔治·伏伊
格特在其《古代经典的复活》一书中,
首先将“人文主义”一词用于文艺复兴。
布克哈特在1860年出版的《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也大量运用了
“人文主义”一词
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作家亚尔伯蒂
我创造了我自己。
——作家彭塔诺
含义: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
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
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
享受现世生活。
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人的自我意识
的觉醒。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像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冷漠,缺少人情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人生来不是为了像野兽一般活
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
……克服惰性,因为坐在绒垫
上或者睡在被窝里,是不会成
名的。
——但丁《神曲》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
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
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
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
幸福
——彼特拉克
神权主义 人文主义
禁欲主义,
追求来世
追求享乐,
追求现世幸福
麻木顺从
追求自由
虚伪造作
表达人的真实情感
愚昧迷信
重视理性、科学
禁锢人性
发展个性
悲观主义
乐观,冒险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四、巨匠辈出、群星璀璨
1、前三杰(文学三杰)
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
长篇诗作《神曲》
抨击教会、表达
市民阶层的情感
《十日谈》
《神曲》
“人文主义之父”
《诗集》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
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
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2、后三杰(美术三杰)
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
的代表人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多才多艺
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这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商
人吉奥贡达的妻子所作的
肖像,先后四年才完成。
画中的主人公蒙娜丽莎是
那不勒斯人,生于1479
年。这幅油画摒弃了过去
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
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
若,口角含着一丝微笑,
显得恬静而愉快,富有生
命的活力。人物背后衬托
着优美的景色。整幅画形
象逼真,色彩调和,在光
线明暗的变化上,表情的
刻画上,都表现了精湛的
艺术造诣。
你悲哀吗?
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
你快乐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
笑容在扩大
——傅雷
这幅画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最后的晚餐》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毁灭,1499年,路易威登国王入侵米兰,他试图从墙上切割壁画,将其带回家;由于湿度和脱落,这幅画已经完全毁了;1796年,法国革命入侵部队用石头凿壁画,挖出了使徒的眼睛;1943年8月15日,食堂又遭到了轰炸,这幅画依旧幸存了下来。
《最后的晚餐》多达7次修复记录,不是要把它恢复原状,而是尽可能的修复原始画作的同时,防止画面进一步恶化,最后一次修复工作是1977年开始的,最终修复了42.5%原始画作,40%是之前修复者的补充,还有17.5%是无法修复的。
除了达芬奇的艺术
造诣之外,在被毁
坏那么多次之后,
这幅画每次都还能
被修复,有惊无险
地穿越时空和我们
相见,这本身就是
个奇迹。
3、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
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
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
学的集大成者。写作的
戏剧有历史剧、悲剧、
喜剧和传奇剧。
其代表作:《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台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从台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
而属于千秋万代
——本·琼生
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
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
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雨果
五、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运动
资产阶级运动:
思想运动:
文化运动: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冲破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
人文精神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精神动力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的被发现是指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因为它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而否定神,故称人的被发现。
课程标准:
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
相关史实。
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
世界影响。
何谓“世界”的被发现?
什么是“新航路”?(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ies)
东西方交流的旧通道:
丝绸之路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
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美洲等世界
各地的航路,实现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道非
洲南端或是向西航行通往东方的航路。
也叫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向西: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向西:环球航行




弟弟(迪亚士)到非洲;
哥哥(哥伦布)去美洲;
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
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
一个中心
欧洲
两个
方向

西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四个
人物




阅读课本内容,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开辟
新航路
市场需求扩大
(经济根源)
渴望黄金
(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激热潮
奥斯曼崛起控制
东西方贸易(直接原因)
传播天主教和人文
主义的作用(精神动力)
地圆学说
指南针与
航海技术
造船技术
王室支持
要市场;要黄金;
要传教;要避奥
有学说;有技术;
有靠山;有动力
经济根源
材料: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
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
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
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
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
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
社会根源
材料:《马可波罗行纪》中说:东方某
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
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
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
金……”
材料: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 占领巴
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米亚等地区,从而控制
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
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
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
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世界史·近代史编》
奥斯曼帝国崛起,
阻碍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
《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
东方的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
注东方的热潮
探究活动: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
才能远航?
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
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
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同时基督教与
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
透普教主义……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基督福
音于全世界
政治原因: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主观条件
亨利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亲
王、航海家,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
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在他的支
持下,葡萄牙船队在非洲西海岸至几内
亚一带,掠取黄金和象牙,抓捕黑奴,
并先后占领马德拉群岛等。
航海纪念碑也叫航海发现者纪念碑,建于
1960年,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
年而建,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 ,
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 80 位水手的雕像。
客观条件
探险
影响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
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
增加到119万公斤……物价上涨使
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
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
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
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
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说:“以
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
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
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加速西欧封
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
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
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
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
你能看到的现象有:①亚洲开始
种植玉米、烟草;②世界各地联
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形成;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
叶;④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据
点遍布世界各地;⑤欧洲封建主
的财富与时俱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材料: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
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
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
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实际上,严格的
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
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
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
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整体
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据统计,从15~17世纪的
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
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千克
的黄金和一亿千克的白
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
夺了至少价值六亿美元的
钻石,这是新航路开辟后
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法国等相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残酷统治
掠夺殖民地人民,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
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欧洲:
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
对世界:
亚非拉国家日益贫穷落后
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
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
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
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
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
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
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
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
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我们还常常
吃木屑。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
不到老鼠了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
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中的描述
船员大家都生着重病,牙
床肿得厉害,又在身体上出现
了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壮健男
人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也
变为虚弱,以至死亡。
——达伽马航海
水手们因患败血症而虚弱,
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
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
抓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锯末
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
——麦哲伦航海
从四位西方航海家身上可以学到哪些
优秀品质?
勇于开拓 创新进取
不怕牺牲 克服困难
……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程标准:知道“三角贸易”,
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早期资本主义:一般指工
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从
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
纪中后期。也叫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
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
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
地人民的利益。现指资本
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
扩张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
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
富, 因而控制了世界。
——沃尔特·雷利(英)
(1)根据材料指出殖民掠夺的前提:
掌握海上霸权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最早的海上
霸主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殖民霸权之争
西班牙无敌舰队出征
——16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3)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掠夺有何
特点?
控制海上通道;劫掠式贸易
16世纪,西班牙在美洲
建立一个殖民大帝国
殖民霸权之争
——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
殖民霸权之争
——18世纪:英国“日不落帝国”
1、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
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
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2、英国的霸权之路
16世纪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17世纪三次英
荷战争打败荷兰
18世纪英法七年
战争打败法国
3、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日不落帝国”
争夺殖民霸权
建立和扩张殖民地
建立大种植园
从事黑奴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在北美的扩张
《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
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
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
也不会肩负的任务”。这里的“任
务”是指
A. 开辟新的航路,连通各个大洲
B. 开拓海外贸易,发展资本主义
C. 进行殖民掠夺,积累原始资本
D. 顺应全球化潮流,开拓海外市场
英国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
其海外殖民地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
112倍,英国先后打败了哪几个国
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法国、葡萄牙、荷兰
C、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D、荷兰、西班牙、葡萄牙
殖民罪恶之痛
16世纪内葡萄牙从非洲
就掠夺了27万多公斤的黄
金,占领马六甲时,抢走
约100万金币的财富
在入侵拉丁美洲的300
年中,西班牙共掠走黄金
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1757年后的仅仅60年
中,英国就从印度攫取了
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


















英国北美殖民当局规定:
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
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
镑,杀戮印第安人是“上帝和自
然赋予的手段”……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 程
中 程
归 程







黑 人
金银和原材料
殖民罪恶之痛
之三: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的背景
三角贸易的背景:
①弥补美洲劳动
力不足
②获取更大的利润
欧洲殖民者驾驶海盗船,偷袭黑人村庄,杀死老
弱病残,将年轻力壮的人掳掠。为了防止他们逃
跑,奴隶贩子把黑奴一个个用铁链锁起来,甚至
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骨处穿起来,然后囚禁于牢
笼之中,等待运往美洲……
奴隶上船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就象
运送牲畜那样把奴隶塞进拥挤不堪、污浊熏天
的船舱之中。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
的奴隶,轻者以皮鞭抽打,重者被砍头、挖
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活勒死以及扔到一望
无际的海水之中等……
到达美洲以后,黑奴被成串地牵往贩奴市场等待
被买卖。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之后,奴隶贩子就用
烧红的烙铁在黑奴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
章的烙印,关进地牢,等待装船运往目的地……
评价殖民扩张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评价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1: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
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材料2: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他们还将美、非和亚洲
殖民地的物产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等销往殖民地。
材料3: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
矿井,非洲变成了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对欧洲:
对世界:
对殖民地:
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
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
1、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
2、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
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3、用暴力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
分离的过程叫资本原始积累
3、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
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采取赤裸裸的
暴力手段发展资本主义,也是早
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如武装
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掠夺、
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
等。本课标题“早期”,特指西方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材料:商人一旦富有,
所渴望的的取得地产,
购买贵族头衔,借以分
享贵族的特权,对投资
工业则望而却步。
——《世界近代史编》
西、葡从殖民活动中获
得大量财富,却为何很
快衰落下去?
西、葡掠夺的财富,未能
转化为资本,未能推动国
内资本原始积累,而是被
挥霍、浪费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西班牙、葡萄牙: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
(16世纪)
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殖民扩张
(17世纪)
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
(18世纪)
殖民扩张的结果: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世界市场的拓展
▲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和祸害,
造成贫穷和落后
1、在集中的手工工场里,商人不仅向雇佣多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
具,这样雇佣工人成为
A、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B、完全出场劳动力的富裕市民
C、集中手工工场的新的雇主 D、完全人身自由的资本家
2、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
阶级力量不包括
A、富裕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3、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赋予
的权利
A、城市公民 B、城市居民 C、城市劳动者 D、城市建设者
4、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人向雇佣工人
提供原料;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④商人
与商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的进步……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
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
三角贸易的本质是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2分)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2分)
概括上述材料的观点,并以三角贸易为例加以论述说明
观点:
论述: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给非洲
带来深重灾难;三角贸易带来了美洲的黑奴制度
和贵州歧视等历史遗留问题(6分)
结论:
卷面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