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比重难点检测卷-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把3∶5的前项加上12,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 )。
A.减15 B.加15 C.乘5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5,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3.甲走的路程比乙多,乙走的时间比甲多,甲、乙的速度比是( )。
A.5∶4 B.3∶2 C.4∶5
4.六(1)班有50人,女生人数是30人,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A.2∶5 B.2∶3 C.3∶2
5.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A.1∶19 B.1∶21 C.1∶20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A.8 B.12 C.24
7.一项工程,甲独做要5小时,乙独做要3小时,甲、乙工效的比是( )。
A.5∶3 B.15∶1 C.3∶5
二、填空题
8.观察下图,将涂色部分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 )。
9.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角三角形,它最小的角的度数为( )°。
10.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1∶2,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是( )角三角形。
11.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后来又来了60名男生,这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9∶11,六年级原来共( )人。
12.为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准备粉刷外墙。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单独完成粉刷任务所用的天数如图所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为( );若粉刷任务由乙、丙两队合作,( )天能完成粉刷任务的。
13.“茶倒七分满”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是指给客人倒茶时茶水的体积与杯子的容积的比是7∶10,根据倒茶礼仪,倒入茶水后,没装茶水的部分占整个杯子的( )(填分数),请在图中画出茶水水面的位置。
14.如图,大、小两个正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比是4∶3,则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 )。面积比是( )。
三、判断题
15.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转动的速度比是60∶1。( )
16.4∶5的前项加上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3。( )
17.把120平均分成3份,就是按1∶1∶1的比进行分配的。( )
18.中国队和德国队乒乓球比赛的成绩是2∶0,说明比的后项可以是0。( )
四、计算题
19.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
分钟∶1小时 0.2千克∶25克
五、解答题
20.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第二周修了600米,这时已修长度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21.工人用角钢焊制一个长方体展示框框架,共用去角钢54米,该展示框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展示柜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米?
22.《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文献,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镈是当时的一种重要农具,制造镈所需铜和锡的比是5∶1。如果制造一件镈需要铜和锡共4920克,那么需要铜多少克?
23.六一儿童节,童心小学开展了“我劳动,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六年级举办了采摘活动,采摘西红柿、辣椒和茄子共240千克,其中茄子的质量占总数的,剩下西红柿和辣椒的质量比是2∶1,采摘的西红柿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4.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第四季度共生产汽车6000辆,其中十月份生产了2400辆,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生产量的比是5∶3。公司十二月份生产多少辆汽车?
25.甲、乙两地相距140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对开8小时后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4∶3,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第4单元比重难点检测卷-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B B B B C
1.C
【分析】已知原来比是3∶5,前项加上12,则变化后的前项为3+12=15。原来前项是3,现在变为15,15÷3=5,即前项乘5。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5,进而确定后项加几;据此解答。
【详解】3+12=15
15÷3=5
5×5=25
25-5=20
所以比的后项应该乘5或加20。
故答案为:C
2.B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2∶3∶5,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这个最大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按角的分类,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最大的内角是:
180°×
=180°×
=90°
最大内角是90°;
所以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3.B
【分析】甲走的路程比乙多,这里是把乙走的路程看作单位“1”,假设乙走的路程为4,那么甲走的路程为4+1=5;乙走的时间比甲多,这里是把甲走的时间看作单位“1”,假设甲走的时间为5,那么乙走的时间为5+1=6;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计算出甲、乙的速度,最后写出对应的比。
【详解】5÷5=1
4÷6==
1∶
=(1×3)∶(×3)
=3∶2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3∶2。
故答案为:B
4.B
【分析】据题意可知,男生人数是人,据题意列比,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详解】(50-30)∶30
=20∶30
=(20÷10)∶(30÷10)
=2∶3
六(1)班有50人,女生人数是30人,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
故答案为:B
5.B
【分析】盐+水=盐水,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盐与盐水的比,化简即可。
【详解】5∶(5+100)=5∶105=(5÷5)∶(105÷5)=1∶21
盐与盐水的比是1∶21。
故答案为:B
6.B
【分析】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长方形的长、宽之和=周长÷2;
又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即长占长、宽之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长、宽之和乘,即可求出长方形的长。
【详解】长、宽之和:40÷2=20(厘米)
20×
=20×
=12(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
故答案为:B
7.C
【分析】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别求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进而根据题意,进行比即可。
【详解】1÷5=
1÷3=
∶
=(×15)∶(×15)
=3∶5
即甲、乙工效的比是3∶5。
故答案为:C
8.5∶8
【分析】将整个长方形的长看作4,宽看作h,则梯形(涂色部分)的上底是2,下底是3,高是h,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面积=长×宽,分别计算梯形和长方形面积,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涂色部分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化简即可。
【详解】将整个长方形的长看作4,宽看作h。
[(2+3)h÷2]∶(4h)
= [5h÷2]∶(4h)
=2.5∶4
=(2.5÷0.5)∶(4÷0.5)
=5∶8
将涂色部分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5∶8。
9. 直 36
【分析】三角形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据此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应2+3+5=10份,用180°÷10求出1份的度数,再求出5份的度数,即可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再求出2份的度数,即求出最小角的度数。
【详解】180°÷(2+3+5)
=180°÷10
=18°
18°×5=90°
18°×2=36°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它最小的角的度数为36°。
10. 72 锐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1∶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2∶2,由此可知,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它的最大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该等腰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也是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按角的分类,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为1∶2∶2;
180×
=180×
=72(度)
72度<90度
它的一个底角是(72)度,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440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又来了60名男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60除以可得女生人数,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女生人数乘原来男生对应的分率可得男生人数,再把男女生人数相加即可得解。
【详解】
(人)
(人)
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后来又来了60名男生,这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9∶11,六年级原来共440人。
12. 4∶3 5
【分析】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甲队、乙队、丙队的工作效率,再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最后进行化简。先求出乙队和丙队的工作效率之和,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求出乙队和丙队合作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15=
1÷20=
1÷12=
∶
=∶
=4∶3
÷(+)
=÷(+)
=÷
=×
=5(天)
即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为4∶3;若粉刷任务由乙、丙两队合作,5天能完成粉刷任务的。
13.;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茶水的体积与杯子的容积的比是7∶10,即茶水的体积是杯子容积的。将杯子容积看作单位“1”,用单位“1”减去,求出没装茶水的部分占整个杯子的几分之几。从下往上数,在杯子的第7小格处,画出茶水水面的位置。
【详解】1-=
所以,倒入茶水后,没装茶水的部分占整个杯子的。
茶水位置如图:
14. 4∶3 16∶9
【分析】左右两个涂色三角形等高,底分别是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因此底的比等于面积比,据此确定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前后项平方以后的比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
【详解】42∶32=16∶9
假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小正方形的边长是a。
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3。面积比是16∶9。
15.×
【分析】钟面被平均分成12个大格,整个钟面为360度,因此每个大格对应360÷12=30度。时针12小时转一圈(360度),则每小时转360÷12=30度。分针1小时转一圈30×12=360度。然后相比即可。
【详解】360÷12=30(度)
30×12=360(度)
360∶30=(360÷30)∶(30÷30)=12∶1
钟面上,分针每小时转动360度,时针每小时转动30度。分针与时针转动的速度比为12∶1,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先求出比的前项加上8后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比的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即可。
【详解】(4+8)÷4
=12÷4
=3
所以,4∶5的前项加上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3。
故答案为:√
17.√
【分析】本题考查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平均分是把一个总数分成若干份,每份数量相同,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数量就是120÷3=40;按比例分配是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按1∶1∶1的比分配,说明总份数是3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详解】把120平均分成3份:120÷3=40
每份都是40。
把120按1∶1∶1分配:1+1+1=3
120÷3=40
40×1=40
每份都是40。
可以发现,把120平均分成3份和按1∶1∶1的比进行分配,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
18.×
【分析】明确比的定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分析比赛成绩中的“比”:比赛成绩2∶0,它只是一种计分方式,用来表示两队的得分情况,并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不能将其与数学中的比概念混淆。
【详解】球赛中的比分是2∶0,这里表示两个队比赛进球的情况,2表示进了2个球,0表示没有进球,它不是数学中的比;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12∶5;;7∶1;7;3∶5;;8∶1;8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的大小不变。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单位不同的先统一单位,分数或小数比可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最后用前项除以后项求比值。
【详解】
比值:
比值:
分钟∶1小时
=36分钟∶60分钟
=(36÷12)∶(60÷12)
=3∶5
比值:3∶5=3÷5=
0.2千克∶25克
=200克∶25克
=(200÷25)∶(25÷25)
=8∶1
比值:8∶1=8÷1=8
20.12.6千米
【分析】已知已修长度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那么已修长度占总长度的比例为1÷(12)=1÷3=。第一周修了全长的,已修长度占总长度的,所以第二周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
已知第二周修了600米,且第二周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用600除以()即可解答。
【详解】1÷(12)
=1÷3
=
600÷()
=600÷()
=600÷
=600×21
=12600(米)
1千米=1000米
12600÷1000=12.6(千米)
答:这条公路长12.6千米。
21.6.75米;4.5米;2.25米
【分析】长方体有12条棱,其中4条长、4条宽、4条高,因此棱长总和=4×(长+宽+高)。题目中角钢的总长度54米即为此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已知长、宽、高的比是3∶2∶1,可将长、宽、高分别看作3份、2份、1份,那么长+宽+高的总份数为3+2+1=6份。通过棱长总和除以4先求出(长+宽+高)的实际长度,然后用(长+宽+高)的实际长度除以6得出每份的长度,再用每份的长度乘长宽高对应的份数即可得到长、宽、高的具体数值。
【详解】54÷4=13.5(米)
3+2+1=6(份)
13.5÷6=2.25(米)
长:2.25×3=6.75(米)
宽:2.25×2=4.5(米)
高:2.25×1=2.25(米)
答:长是6.75米,宽是4.5米,高是2.25米。
22.4100克
【分析】根据题意,把制造镈所需铜的质量看作5份,所需锡的质量看作1份,已知制造一件镈需要铜和锡共4920克,用4920克除以制造一件镈需要铜和锡的份数和,求出一份的量是多少克,再乘铜的质量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需要铜多少克。
【详解】4920÷(5+1)×5
=4920÷6×5
=820×5
=4100(克)
答:需要铜4100克。
23.120千克
【分析】先把采摘的西红柿、辣椒和茄子总质量看作单位“1”,其中西红柿和辣椒的质量占(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总质量乘(1-)就是西红柿和辣椒的质量。再把西红柿和辣椒的质量看作单位“1”,其中西红柿的质量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西红柿和辣椒的质量乘就是采摘的西红柿的质量。
【详解】240×(1-)×
=240××
=180×
=120(千克)
答:采摘的西红柿的质量是120千克。
24.1350辆
【分析】第四季度包含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第四季度汽车总产量-十月份产量=十一月份与十二月份的产量之和;已知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生产量的比是5∶3,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十一月份与十二月份的产量之和÷总份数=一份数,一份数×十二月对应份数=十二月份产量,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6000-2400)÷(5+3)
=3600÷8
=450(辆)
450×3=1350(辆)
答:公司十二月份生产1350辆汽车。
25.客车100千米/时;货车75千米/时
【分析】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速度和÷总份数=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客车和货车的对应份数,即可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
【详解】1400÷8=175(千米/时)
175÷(4+3)
=175÷7
=25(千米/时)
25×4=100(千米/时)
25×3=75(千米/时)
答: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100千米/时、75千米/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