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15: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训练: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B.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C.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D.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一样的是(  )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杨小文被评为本学年度市“三好学生”。
3.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我盼着春天快来,因为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因为春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
C.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治愈愚昧之症的良药;书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
D.小鸟说,蓝天是它的家;花儿说,草地是它的家;小朋友说,祖国是他们的家。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B.“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
5.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D.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B.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C.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D.“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7.下列关于分号的用法,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城楼。
D.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一个星球。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山喜鹊……等在此筑巢生息。
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这是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
D.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排比)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反问)
D.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比喻)
10.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后的原野上,梅花点点,每一朵都是一首精美的诗。(比喻)
B.读书之余,我喜欢养些易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排比)
C.幸亏“红领巾”帮助了我,要不然我不知还要吃多少苦头。(比喻)
D.我仰望着空中的燕子,仿佛我的心也一起飞上了蓝天。(夸张)
1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
B.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比喻)
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拟人)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反复)
12.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白雨跳珠乱入船 B.二月春风似剪刀 C.桃花潭水深千尺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B.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D.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人。
B.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C.班长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D.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5.下列哪个句子运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 (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二、填空题
16.读句子,在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
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 )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理着柔软的长发( )
17.在下列句子的“( )”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启明星把黑暗送走( )却从不与朝霞争辉( )红梅花把寒冬送走( )却从不与百花争春( )
18.读句子,在“( )”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 )其大气中的水汽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 )96%是二氧化碳( )氧气含量极低( )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火星上的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 )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 )
19.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他说垃圾分类的益处至少有这几个( )一是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二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 )三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
20.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3)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21.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3)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4)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欲睡。( )
2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2)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4)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
2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 )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3)这里的岭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
(4)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
(5)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
25.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 )
(3)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期中专项训练: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A C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C C
1.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破折号一般用于解释说明。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逗号用于没有说完时的句子或短语之间。
D.“一会儿安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这两个短语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因为顿号一般用于并列词语间,这里两个表示时间先后的动作,不是简单的并列词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仔细观察例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作者朱自清引用宋代志南《绝句》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因此,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A.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说话的内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人物说话的内容。与题干中引号的作用不一致。
B.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传说。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与题干中引号的作用一致。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里“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是背叛革命后获得的可耻的自由!引号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意义。与题干中引号的作用不一致。
D.杨小文被评为本学年度市“三好学生”。“三好学生”表示特定的奖励称号。与题干中引号的作用不一致。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分号的使用。
B.“因为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和“因为春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之间是同一层次的并列关系,是句子间的一般性停顿,应用逗号进行连接。即:我盼着春天快来,因为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因为春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B.在人物语言中间,“她喃喃地说”后面应该用逗号,“哦,鱼打得怎么样。”这句话是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正确的句子是:“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句子“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中,“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是一个句子的两个并列分句,中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分号,分号一般用于分隔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句子,这里用分号使句子结构显得混乱,正确的可以是: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这句话是陈述句,不是省略内容,句末不应该用省略号,用句号更合适。正确的句子是: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号的使用。
A.在这个句子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后面的内容是具体的阐述,应使用冒号,“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里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应使用逗号连接。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A.不正确。“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与分句“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为并列分句,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故改为: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B.不正确。本句“说”后面的部分为直接引用,应将标点符号“!”放在引号里面。故改为: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D.不正确。本句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即“说”后应用逗号。故改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
B.句中一连使用三个“我是”构成了排比句式,但它们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逗号隔开。应该将“分号”改为“逗号”。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句子中省略号和“等”都表示未完全列举野生动物的种类,需删去省略号或“等”;
C.“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是三个并列的短语,而分号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因此不能用分号隔开,应将分号改成逗号;
D.“欢呼声”“车声”“马蹄声”之间为一般性停顿,应使用逗号,不使用顿号。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而该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只是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不符合排比的定义,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用来形容人的凶狠、丑恶的笑,这里把洪水当作人来写,赋予了洪水 “狞笑”这一人的行为和神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该选项判断正确。
C.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而“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只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是真的在询问看见了什么,没有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D.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该句“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中,“仿佛”在这里并不是比喻词,不是把门吱嘎一声的情况比作有人进来了,只是一种推测的感觉,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0.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及运用。
A.把梅花比作精美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判断正确。
B.排比句通常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但这句话里只有“易种易活的”和“自己会奋斗的”两个并列的短语,没有构成排比,缺少构成排比的必要条件。选项判断错误。
C.这里的“红领巾”代替了“少先队员”。 运用了借代手法,而不是比喻。选项判断错误。
D.“仿佛”表示想象,但并不是夸张,而是将内心的感受与燕子飞翔的情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意境。选项判断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应为“排比”而不是“反复”。句子中列举了三种自然现象(花开、鸟飞、虫叫),这是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而非反复。
故选D。
12.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白雨跳珠乱入船”,将“雨滴”比作“跳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它裁剪出柳叶的形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桃花潭水深千尺”,“深千尺”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桃花潭水很深,并不是实际的深度,通过这种夸张突出了友情的深厚。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地表现出愁绪的连绵不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3.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
A.这里使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将花、鸟、虫子赋予了人的行为“睡醒”“逛”“说话”,没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所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B.把“紫色的花”比喻成“印象派的画”,有比喻词“如同”,是比喻句。
C.把“桌面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有比喻词“像”,是比喻句。
D.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有比喻词“像”,是比喻句。
故选A。
1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比喻句,把“战士们”比作“潮水”。
B.比喻句,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
C.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
D.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作“翡翠”。
故选C。
1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句子中“我是……我是……我是……”的结构,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我”的多种角色和重要性,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句中将“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用“恰如”这个比喻词来连接,形象地描述了花苞的形状,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句子中“只听见……只听见……”的部分,通过重复“只听见”,突出了全场肃静的氛围下,炮声和乐曲声、旗帜飘拂的声音格外清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该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句中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发抖”“痛苦的呻吟”等人的行为和情感,使木桥具有了人的特征,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6.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两个分句之间用分号,句中“雨落在水库里”与“雨落在树梢上”是并列句子,故“溅起了粒粒珍珠”后面使用分号。
一句完整的陈述语句,句末使用句号,故“像给枝条梳理着柔软的长发”后面使用句号。
17.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运用。
“启明星把黑暗送走” 和 “却从不与朝霞争辉” 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启明星的两个行为 “送走黑暗” 和 “不与朝霞争辉” 之间是一种较为紧密的顺承关系,用逗号隔开可以使句子层次更清晰,语气也较为连贯。所以第一处用逗号。
启明星把黑暗送走,却从不与朝霞争辉” 和 “红梅花把寒冬送走,却从不与百花争春” 是两个结构相似、内容并列的句子。分号用于分隔这种并列的分句,表示它们之间的停顿比逗号长,且强调了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并列关系,突出了启明星和红梅花相似的高尚品质。所以第二处用分号。
“红梅花把寒冬送走” 和 “却从不与百花争春” 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启明星的两个行为 “送走寒冬” 和 “不与百花争春” 之间是一种较为紧密的顺承关系,用逗号隔开可以使句子层次更清晰,语气也较为连贯。所以第三处用逗号。
第四处是句子的结束,所以用句号。
18.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所给句子,“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后面使用逗号;“其大气中的水汽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一层意思表达完毕,后面使用分号;“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后面使用逗号;“96%是二氧化碳”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后面使用逗号;“氧气含量极低”“火星表面温度很低”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后面使用分号;“火星上的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后面使用逗号;“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一句话结束,后面使用句号。
19.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读句子,第一句“他说垃圾分类的益处至少有这几个”后承接了益处的具体内容,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故用冒号;
垃圾分类的益处一、益处二及益处三属于分项列举,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第三个益处说完后,句子结束,用句号结尾。
20. 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发抖”“痛苦地呻吟”本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感受,这里用来描写木桥,将木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木桥在某种情境下摇摇欲坠的状态,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木桥的“艰难处境”。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排山倒海”是对掌声的形容,通过夸张的手法,极言掌声的响亮、宏大,强调了当时会场上热烈的气氛,让读者能够想象到那种场面的震撼和激动人心。因此,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把“破课桌”比作“剑拔弩张的古战场”,形象地描绘出破课桌杂乱、充满“战斗痕迹”的样子,就好像古战场上剑拔弩张准备战斗的情景一样,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破课桌的破旧和凌乱。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句子中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构成排比。通过排比,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的重要作用,在亲友交往、婚礼、生死离别等场景中的意义,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强调了“我”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1. 比喻 对偶 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1)本句将“河”比作“玻璃的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金沙水”对“大渡桥”,“拍”对“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形容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势很足,动摇了山河。夸大了声音的气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几个句子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2. 反问 排比 拟人 比喻 夸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1)句子以“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结尾,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表达了对“人生中的问题解不完”这一观点的肯定。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故填:反问
(2)细读句子“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可知,该句用了三个“有”写出了参加开国大典的盛况,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故填:排比
(3)细读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可知,句中把“洪水”当做人来写,赋予“洪水”以人的动作;由此可知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故填:拟人
(4)细读句子“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可知,句中把“桌面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并对裂缝故意夸大,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课桌面上有裂缝,说明课桌很旧,裂缝像黄河长江,突出了裂缝既宽且长。故填:比喻 夸张
23. 拟人 夸张 比喻 对偶、比喻、夸张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窥着”一词将丁香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丁香花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俏皮可爱。故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2)“排山倒海的掌声”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掌声的响亮和热烈。
(3)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表现出老汉的镇定和威严。 故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将五岭山脉比作“细浪”,乌蒙山比作“泥丸”,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同时句式整齐,“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24. 夸张 反问 排比 拟人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从题干中“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可知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从题干中“怎能……呢?”可知本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题干中用“……的”结构描写了“岭”的形状,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从题干中“屏住了呼吸”可知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题干中将“足音”比作“小令”,可知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5. 拟人 借代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句子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是没用喻体,不是比喻句。而句中“静立不动、回味乐趣”是人的动作,用来形容骏马和大牛是拟人修辞。
(2)“黑脑袋”指围观游戏的同学,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3)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