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哺(pǔ)育
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
B.
模(mú)样
歼(qiān)灭
广袤(mào)无垠
C.场(cháng)院
拓(tuò)片
一暴(pù)十寒
D.
答(dā)应
症(zhēng)结
惝(tǎng)恍迷离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真实的事情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而哄传的故事未必不含虚构的、添枝加叶的地方。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在婚礼上,本来巧舌如簧的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10米左右的距离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____;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____;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____;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
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明”与“文化”
陈炎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我看来,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渴望和追求情感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换言之,人类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当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这句话时,即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貌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片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我们穿的衣料是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是穿旗袍还是穿超短裙,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譬如吃饭,我们吃的食物是否果腹、有无营养、是否卫生,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吃西餐还是吃中餐,是吃法国大菜还是吃日本料理,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茹毛饮血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吃美国快餐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节选自《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5、第一段末尾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请写出你对“统一的价值标准”的简要理解
答:
6、文章还提到了“文明的尺度”问题。请分三点写出衡量“文明的尺度”的简要标准。
答:(1)
(2)
(3)
7、文章还讲到“文化”及“文化产品”的差异性问题。请写出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答:
8、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论述了文明的含义,认为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而文明的价值却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B.文章还为“文化”下了定义,认为文化及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多样性,风格和样式千差万别,在形态上也是五彩缤纷。
C.文章认为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D.文章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和文化史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E.文章认为“文化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因而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答案:1、D(A项“哺”应为bǔ
B项“歼”应为jiān
C项“拓”tà)
2、B(A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C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D项“巧舌如簧”含贬义。)
3、B
[解析]
A项说网上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不当。C项“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在“政治常识”后加上“教学”;D项“还是先例”动宾搭配不当,“先例”一词,只能和表示否定的谓语结合使用。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
4、答案:本题可根据事理逻辑来推断。前语境是'培养科学精',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排除A、D,剩下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选C。
5、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6、(1)物质生产能力(2)社会组织形式(3)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
7、(1)时代特征(2)地域风格(3)民族样式(答对一个给一分,全对给4分)
8、
B
C(A项在“文明的价值也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原文最后一段说:文明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D项错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文第三段说:“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E项错在“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因为没有可以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