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病句辨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病句辨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16: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训练:病句辨析-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运动员比赛正常发挥的关键。
B.为了让父母学会微信,自制一本微信使用说明手绘本,感动无数网友。
C.通过老师的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D.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的比赛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C.通过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活动,使孩子们初步学会了安全出行技巧。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爱护环境教育,防止青少年不爱护环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了《阿依阿莫》这部电影,受到很大的启发。
B.马边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C.班会课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D.我们把教室的课桌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自行车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B.看球的早就到了球场门口。
C.这个人谁也不认识。 D.请打针的在门外等一会儿。
5.下面句子里没有语病的是( )
A.假期中,我观看了《志愿军》这部影片,深受感动。
B.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使我已经适应六年级的学习节奏了。
C.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D.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复习时,通过画思维导图,使我们把学过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B.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重视阅读。
C.老舍一来到草原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D.江苏大剧院原创舞剧《红楼梦》因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获得赞誉。
7.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有效治疗癌症。(句末加上“的方法”)
B.大家端午节踏青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删掉“不要”)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删掉“使”)
D.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前提。(将“提高”改成“提升”)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西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
B.今年,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初中充满信心。
C.天门城区各小学纷纷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责任机制。
D.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问题。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小明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B.爸爸耐心地纠正并提出了我学习中的问题。
C.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D.是否采用良好的阅读方式,是决定阅读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10.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妇女们插的秧,又密又齐,又快又漂亮。
B.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C.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表现都很好。
D.雨点像一个个铁球落下来,砸得房顶上噼噼啪啪地响。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了今天的讲座,使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在景区随意涂鸦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C.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会迎难而上、绝不畏惧!
D.班会上,同学们互相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B.《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C.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
D.如今,不仅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购一族”的行列。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星的肩头被沉重的货物压得喘不过气来。
B.聆听了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同学们都深受感动。
C.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扬并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在景区随意涂鸦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各类书籍,使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B.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一百万年前的黄河象化石。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D.记得小时候,竹节人对物资贫乏的我们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
1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邱少云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C.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D.在晚餐桌上,妈妈跟我谈起《红楼梦》里的故事和人物。
二、修改病句
16.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修改病句)
17.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组织并选择材料。(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8.读了郝副营长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修改病句)
19.为了避免我们的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修改病句)
20.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组织并选择材料。(修改病句)
21.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修改病句)
22.人们至今目前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修改病句)
23.都说严师出高徒,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就非常严厉。(修改病句)
24.“盐娃”在读书活动中写了一段话,请你帮他改一改。(共四处错误)
由学校组织的跟着课本游故宫研学活动开始了。数百名学生第一站首先来到太和门,接着在讲解员的领导下他们畅游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故宫的宏伟。
25.下面的演讲稿中有四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进行改正。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能否完成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强烈愿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变得愈发重要。对此,我说:“我会踏实认真地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铸就强国而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奋勇拼搏。
26.以下是张明读书分享文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三处错误(一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请你在原句上帮他修改。
读完“烈火中的永生”这个故事,我被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邱少云为了掩盖队友,保证战斗的最终胜利,即使火焰已经吞没了他的身体,他仍旧沉默着,文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27.林洁对故乡三门峡很有兴趣,找了许多有关三门峡的书籍来读。
(1)林洁在查找庙底沟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召公路的路牌,路牌上“召公路”的拼音是 ,她也想拼写一下自己的名字 。
(2)林洁查到了一段有关三门峡的介绍,但其中有几处标点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帮她改正。
三门峡土特产种类很多,灵宝的苹果驰名中外,大枣久负盛名,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卢氏的木耳、蘑菇、猴头,核桃、板栗、山楂、猕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
《期中专项训练:病句辨析-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D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B A
1.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存在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去掉“能否”。
B.存在缺主语的语病,应在“自制”前加上“他”。
D.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笑容”不能在耳边响起。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例句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的“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应改为: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例句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应改为: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活动,使孩子们初步学会了安全出行技巧。或:通过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孩子们初步学会了安全出行技巧;
D.例句缺少宾语,“大力开展爱护环境教育”中应是“大力开展爱护环境教育的活动”。应改为: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爱护环境教育的活动,防止青少年不爱护环境。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受到很大的启发”前面加上合适的主语即可;
C.重复啰嗦,“首先”和“第一个”意思一样,删掉其中一个;
D.词语搭配不当,“整整齐齐”不能与“擦得”搭配,应该在“整整齐齐”添加“摆得”。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意:修车的可以指维修自行车的,也可以指自行车的主人。
C.句意:可以是这个人不认识其他人,也可以是其他人都不认识这个人。
D.句意:打针的可以是给别人打针的护士,也可以是被打针的患者。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B.病因:缺少主语。可以去掉“使”即可;
C.病因:语意的重复。句中“千方百计”与“想尽办法”的意思重复了,应任意删掉一个;
D.病因:前后搭配不当。句中“增长”与“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在“写作水平”的前面加上“提高了”。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病因:缺少主语。把句中的“通过”或“使”删掉;
B.病因:语意的重复。句中的“目的是”与“旨在”的意思重复,应任意删去一个;
C.病因:搭配不当。句中“看到”与“欢呼声”搭配不当,应在“欢呼声”的前面加上“听到”。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阅读可知,本句病因是两面对一面。可将“能不能”删去。
故选D。
8.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病因:缺少主语。应把句中的“在”和“上”删掉;
B.病因: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删掉;
C.病因:语序的颠倒。句中的“完善”和“建立”的顺序颠倒,应先“建立”,再“完善”。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缺少主语,可去掉“使”。
B.语序不当,将“纠正”和“提出”调换顺序。
C.前后矛盾,“防止”和“不”矛盾,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本句搭配不当。“又密又齐”说的是“秧”,“又快又漂亮”说的是动作。可改为“妇女们插的秧,又密又齐,动作又快又漂亮。”
B.本句语序不当。应该将“将来”与“都希望”调换位置,改为“每个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D.本句比喻不当。雨点较轻,比作成“铁球”不恰当,可改为“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砸得房顶上噼噼啪啪地响。”
故选C。
11.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该句语病为成分残缺,“听了……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 “使”,改为“听了今天的讲座,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该句语病为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在景区随意涂鸦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D.该句用“互相”和“自我”矛盾,应改为“同学们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或“同学们互相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故选C。
12.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存在语病。搭配不当,“品质”不能“浮现在脑海里”,可以改为“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B.“《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存在语病。句子杂糅,可改为“《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C.“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存在语病。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可改为“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认真刻苦地学习”。
故选D。
13.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搭配不当。“肩头”和“喘不过气”搭配错误,应将“的肩头”去掉;
C.语序不当。把“发扬”和“继承”交换位置;
D.前后搭配不当。把“的人”去掉。
故选B。
14.B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即: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或者:阅读各类书籍,使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C.不合逻辑,去掉“不”或“防止”。即: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或者:为了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D.语序不当,把“竹节人”与“物资贫乏的我们”换位置。即:记得小时候,物资贫乏的我们对竹节人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
故选B。
15.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病因:不合逻辑。删除句子中的“不要”即可。
故选A。
16.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本题病因是前后矛盾,“我”指一个人,“不约而同”的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或看法一致,它通常用于描述多个人,应把“我”改为“我们”。或者把“不约而同”改为“情不自禁”。
改为: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17.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这句话的语病属于语序不当。在写作过程中,正常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对材料进行选择,从众多可用的材料里挑选出符合主题要求的,然后再对选好的材料进行认真组织,使其条理清晰、逻辑连贯地服务于主题表达。原句中 “组织并选择” 的表述颠倒了这一正常顺序。
修改后的句子为: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选择并组织材料。
18.读了郝副营长的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郝副营长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题缺少主语。“读了”和“使”字搭配使用,会让句子缺少主语,所以要去掉其中一个。
19.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了避免我们的祖国遭受欺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不合逻辑。去掉“避免”或“不再”即可。
故句子改为: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或:为了避免我们的祖国遭受欺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20.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选择并组织材料。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语序不当。材料应该先选择再组织。将“组织”和“选择”调换顺序即可。
故句子改为: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选择并组织材料。
21.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是词语搭配不当。 “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因为“精神”通常不是通过“提高”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或“塑造”等方式来形成。 因此,可以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删去,或者修改为“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22.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人们目前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用词重复。“至今、目前”意思相近,使用重复,去掉其一即可。
故句子改为: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或者:人们目前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23.都说严师出高徒,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就非常严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
这句话中“严厉”使用不当。“严厉”侧重于态度严肃而厉害,一般是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
在这里想表达的是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很严格,用“严格”更合适。“严格”着重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故可以改为:“都说严师出高徒,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就非常严格。”
24.由学校组织的“跟着课本游故宫”研学活动开始了。数百名学生第一站来到太和门,接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畅游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故宫的宏伟。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一处:跟着课本游故宫改为“跟着课本游故宫”,“跟着课本游故宫”是活动名称,应加上引号。
第二处:“数百名学生第一站首先来到”中的“首先”与“第一站”重复,去掉“首先”。
第三处:“在讲解员的领导下”应改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带领下”更符合习惯用语。
第四处:去掉“使”字,“通过”和“使”连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故将“使”删去。
25.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错误一:“能否完成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强烈愿望。”中“能否”是表示两面的词语,不符合语境,应当删除。
错误二:“发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变得愈发重要”句子中,“发扬”和“传承”语序不当,两者之间存在先后关系,应当先“传承”再“发扬”,因此调换二者顺序即可。
错误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句中“发挥”一词使用不当,应该为“发扬”。
错误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奋勇拼搏。”句中缺少主语,应删掉“要求”。
26.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错别字:“文丝不动”错误,正确的是“纹丝不动”,用修改符号将“文”修改为“纹”即可。
标点符号:“烈火中的永生”是一本书或文章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而不是双引号。
语病:“邱少云为了掩盖队友”搭配不当,应改为“邱少云为了掩护队友”,用修改符号将“盖”改为“护”即可。
修改后的句子是:读完《烈火中的永生》这个故事,我被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邱少云为了掩护队友,保证战斗的最终胜利,即使火焰已经吞没了他的身体,他仍旧沉默着,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27.(1) ZHAOGONG LU Lin Jie
(2)
【详解】(1)本题考查拼音拼写规则的了解。
根据拼音拼写规则,地名的拼音拼写全部字母要大写,且不加声调,及“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空一格。人名的拼写规则: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且不需要加声调。
故“召公路”的拼音是“ZHAOGONG LU” 林洁的名字拼写是“Lin Jie”。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分号一般情况下只用于列举事项的场景。原句中:“灵宝的苹果驰名中外,大枣久负盛名”与后面的“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之间属于列举事项,所以要用分号隔开。
顿号是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之后的停顿。
原句中“卢氏的木耳、蘑菇、猴头,核桃、板栗、山楂、猕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其中的“木耳、蘑菇、猴头、核桃、板栗、山楂、猕猴桃”都是属语段中并列的词语,句内的停顿就需要使用顿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