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句型转换-(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训练:句型转换-(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19: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训练:句型转换-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她。(改为反问句)
2.这座石桥年代很久远了。这座石桥还很坚固。(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
3.老人对我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改为直述句)
4.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安静地睡着五个贫穷的孩子。(缩句)
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根据语境,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中午,小明推开门,看见妈妈和弟弟正坐在餐桌边高兴地讨论着什么。小明 :“妈妈,你们在聊什么?”“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准备去南方旅行。”妈妈抬起头来笑着回答。“为什么要去南方啊?我倒是特别想去北方旅行,特别是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我已经向往已久啦!”小明 。
6.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7.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8.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飒飒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9.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这句话重复使用了“是那么”,起到 (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②用加点部分仿写句子。
10.河上是石桥。(扩句,至少扩两处)
11.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改为“被”字句)
12.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用上与“说”相关的其他词,也可加上具体的动作或者神态描写,来写提示语。
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学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啊,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充满了力量!我站在走廊上望着美丽的校园,又不时浮现祖国壮丽山川的画面,我 :“祖国真是太美了!”
1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仿写句子)
14.表示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语句。
妈妈要去外地出差,阳阳 :“妈妈,您早点回来啊!”
1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排比句)
16.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仿写一个人“入迷”的句子)
17.“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还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对我说。(改为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18.会场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19.水渐渐浸过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2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改为比喻句)
21.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一改,在符合语境的情况下,让句中不出现“说”。
李华说:“快点,上课要迟到了。”
22.读下面的例句,然后以“看课外书”为话题,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3.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照样子,补写夸张句)
这个橘子太酸了,酸得 。
24.刘毅然想让张老师帮他修改一下演讲稿,张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对刘毅然说,明天上午八点务必准时到校门口,她会在那儿等他。请把画线的句子改为直接引述句。
25.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6.例: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例句,以“幸福”为主题写一个句子。)
27.根据下面提示续写句子,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
在全校“典籍里的中国”朗诵比赛颁奖会上,听到我们班荣获第一名的时候,我
28.他的吼声很大。(改为夸张句)
29.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仿照句子,描写清晨宁静的场景)
30.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仿写人物说话,不用“说”来表达。)
《期中专项训练:句型转换-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地保护她吗?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肯定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此句中,在“应该”前加上“难道不”,在“她”后面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
改为: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地保护她吗?
2.这座石桥虽然年代很久远了,但是还很坚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先看两个分句“这座石桥年代很久远了”和“这座石桥还很坚固”。前半句说石桥存在时间久,按常理,年代久远的事物可能会出现破损、不坚固等情况;但后半句强调它“还很坚固”,前后意思形成了转折对比——预期和实际情况有反差,所以两句话是转折关系。
在汉语里,表达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是“虽然…… 但是……”。“虽然”用于引出让步的内容(承认某一事实,暂让一步),“但是”用来转折,强调与让步内容相对的结果。
故连成的句子为:这座石桥虽然年代很久远了,但是还很坚固。
3.老人对我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转述句改直述句。
1、标点调整:把转述句中的逗号改为冒号,并且给说话内容加上双引号 。原句 老人对我说变为老人对我说:“”。
2、人称变换:原句中“我的琴声”,这里的“我”是听话者(即句子里的“我”),在直述句中,老人是对 “我”说话,所以要把“我的”改成“你的”,体现对话中对方的视角。
原句中“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里的“她”,指代老人自己,直述时要改成“我”,还原老人的第一人称表述。
故改为:老人对我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
4.床上睡着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词;(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缩句后仍是一个句子。
句中“挂着白色帐子的”是定语,修饰“床上”;“安静地”是状语,修饰“睡着”;“五个”“贫穷的”是定语,修饰“孩子”。保留核心成分“床上”(主语)、“睡着”(谓语)、“孩子”(宾语),即得缩句结果。
改为:床上睡着孩子。
5. 探头探脑地问 跺着脚,兴奋地争辩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阅读题干可知,小明推门看到妈妈和弟弟高兴讨论,此时他的语气应是好奇、疑惑的,需体现询问时的神态或动作,如“探头探脑地问”“眨着眼睛好奇地问”等。
当小明提到对北方旅行的向往,尤其强调对莫高窟的期待,语气应是兴奋、急切的,需体现强烈的愿望或情绪,如“眼睛一亮,急切地反驳”“跺着脚,兴奋地争辩”等。
6.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①改变标点符号:去掉双引号,改冒号部分为逗号。
②改变人称代词。直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③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大部分情况下不变。
④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子中的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本题将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你”改为“鲁肃”,“我”改为“他”。
句子改为: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
7.窗外的风,轻轻地叹息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拟人句。
原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把粥当作人来写,赋予它“有声无力地叹气”这种人的行为和状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听到粥在锅里翻滚时发出类似叹气的声音。
拟人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指明把什么非人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二是说出赋予它什么样的人类动作、情感,说明这样写能让句子更生动形象,读起来有趣,给读者画面感。
示例: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个不停。
8.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的山野大汉。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
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 “像”“似”“仿佛”“犹如” 等)组成。
例句把“荞麦开花的样子”比作“一片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洁白的特点。仿写比喻句时,要找到具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如:我看见自己种的向日葵已经绽放,金灿灿的像一片阳光。
9. A 这里的花比别处的更美丽,颜色是那么鲜艳,香气是那么浓郁,使我总想停留片刻,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仿写句子。
①这句话重复使用“是那么”: 这种重复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增强了语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天”和“空气”的喜爱之情。通过重复,情感表达更加鲜明,语言也更具感染力。故选A。
②仿写句子也采用了“……是那么……,……是那么……”的结构,与原句保持一致,符合仿写的要求。
示例:那里的风景比别处的更迷人,山峦是那么雄伟,湖水是那么清澈,使我总想驻足凝望,表达我内心的震撼。
10.清澈见底的河上是一座造型优美的石桥。
【详解】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句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可以在“河上”的前面加上修饰语,如:宽阔的、平静的;可以在“石桥”前面加上数量词和修饰语,如:一座古老的、一座坚固的。
示例:宽阔的河上是一座古老的石桥。
11.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被我小心地包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原句“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把”字句,其结构是“主动者(我)+把+被动者(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动作(小心地包起来)”。将“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时,要把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互换,“把”换成“被”。原句中的主动者是“我”,被动者是“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动作是“小心地包起来”。
改为: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被我小心地包起来。
12. 昂首挺胸,庄严高呼 竖起大拇指赞叹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第一个空,要体现同学们在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那种庄严、自豪且激动的情感状态,所以在选择与“说”相关的词或进行动作神态描写时,应往这个方向靠拢。例如可以从表达强烈情感的“高呼”“呐喊”等词入手,同时搭配如“昂首挺胸”“神情肃穆”“热泪盈眶”等能展现出同学们内心激动与自豪的神态或动作描写。
例:齐声高呼道
第二个空,“我”站在走廊因看到校园联想到祖国山川而发出感慨,情感是比较自然且带有欣赏赞叹的,所以可以选择“喃喃自语”“轻声感叹”等词,配合“面带微笑”“目光满含深情”“微微仰头”等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我”的陶醉与赞美之情。
例:不禁感叹道
13.“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道。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时注意观察句式,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提示,但起到了“说”的效果,可用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说话内容。据此仿写。
示例:“我作业还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朋友的邀请。
14.喊道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补充句子。
认真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结合所给句子以及阳阳说话内容“妈妈,您早点回来啊!”可以用“请求”来做提示语。示例:妈妈要去外地出差,阳阳恳切地请求:“妈妈,您早点回来啊!”
15.示例:我是画家笔下绚丽的色彩,我是诗人心中灵动的意象,我是舞者足尖优美的旋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排比句。
例句运用排比手法,通过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我”在不同场景中的重要作用,涵盖亲友交往、婚礼、生死祭奠等方面,体现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据此仿写排比句。
示例:我是指路的航标,我是前进的方向,我是光明的使者。
16.他静静的看着这本书,窗外的吵闹声,杨树上的鸟叫声,屋外电视传出的嬉笑声,都无法让他分神,他完全的沉浸在这本书中,他的眼中已是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他的耳边飘荡的是风声鹤唳、战鼓鸣鸣……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例句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表现同学们观看玩竹节人的入迷的样子。仿写一个片段,表现其“入迷”,注意用上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
示例:她来到池塘边,注视着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抚摸,吮吸着荷花的清香。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喇叭声丝毫也没有打扰到她。
17.“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还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告诉我喝茶的益处。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细读要求“改为不用‘说’来表达”可知,句子中“说”可以用“讲解”“告诉”等词代替来表达“说”的意思即可。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示例:“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还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向我介绍道。
18.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将句子改为夸张句,主要是通过夸大事实的方式来增强描述的效果。本句中应把掌声夸大化,只要合理即可。
示例:会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19.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拟人句。
拟人句: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改写为拟人句的时候要将水赋予人的动作,写出水渐渐窜上来的状态。
如:水渐渐蹿上来,疯狂地包围人们的腰。
20.战士们宛如一尊尊威严的雕塑,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
首先分析原句中“战士们挺着胸膛”的形象特点,思考与之相似的事物来进行比喻。可以从姿态的挺拔、威严等方面找喻体,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战士们的风貌。
示例: 战士们像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21.李华焦急地喊:“快点,上课要迟到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结合语境“快点,上课要迟到了”,说话者是着急、焦急的,可以用“催促”“大声喊”等。
改为:李华着急地催促:“快点,上课要迟到了!”
22.谈及看课外书,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及条件应当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充足且适宜的阅读时间;二是选择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课外读物;三是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四是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然后列出了四个具体的条件来支持这个观点。每个条件都以数字序号开头,清晰明了。我们要以“看课外书”为话题,仿照例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一个类似的句子。
如:要想通过看课外书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提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阅读的持续性;二是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来满足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三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要具备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23.我的牙齿都倒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夸张句。
题目要求根据例句仿写夸张句。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原句中用“排山倒海”来形容掌声的声音很大,在仿写的时候,我们也要针对句中的某个特点进行夸张。
例如:对于橘子“酸”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夸张的说:这个橘子真酸,酸得我整个人都要灵魂出窍了。
24.她对刘毅然说:“明天上午八点务必准时到校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
【详解】本题考查把转述句改为直接引述句。
直接引述句要求直接引用说话者的原话,通常使用引号标记讲话内容,并调整人称以反映直接对话的形式。本句将“说”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和上引号,将第二个“她”改为“我”,“他”改为“你”,并在句号后面加上下引号。即:她对刘毅然说:“明天上午八点务必准时到校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
25.我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试卷,脚步沉重地往家走。我的脸色有些发白,神情紧张又纠结。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会说什么呢?这次考得这么差,她会很失望吧?要是把试卷藏起来,也许能躲过一劫,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啊。要是给妈妈看,她会不会大发雷霆呢?她每天那么辛苦地照顾我,我却用这样的成绩回报她……可如果瞒着她,我心里又过意不去,感觉自己像个做错事不敢承认的胆小鬼。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的额头冒出了冷汗,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揪住,难受极了。
【详解】本题考查心理活动描写。
例句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忐忑不安”和桑娜的内心独白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在写自己犹豫不决时可以用上心神不定、七上八下等词语,写犹豫不决时人物语言可能会吞吞吐吐。
例如:语文课上,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不确定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心里七上八下地想:“我到底要不要举手回答问题呢?我是学习委员,不举手吧,没办法给同学们起带头作用,自己平时还一直鼓励他们多举手回答问题呢!举手吧,万一回答错了,多难为情。”
26.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阵沁人心脾的微风。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例句中“我是……我是……我是……”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也要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幸福”。
如:幸福是山间的清风,带来凉爽和清新;幸福是海边的浪花,带来欢呼和惊喜;幸福是森林的鸟鸣,带来宁静和和谐。
27. 感到非常自豪, 心里乐开了花。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题目要求写出“听到我们班荣获第一名的时候”我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应该能表现出内心的激动。
如:在全校“典籍里的中国”朗诵比赛颁奖会上,听到我们班荣获第一名的时候,我激动得要跳起来,心里无比自豪和激动。
28.他的吼声震耳欲聋,仿佛能掀翻整栋大楼。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写技巧:首先,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需要夸张什么,即找到要夸张的地方。其次,运用想象,对其特点进行夸张。
对于“他的吼声很大”这个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夸大吼声的效果来改成夸张句。
示例:他的吼声震得大地都颤抖起来
29.清晨,起初是宁静,只听见微风轻拂过树梢的沙沙声,只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情景写话。
例句采用了“起初……只听见……只听见……”的结构,先以“起初”引出场景的初始状态,然后用两个“只听见”并列地描述了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清晰听到的声音。仿写句子时,也要采用“起初……只听见……只听见……”的结构,写出清晨宁静的场景。
示例:清晨,起初是一片宁静,只听见鸟儿的鸣叫声,只听见露珠从树叶上滑落的声音。
30.爸爸蹲下身子,专注我的鞋子,一脸愤怒:“你的鞋子怎么破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仿写。
注意“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为“妈妈”的动作;“一脸焦急”为“妈妈”的神态;“你的眼睛怎么肿了”为“妈妈”询问的话语,例句要求用人物的神态或动作代替“说”字,据此展开仿写,注意句中不用“说”。
如:小红站在教室门前,脸涨得通红:“老师,我上学路上堵车了,所以来晚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