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课前预习:
1、《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2、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癸(
)丑
会稽(
)
修楔(
)
激湍(
)
觞(
)
3、解释下列加线词。
山阴(
) 崇(
)山峻岭
映带(
) 列坐其次(
)
丝竹管弦之盛(
)
幽(
)
惠风(
) 游目骋(
)怀
极(
)视听之娱
信(
)可乐也
人之相与(
)
或(
)取诸(
)怀抱
晤言(
)
放浪(
) 形骸(
) 万殊(
) 曾(
)不知老之将至
感慨系(
)之矣
向(
)之所论
修短随化(
)
终期(
)于尽
若合一契(
) 临(
)文嗟悼(
)
不能喻(
)之于怀
固(
)知
览者(
)
兴(
)怀
课堂练习:
1、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意思最接近(或基本一致)的一组是(
)
A.茂林修竹
B.信可乐也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E.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信可乐也”的“信”意义相同的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半封京信半题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茂林修竹”的“修”
意义相同的是(
)
A.掌修国史
B.修短随化
C.修守战之具
D.乃重修岳阳楼
5、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列坐其次
③晤言一室之内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因寄所托
6、用课文中的话填空。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氛围: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_______。然后指出,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_______。
第三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1)结合本诗运用的意象,谈谈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写法上的特点。
2.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李白和陶渊明两位大诗人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在官场呆过,都憎恶黑暗的官场。但在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述上,李白的《梦游天老吟留别》来得更加直白,更加激烈;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来得相对委婉,相对平静。这些句子分别是:
《梦游天老吟留别》
!
《归去来兮辞》
。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在《蜀相》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的名句是:
,
。
“多情自古伤别离”,但在古代诗歌中,不少诗人面对别离,却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这种情怀的句子是:
,
。
3.在下面语段画横线部分填写恰当的话,使语意连贯。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样从容,一样简单,一样自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美丽的内涵:春的绿叶和生机,_______________,秋的红叶与成熟,__________。重要的是把握住每一个季节好的日子。请不要在冬天里做春天的事,在秋天里唱春天的歌,萤火虫只在夏夜里闪光,白雪不会覆盖在月季花上。
4.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网”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6分)
情景一:自然界
情景二:社会生活
课前预习
1、2、3、略
课堂练习
1、A 2、①趣—趋(往,取)
②由—犹(好像) 3、C
4、B
5、①引(之:清流激湍)以(之:清流激湍)为流觞曲水。
②列坐(于)其次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⑤因(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所托
6、略
课后作业
1.(1)
参考:①诗人通过夏荷、秋菊与冬桔三种意象的对比描写,歌颂橙黄桔绿的初冬景色;
②借桔树的描写,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追求(或“对友人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由衷赞扬”);③借此勉励朋友刘景文好好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
(2)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桔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桔树,突出了诗人对桔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意思相近即可)
2.
(1)只是当时已惘然。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暧暧远人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夏的鲜花与灿烂
冬的白雪与深沉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