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力的分解 教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力的分解 教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3 15: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力的分解
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明确力的分解也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已知力的作用效果,并能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已知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重物、钩码、细线、台秤、滑块、木板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启发式、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桥,提出问题:赵州桥等石拱桥为什么设计成拱形?高架桥、立交桥为什么修很长的引桥?
演示实验: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合力、分力概念,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复习上节课知识,同时得出力的分解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仍然保持重物静止,得出力分解的多解性,提示问题,具体分解一个力时,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去分解?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在实际情况下应如何分解?
实例探究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1)猜想: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2)演示实验验证
(3)结论: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它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如图所示分解F1=Fcosθ,
F2=Fsinθ
实例探究2: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根据课本P91页迷你实验室以及提供的细绳套、钩码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画出钩码对结点拉力的分解示意图。
实战演练:课本P95页作业3
实例探究3:物体放在斜面上,那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由学生分析、提出猜想:
G方向竖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
探究:钩码在课本构造的斜面上下滑时,钩码重力产生的效果
结论:G1=Fsinθ,
G2=Gcosθ
分析生活现象:高架桥、立交桥的引桥;滑梯;盘山公路
实例探究4:提出探究问题,留待课下探讨
(1)两个大力士拔河的小故事
(2)生活中常见现象:菜刀、斧头形状;小孩推动柜子的办法……
探究问题:当两个分力的夹角变化时,分力大小与合力的关系。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
四、作业
1.留心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斜面和支架。
2.课本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