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力的分解
同步练习
1.
如图所示,将一个已知力F分解为F1和F2,已知F
=
10N,F1与F的夹角为37,则F2的最小值是(,)[
]
A.4N
B.6N
C.8N
D.10N
2.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
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取)[
]
A.
B.
C.
D.
3.如图,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同一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
B.大人拉力一定等于两个小孩拉力大小之和
C.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小
D.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
4.
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
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
C.
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
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一端系于固定的O点,现用外力缓慢将斜面在水平桌面上向左推移,使小球上升(最高点足够高),在斜面运动过程中,球对绳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6.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上的拉力分别为(
)
A.mg,mg
B.
mg,mg
C.mg,
mg
D.
mg,mg
7、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型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
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水平面给木箱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_____,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
9.将一个20
N的力进行分解,其中一个分力的方向与这个力成30°角,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会小于多少?
10.如图所示为一个悬挂重物的系统,其中AO、BO和CO都是最多能承受100
N的细绳,已知BO处于水平位置,∠AOB=150°,则所挂重物m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11.细线下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用一个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求拉力F的最小值及拉力的方向。
12.压榨机结构如图所示,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若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轻质活塞C就以比F大得多的力压D,若BC间为2L,AC水平距离为h,C与左壁接触处光滑,则D受到的压力为多大?
参考答案:
1、解析:F、F1和F2三个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2F1时,F2最小,此时F2=Fsin370=N=6N答案:B
2、解析:一个大小方向确定的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题中当绳子拉力达到F=10N的时候,绳子间的张角最大,即两个挂钉间的距离最大。将重力沿绳的方向分解,如图所示。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子长为l0=1m,则有mg=2Fcosθ,两个挂钉间的距离L=,解得m。答案:A
3、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所以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选项A正确;但大人的拉力大小并不一定等于两个小孩的拉力大小之和,选项B错误;如图所示,将重力分解,则,可见,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选项D正确。
4、CD
5、解析:如图所示为球的重力的作用效果的分解图,重力不变,斜面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因此,所构成的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就随着小球的上升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图中看出,随球的上升,绳子的拉力从F1到F2到F3,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
6、解析:竖直绳中的拉力F(大小等于mg)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是拉紧绳子ac,一个是拉紧绳子bc,因此可以将F沿着ac绳和bc绳这两个方向分解,力F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力F1、F2分别就等于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Fa、Fb。如图所示。
Fa=Fcos30°=mg
Fb=Fcos60°=mg.答案:A
7、【解析】选D.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Gsinθ,F2=Gcos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同一座山,高度一定,把公路修成盘山公路时,使长度增加,则路面的倾角减小,即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可使行车安全,故D正确,A、B、C错误.
8、解析:将力F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下的方向。木箱受的摩擦力不等于F·cosθ,因为木箱不一定是匀速运动,所以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答案:mg+Fsinθ
μ(mg+Fsinθ)
9、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如图(a)所示,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要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才符合三角形定则。从F的末端作直线OA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即为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过F末端作OA的垂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b)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2=10
N,故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10
N。
10、解析:将m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mg)分解为使O拉紧AO绳的力TA和拉紧OB绳的力TB,TA与AO绳对O的拉力相平衡,TB与BO绳对O的拉力相平衡,如图所示,由力的分解图看出TA最大,说明当悬挂物重力增加时AO绳首先达到最大能承受的张力100
N。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Gm=mg=TA×cos60°=100×0.
5
N=50
N。
11、解析:将小球所受的重力mg分解为G1和G2,如图所示。G1与F相平衡,G2与绳对球的拉力相平衡。由于G2的方向一定,所以当G1与G2垂直时G1有最小值:G1=mgsinθ,由此可得F的最小值为mgsinθ。答案:
F=G1=mgsinθ,方向垂直于绳子向上
12、解析:首先,F沿AB和AC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作力的分解图,如图甲所示,则F′=F
再把F′分解,如图乙所示
则Fy′=F′
联立两式,解得F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