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9:12:57

文档简介

1 沁园春·雪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滔滔乌江的支流滋养了这片万亩桃园。一代天骄苏轼曾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名句。而永乐遍染的桃花,多了些烂漫、妖 ráo,独领风骚。雪后的永乐乡惟余莽莽,银装素guǒ,万亩桃园都被雪覆盖了,但桃树却不折腰、不倒伏。
永乐桃源深处还有着深邃的魂灵!享有“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美誉的李端棻先生长眠于此。他生前关注国家命运,致力教育改革,晚年投身乡贤教育,可谓当时的风流人物。
行走永乐,品赏美景,感受人文厚重。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妖 ráo 娆 莽莽 mǎnɡ 银装素guǒ 裹 折腰 zhé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滔滔 B.一代天骄
C.风骚 D.风流人物
“风骚”泛指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3.填入下列句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醇厚浓郁”是淳朴厚道的意思,形容为人谦逊厚道,可以用来形容“民族风情”;“多彩和谐”的意思是多种多样而又配合的适当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特色风物”;“旖旎”的意思是柔和美好,用来形容山水风光正好。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A.“他们不论唱什么”不是疑问句,将问号改为逗号;B.“万紫千红总是春啊”是独立引用,所以感叹号放到引号的里面;C.将第2个逗号改为分号,前后构成两个分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讨论、推举和表决”。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除“否”。D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活动”。
6.请结合语境,参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补写两句。
热爱生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春烟拂柳的惬意;__会喜欢在夏夜乘凉__,__感受一片蛙声的热闹__;__会喜欢在秋天登高__,__感受落木萧萧的凄美__;会喜欢在雪夜闲游,感受万树梨花的欣喜。热爱生活,使生命的旅途增添了无数明媚的风景。
(一)课内阅读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7~9题。
7.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有误,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是议论和抒情。
8.词的上片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北国雪景图。其中描写静态的句子有__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描写动态的句子有_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__。
9.下片中“惜”字意味丰富,你认为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委婉批评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二)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10~13题。(13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D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有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看”的内容,故在“看”后停顿。正确的节奏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1.《沁园春·雪》中,一个“望”字和一个“惜”字各统领了上、下片,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它们是“__看__”和“__忆__”。(2分)
12.“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争”两个字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示例)“染”字表明树叶经霜变红,好像人工染过一般,给人以热烈的感觉,同时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争”字让碧绿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生动地展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1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示例)这一问道出了作者对时代、对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对民族、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求索,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1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流人物——时代楷模。为此,班级将要开展以“话说时代楷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简洁明了、富有鼓舞性的标语。
(示例)学时代楷模,做英雄少年。
(2)根据下面活动一的内容,请你再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讲时代楷模故事
活动二:__(示例)学时代楷模精神__
活动三:__唱时代楷模赞歌__
(3)假如从袁隆平、张桂梅、翟志刚、郎平中选择一人作为当今的时代楷模,你会选择谁?请说明理由。
(示例)我会选择袁隆平。他不为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了成功。因为他,中国人民远离了饥饿,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1 沁园春·雪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滔滔乌江的支流滋养了这片万亩桃园。一代天骄苏轼曾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名句。而永乐遍染的桃花,多了些烂漫、妖 ráo,独领风骚。雪后的永乐乡惟余莽莽,银装素guǒ,万亩桃园都被雪覆盖了,但桃树却不折腰、不倒伏。
永乐桃源深处还有着深邃的魂灵!享有“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美誉的李端棻先生长眠于此。他生前关注国家命运,致力教育改革,晚年投身乡贤教育,可谓当时的风流人物。
行走永乐,品赏美景,感受人文厚重。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妖 ráo 莽莽 银装素guǒ 折腰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滔滔 B.一代天骄
C.风骚 D.风流人物
3.填入下列句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6.请结合语境,参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补写两句。
热爱生活的人, ;__ _,__ _;__ __,_ ; 。热爱生活,使生命的旅途增添了无数明媚的风景。
(一)课内阅读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7~9题。
7.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8.词的上片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北国雪景图。其中描写静态的句子有__ __。描写动态的句子有__ _。
9.下片中“惜”字意味丰富,你认为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二)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10~13题。(13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1.《沁园春·雪》中,一个“望”字和一个“惜”字各统领了上、下片,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它们是“__ __”和“__ __”。(2分)
12.“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争”两个字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1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流人物——时代楷模。为此,班级将要开展以“话说时代楷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简洁明了、富有鼓舞性的标语。
(2)根据下面活动一的内容,请你再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讲时代楷模故事
活动二:__ _
活动三:__ __
(3)假如从袁隆平、张桂梅、翟志刚、郎平中选择一人作为当今的时代楷模,你会选择谁?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