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岳阳楼记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4 19:23:35

文档简介

11 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春和景明(日光)
B.长烟一空(全) 把酒临风(持、执)
C.增其旧制(规模) 去国怀乡(离开)
D.薄暮冥冥(少) 吾谁与归(我)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默写。
(1)而或长烟一空,__ __,浮光跃金,__ 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 __。
(3)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__ __,__ __。
(4)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
(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的览物之情是:__ __,__ __。
(6)《岳阳楼记》中能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 __,__ 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略。
【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赵光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吾谁与归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王惊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D.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2)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2分)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B.甲文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乙文中的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
D.乙文写姚坦夸赞益王建造假山的故事,说明姚坦很有眼光。
8.乙文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岳阳楼记》,全文略。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③,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⑤有余而无穷。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外城,指近郊。②稔:庄稼成熟,丰收。③计:计簿,账目。④缣:双丝的细绢。⑤沛然:充沛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去国还乡    委而去之
B.把酒临风 东临碣石
C.处江湖之远 以养济群族之人
D.以养济群族之人 不以物喜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其喜洋洋者矣”与“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致。
B.【甲】文第①②段采取了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
C.【乙】文写了“义田”的作用以及对族人日食岁衣、嫁娶凶葬等具体养济之法。
D.【乙】文言简意赅,以叙述为主,用平实的笔调记载了范仲淹设置“义田”之事。
12.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范仲淹的伟大之处。(5分)11 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春和景明(日光)
B.长烟一空(全) 把酒临风(持、执)
C.增其旧制(规模) 去国怀乡(离开)
D.薄暮冥冥(少) 吾谁与归(我)
D.薄:迫近。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前人之述备矣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A、B、D三项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句意为: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之:代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至、到达/到极点;B.一片/全;C.介词,在;D.观看/景象。
4.默写。
(1)而或长烟一空,__皓月千里__,浮光跃金,__静影沉璧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_。
(3)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__政通人和__,__百废具兴__。
(4)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__衔远山__,__吞长江__,__浩浩汤汤__,__横无际涯__,__朝晖夕阴__,__气象万千__。
(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的览物之情是:__不以物喜__,__不以己悲__。
(6)《岳阳楼记》中能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略。
【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赵光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吾谁与归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王惊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D.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A.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的意思;C.缘故/旧的知识;D.这。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2分)
曾经在府里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B.甲文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乙文中的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
D.乙文写姚坦夸赞益王建造假山的故事,说明姚坦很有眼光。
D.有误,乙文中姚坦并没有夸赞假山,而是直言看到的是血山,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
8.乙文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5分)
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真实写照。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曾经在府里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建造完以后,召集下属官吏,设酒宴和他们共同观赏假山,众人都夸赞假山,姚坦却独自低着头不看。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呢!”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百姓)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得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未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毁掉假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岳阳楼记》,全文略。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③,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⑤有余而无穷。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外城,指近郊。②稔:庄稼成熟,丰收。③计:计簿,账目。④缣:双丝的细绢。⑤沛然:充沛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
A.去国还乡    委而去之
B.把酒临风 东临碣石
C.处江湖之远 以养济群族之人
D.以养济群族之人 不以物喜
A.去:离开。B.迎、面对/到达,登上。C.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结构助词,的。D.来/因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他们帮助。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甲】文“其喜洋洋者矣”与“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致。
B.【甲】文第①②段采取了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
C.【乙】文写了“义田”的作用以及对族人日食岁衣、嫁娶凶葬等具体养济之法。
D.【乙】文言简意赅,以叙述为主,用平实的笔调记载了范仲淹设置“义田”之事。
甲文“其喜洋洋者矣”是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喜,“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情感态度不一致。
12.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范仲淹的伟大之处。(5分)
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范仲淹在家乡购置“义田”,忧民之忧,救人之困,将理论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