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糖类与脂质--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脂质的是( )
A.维生素D B.性激素 C.几丁质 D.磷脂
2.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减肥近100斤引起热议,事实上“减肥”减掉的体重中80%左右来自脂肪,20%~25%来自非脂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饥饿状态时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供能
B.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
C.脂肪的组成元素与葡萄糖相同,动物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D.脂肪的组成元素中氧多氢少,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葡萄糖多
3.某植物体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式(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其中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水
A.麦芽糖 B.淀粉 C.蔗糖 D.糖原
4.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是重要的贮能物质
C.脂肪、磷脂等都是最常见的脂质,它们都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脂肪主要在种子萌发阶段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转化为可溶性糖,该阶段干重会有所增加。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新鲜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晾晒可减少自由水,延长保存时间
B.花生种子中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长链上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
C.推测在花生种子萌发干重增加是由于脂肪转化为糖类后氧元素比例增多所致
D.相较于小麦等淀粉含量较多的种子,花生种子播种时应适当浅播
6.脂质是一类低溶于水的生物有机分子,按其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三种:储存脂质(如三酰甘油)、结构脂质(如磷脂)、活性脂质(如固醇)。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D属于活性脂质
B.磷脂中甘油的羟基均与脂肪酸结合
C.三酰甘油不仅是储能物质,还能起到保温作用
D.磷脂分子除了含有C、H、O,还含有P甚至N
7.对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生活中常见的白糖、冰糖都是多糖
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都含有磷脂
8.肥胖、高血压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高糖高脂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葡萄糖和蔗糖均为单糖,可以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并分解利用
B.与脂肪相比,等质量的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多,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过量糖类在人体内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D.纤维素易溶于水,但在人体内不易被消化,以纤维素为主食可避免肥胖
9.脂质是细胞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大多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中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
C.胆固醇属于脂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某些脂质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10.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无机盐 B.葡萄糖 C.蛋白质 D.脂质
1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构成DNA而不构成RNA的糖类
②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③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A.核糖、麦芽糖、糖原 B.脱氧核糖、纤维素、乳糖
C.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D.核糖、纤维素、糖原
12.研究发现,番茄植株中的NRC蛋白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但多个NRC蛋白形成多聚体时无活性。关于NRC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RC蛋白的N原子主要分布在氨基中
B.多聚体解聚为NRC蛋白,可能增强番茄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C.高温条件易引发番茄病虫害,可能与NRC蛋白构象改变有关
D.NRC蛋白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13.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
C.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D.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而分解供能
14.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C.蔗糖、乳糖、维生素D水解产物中均有葡萄糖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15.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糖原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脂质分子中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D.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6.白色脂肪细胞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皮下内脏周围脂肪组织中的细胞,主要发挥储存能量以及减震的作用。科研人员对白色脂肪细胞测定,发现细胞中脂肪和水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0%~94%和6%~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白色脂肪细胞来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B.脂肪分子中O的含量高于糖类,而氢的含量低于糖类
C.白色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包含饱和脂肪酸
D.白色脂肪细胞除了储存能量和减震之外,还具有保温的作用
二、填空题
17.胆固醇在人类健康中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因为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导致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减慢。生活中很多人倡导食用无胆固醇的食品,对这种行为你是怎样看待的?
18.早餐是一日三餐中重要的一餐,某早餐配餐如下:猪肉包子、杂粮粥、多种蔬菜、豆浆、全麦面包、牛奶、鸡蛋、大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早餐中富含的人类难以消化但可作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植物多糖是_____,它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
(2)在虾蟹壳中含有的多糖是_____。
(3)该早餐中含有脂肪、磷脂、固醇等脂质。猪肉中脂肪主要含有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元素含量高,_____元素含量低。
19.细胞中存在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化合物 ①____ 脂肪(甘油三酯) 血红蛋白 DNA
基本单位或组成 乙酰葡萄糖胺 ②____ 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③____ 脱氧核苷酸
分布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皮下、内脏器官周围 分布在红细胞中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中,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④____
功能或应用 废水处理;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人造皮肤等 皮下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⑤____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运输氧气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遗传信息是指:⑥____
20.大豆、小麦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是人们获取植物蛋白质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豆、小麦播种前,需松土、施肥。其中,施加氮肥可增加植物细胞中_______(写出三种物质即可)的含量,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
(2)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很多。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是_______。
(3)进行大豆种子中的脂肪鉴定实验时,需要用50%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
(4)豆浆煮熟后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其中的蛋白质。煮熟后的豆浆更有利于消化,其原由是_______。
(5)与小麦等淀粉类作物种子相比较,种植大豆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为什么?_______。
(6)大豆中胆固醇的含量很少,长期食用对人体有益。请问胆固醇的作用是_______。
(7)某同学在利用发芽的小麦种子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苹果组织样液,再向试管内注入1mL0.1g/mL的NaOH溶液,再滴入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而后静置2min,结果没有看到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请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②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维生素D、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和磷脂都属于脂质;几丁质属于多糖,不属于脂质。故选C。
2.答案:B
解析:脂肪是储能物质,饥饿时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B正确;脂肪组成元素与葡萄糖相同(C、H、O),动物脂肪主要为饱和脂肪酸,C错误;脂肪中氢多氧少,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比葡萄糖多,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看出,该反应式是二糖水解为单糖的过程,二糖是由两分子的单糖构成的,题图中组成二糖的两个单糖分子是不相同的,而且该二糖存在于植物体内。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淀粉属于多糖,B不符合题意;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的,因此代表的二糖可能是蔗糖,C符合题意;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淀粉、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B、糖原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重要的贮能物质,B错误;C、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C错误;D、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新鲜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晾晒可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延长种子保存时间,A正确;花生种子中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长链上存在碳原子之间的双键,并非都以单键相连,B错误;脂肪转化为糖类时,糖类中氧元素比例高于脂肪,会导致种子干重增加,C正确;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更多,播种时适当浅播可保证充足氧气供应,利于种子萌发,D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A、脂质中的固醇包括维生素D、固醇和性激素,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属于活性脂质,A正确;
B、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B错误;
C、三酰甘油即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能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
D、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故磷脂分子除了含有C、H、O,还含有P甚至N,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细胞,A错误;
B、生活中常见的白糖、冰糖都是蔗糖,属于二糖,B错误;
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C错误;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因此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都含有磷脂,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蔗糖是二糖,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A 错误。
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释放出约39kJ的能量。与脂肪相比,等质量的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错误。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因此,过量糖类在人体内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C正确
纤维素不溶于水,D错误。
9.答案:B
解析:A、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大多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中,A正确;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B错误;
C、胆固醇属于脂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D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根据题干信息,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葡萄糖,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错误;
D、脂质包括脂肪、固醇和磷脂,其中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12.答案:A
解析:NRC蛋白的N主要在肽键,A错误;多聚体解聚可能激活NRC蛋白,增强抵抗力,B正确;高温使蛋白构象改变,可能失活,C正确;蛋白功能与氨基酸序列有关,D正确。故选A。
13.答案:D
解析:磷脂是细胞膜成分,所有细胞必需,A正确;脂肪是甘油三酯,B正确;性激素是脂质,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正确;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是所有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此外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正确;
C、维生素D的水解产物中不含葡萄糖,C错误;
D、与脂肪相比,糖类所含的H少,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少,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脂质的相关知识。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减轻外界因素对内脏器官的损伤;糖原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质分子和糖类的基本元素都是C、H、O,脂质分子中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6.答案:B
解析:A、通过题干数据可知,对白色脂肪细胞来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A正确;
B、脂肪分子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而O的含量低于糖类,B错误;
C、白色脂肪细胞(动物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包含饱和脂肪酸,C正确;
D、白色脂肪细胞除了储存能量和减震之外,还具有保温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7.答案:胆固醇是动物细胞中至关重要的物质,可以通过自身合成和食物摄取两条途径获得。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往往是胆固醇代谢失调导致的,其原因包括肥胖、缺少运动、过度节食以及遗传等。食用无胆固醇食品(素食)并不能起到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长期吃素反而容易造成胆固醇代谢失调,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更高。因此,平衡膳食更加重要。
18.答案:(1)纤维素;葡萄糖
(2)几丁质(或壳多糖)
(3)饱和;氧
解析:(1)人体内没有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人类难以消化但可作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植物多糖”是纤维素,它是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此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
(2)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在虾蟹壳中含有的多糖是几丁质(或壳多糖)。
(3)动物细胞中的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元素含量高,氧元素含量低。
19.答案:几丁质;甘油和脂肪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缓冲和减压;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解析:①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人造皮肤等。
②脂肪又名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
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④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⑤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皮下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⑥D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遗传信息是指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0.答案:(1)NADPH、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叶绿素
(2)水是极性分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
(3)洗去浮色
(4)能;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5)大豆种子富含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氢多,氧化分解时耗氧多
(6)构成动物细胞膜,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7)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应等量混合,现配现用);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约2分钟,试管中才会出现砖红色
解析:(1)N元素可参与构成NADPH、蛋白质、叶绿素等物质,因此施加氮肥可增加植物细胞中NADPH、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等,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
(2)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3)脂肪鉴定实验时,需要用苏丹Ⅲ进行染色,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4)豆浆煮熟破坏的是空间结构,肽键没有断裂,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煮熟后的豆浆更有利于消化,是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5)大豆种子比小麦等淀粉类作物种子脂肪含量高,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氢多,氧化分解时耗氧多,播种得浅一些,保障氧气充足。
(6)胆固醇的功能有构成动物细胞膜,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7)还原糖鉴定实验应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应等量混合,现配现用),并需要水浴加热约2分钟,试管中才会出现砖红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