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6: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视野里有一黑点,转动目镜,黑点不动;移动玻片,黑点不动,那么,黑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载物台上
3.图1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需先升高镜筒再转动图1中的5,以防玻片破碎
B.若图2中组合②④对应图3中的B,则图2中组合②③对应图3中的A
C.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该调节图1中的2使视野明亮
D.若图3中A组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则放大倍数扩大4倍后可看到16个细胞
4.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④⑤ B.③⑥ C.①④ D.②⑥
5.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④
C.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D.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镜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和反光镜上
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在载玻片上用笔写下b,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q
C.换上高倍镜观察前,需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当观察标本染色较浅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
7.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后,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C.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8.在观察装片时,由高倍镜换成低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9.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测微尺测呈某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时,在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则( )
A.视野范围越小 B.视野越暗
C.测得格数越少 D.物像越大
10.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图1中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组合视野比乙组合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多
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之前可使用粗准焦螺旋
C.用甲看到的视野比用乙看到的视野更暗,细胞体积更大
D.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1.如图为显微镜结构与视野的示意图,下列操作过程或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B.由图甲调到图乙之前,需向上方移动临时装片
C.调到视野乙后,一定不可以调节[a]
D.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d]
12.如图中甲乙为两个视野,由甲视野到乙视野必要的操作是( )
①调节亮度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
③转动目镜
④调节粗调节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想进一步观察视野中央的细胞,他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细调节器 C.调节粗调节器 D.移动玻片
14.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不可能的原因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没有移到视野中央
B.放大倍数变小,看不清物象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15.显微镜是观测微观物体和结构最常用的工具。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B.100倍下视野中被64个细胞所充满,则400倍下可看到4个细胞
C.图3从左到右,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图2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在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16.图一、图二分别是显微镜和镜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用镜头②
B.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可以使用g的凹面
C.选用镜头组合①和④时,显微镜视野较暗
D.显微镜视野中发现污点,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则污点一定在a上
17.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聚光器④转动物镜转换器和反光镜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②
二、填空题
18.特别提醒:
(1)必须先用___________倍镜观察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_______倍镜观察。
(2)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___________。
(3)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___________,视野内细胞数目变___________每个细胞的体积变___________。
(4)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___________比;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___________比。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数。
(6)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___________。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
19.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物像的面积为M,换用40x的物镜观察(目镜不变),物像的面积变为________(填字母)。
A.M B.4M C.40M D.16M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刚好能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完整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直径与原来相比被放大______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与原来相比少__________个。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_______。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应调节__至物像清晰。
20.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该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______。
(2)若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_________个细胞。若在放大倍数为50×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个实际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则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mm2。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若在低倍物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5)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细准焦螺旋及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视野内不同部位亮度不同,这与目镜、物镜和光圈无关,与反光镜有关,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黑点均不动,说明黑点在物镜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A、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直接转动图1中的5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不需要升高镜筒,A 错误:
B、图2中组合②④物镜放大倍数小于组合②③,物镜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玻片间的距离越短,故若图2中组合②④对应图3 中的 B,则图2 中组合②③对应图3 中的 A,B 正确;
C、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该调节图1中的9反光镜使视野明亮,C错误;
D、若图3中 A组视野中充满 64 个细胞,则放大倍数扩大4倍后可看到 64/42=4个细胞,D 错误
4.答案:C
解析:图中①②⑤有螺纹,为物镜;③④⑥没有螺纹,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可选用①④组合,C正确。
5.答案:B
解析:换用高倍物镜前无需提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A错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离装片越近,④放大倍数最大,物镜离装片最近,B正确;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面积是放大倍数的平方,C错误;异物不可能在反光镜上,反光镜上的异物不会出现在视野中,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正确;
B、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所以载玻片上的b,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为q,B正确;
C、高倍镜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小,所以换高倍镜之前,需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标本染色较浅时,视野亮度应该调暗一点,所以应该用平面镜面反光镜和调小通光孔,D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A、换用高倍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只能用细准焦螺旋,A错误;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增大,B错误;
C、观察藓类的叶肉细胞时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C错误;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由于高倍镜镜头的通光孔较小,视野变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来增强光线,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数目越多。图1中甲图是低倍物镜、乙图是高倍物镜,因此,甲组合视野比乙组合的视野更亮,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多,A正确;
B、图1中镜头由甲换成乙之前使用的是低倍镜,可以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B正确;
C、用甲(低倍镜)看到的视野比乙看到的视野更亮,细胞体积更小,C错误;
D、图2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图像,为了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图中用来观察的物镜是10倍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A正确;
B、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由图甲调到图乙之前,需向下方移动临时装片,B错误;
C、调到视野乙(高倍镜)后,一定不可以调节a粗准焦螺旋,C正确;
D、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d气孔,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由图观察可知,图甲转换为图乙,视野中细胞变大,这说明图甲转换为图乙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的操作,其操作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由甲视野到乙视野必要的操作是①调节亮度和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时转动的是物镜,且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想进一步观察视野中央的细胞,应换用高倍镜,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A正确。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正确;
B、转换高倍物镜后,物像放大倍数变大,错误;
C、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如果高倍物镜焦点不与低倍物镜焦点平面重合,就不可能看到低倍物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正确;
D、如果将切片放反,载玻片在上,盖玻片在下。低倍物镜与切片间距离大,尚可看到物像,而高倍物镜与切片间距离小,当切片放反时,看不到物像,甚至会因物镜碰撞切片而损坏镜头,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图1视野中看到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上细胞质流动方向一致,都是逆时针,细胞质流动对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错误;
B、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100倍下视野中被64个细胞所充满,则400倍下可看到64/42=4个细胞,B正确;
C、图3从左到右换成高倍镜,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图2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该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高倍显微镜最多可以看到染色的染色体,不能看到DNA,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用④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B、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可以使用g反光镜的凹面,B正确;C、①③无螺纹是目镜;②④有螺纹是物镜;镜身上的数字代表其放大倍数,选用镜头组合②和③时,放大倍数较大,则显微镜视野较暗,C错误;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所以,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目镜上或者在e物镜上,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视野甲中A不在视野中央,因此要首先把物像甲移动到视野中央,把物像A移动到视野中央后通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使物像清晰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ABD错误,D正确。故选C。
18.答案:(1)低;高
(2)细准焦螺旋
(3)暗;少;大
(4)反;正
(5)长度或宽度
(6)左下方;相反
解析:(1)低倍镜视野更大,更容易找到目的细胞。故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容易损坏镜头,故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由低倍镜换高倍镜,镜头孔径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的体积变大。
(4)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故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反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正比。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左下方。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19.
(1)答案:D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放大倍数为100倍,物像的面积为M,换用40×的物镜观察(目镜不变),此时的放大倍数为400倍,为原来放大倍数的4倍,面积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2=16倍,故物像的面积变为16M。故选D。
(2)答案:5;8
解析: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刚好能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完整细胞,此时的放大倍数是80倍。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此时的放大倍数是400倍,长度或宽度是原来放大倍数的5倍,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10÷5=2,与原来相比少10-2=8个。
(3)答案: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解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 (1)bq
(2)4;400
(3)A
(4)B
(5)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解析: (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立的虚像,即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因此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该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bq”。
(2)目镜为10×,物镜为10×,即放大倍数为100×,此时视野中布满64个细胞,把物镜换成40×后,放大倍数变为400×,即面积增大了4×4=16(倍),所以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64÷16=4(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0×,这是对正方形边长的放大倍数。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mm,放大50倍后边长为0.4×50=20(mm),所以视野中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0=400(mm2)。
(3)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原因应该是组织切片薄厚不均匀;反光镜或光图使用不当会影响整个视野的亮度;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则可能会看不到物像而不是物像模糊。故选A。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装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在装片和物镜上。故选B。
(5)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