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外研社八上Unit1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型 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课时介绍 本课时为 Reading for Writing 课型,围绕 “成功人士的挑战与成就” 主题展开。通过阅读苏炳添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述成功人士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就的经历,进而完成对其他成功人士的写作任务,提升 “读 — 写” 转化能力,深化对 “挑战与成功” 的认知。
语篇分析 语篇: 【What】语篇讲述了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从 2006 年开始短跑,起初不被看好,2011 年跑出 10 秒 16 的成绩,2014 年改变起跑脚,2015 年跑出 9 秒 99,2021 年在东京奥运会 100 米决赛中取得 9 秒 83 的成绩,成为首位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还传达了 “只要尝试并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的信念。 【Why】通过苏炳添的真实事例,向读者展示面对挑战不退缩、不断突破自我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同时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构建 “挑战 — 克服 — 成就” 的叙事逻辑,以及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How】语篇以时间为线索,按 “起始与不被看好 — 努力与初步成绩 — 改变与突破 — 更大成就与信念传达” 的顺序展开,运用了 “fight one's fear”“succeed”“doubt”“stick to”“hold back” 等词汇,以及清晰的时间状语和逻辑连接词,使叙事条理清晰、逻辑连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语篇中关于苏炳添经历的关键信息,掌握 “fight one's fear”“succeed” 等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描述人物经历的常用句式。(学习理解) 2. 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短语和句式,完成时间线填空任务,准确回答关于语篇的问题。- 迁移创新:学生能搜索成功人士的相关信息,按照 “挑战 — 克服 — 成就 — 评价” 的框架,撰写关于该成功人士的文章,并在班级分享。(应用实践) 3.学生能搜索成功人士的相关信息,按照 “挑战 — 克服 — 成就 — 评价” 的框架,撰写关于该成功人士的文章,并在班级分享。(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掌握描述成功人士经历的词汇、短语和句式,完成时间线填空和问题回答任务。 难点: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写作中,独立撰写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关于成功人士的文章。
学情分析 学习经验:学生已接触 "自我认知" 相关主题,对 "接纳自我、发现优点" 有一定情感基础;此前学习过简单的文本信息提取方法(如找关键词),但对较长篇记叙文的整体结构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仍需加强。 语言水平:能识别部分与成功、挑战相关的词汇,但其在句子中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对描述人物经历和成就的句式掌握不熟练;缺乏用连贯语言完整介绍一个人物生平与成就的能力。 主题熟悉度:对 "体育明星"、"成功人士" 的话题有一定兴趣和背景知识,但尚未形成系统梳理人物经历并从“挑战与应对”角度进行分析的意识,需通过范文引导建立叙事框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理解语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与词汇。(学习理解) 导入 (Lead-in)
教师展示苏炳添在奥运会比赛中的经典照片或短视频片段。
提问学生:Do you know who he is What is he famous for What word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him
引导学生使用提供的词语(如 try, succeed, hold back)进行初步描述。教师引入课题标题:I'm possible。 读前 (Pre-reading) | 检查学生对核心词汇的理解程度,评估其预测是否合理,判断其阅读准备的充分性。
词汇预热:教师聚焦核心词汇与短语(fight one's fear, succeed, doubt, stick to, hold back, make history),通过释义匹配、例句填空等方式进行讲解和操练。 基于标题和图片,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about What challenges do you think an Asian athlete might face 1.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说出苏炳添的身份和成就,判断其背景知识激活程度; 2. 通过快速阅读圈画信息,检验学生对时间、成绩等关键细节的捕捉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提问激活学生关于苏炳添的背景知识,引发学习兴趣。快速阅读和圈画信息训练学生捕捉关键细节的能力。词汇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语篇中的核心语言点,为后续任务铺垫。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完成时间线梳理与内容理解。(应用实践) 读中 (While-reading) 通过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其skimming, scanning和细节理解能力。
|第一遍阅读(略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检查之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并回答主旨大意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第二遍阅读(扫读):学生细读课文,完成教材中的时间线填空任务,梳理苏炳添的关键事件和成就年份。
第三遍阅读(细节理解):学生再次阅读,回答教材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如标题含义、苏炳添话语的意义、作者观点等),进行小组讨论。 时间线任务: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时间线填空任务(如:In 2011, he ran the race in ______. In 2015, he clocked ______ and made history.),随后同桌互查,教师核对答案并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讲解。 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材中的阅读理解问题(1. What do you think the title means 2. What do Su Bingtian's words mean 3. 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Everyone can be a Su-perman" ),教师请小组分享答案,并反馈总结。 读后 (After-reading) | 通过复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内化程度。通过讨论的质量,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复述故事:教师提供关键词和时间节点作为支架,学生两人一组,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苏炳添的故事 1.查看学生时间线填写的准确性,评估其对语篇细节和逻辑顺序的理解程度; 2.通过回答问题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利用文本信息和支持性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回答; 3.通过复述练习,评价学生整合信息与组织语言的能力。
设计意图:时间线任务培养学生梳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促进合作学习与深度思考。复述活动是语言内化后的输出,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迁移运用叙事框架与语言,创作关于其他成功人士的短文。(迁移创新) 写作任务 (Writing Task) 通过写作规划图,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和逻辑构思能力。通过最终成品,评估其语言运用和结构把握能力。
写作准备:
a. 回顾课文结构(挑战-克服-成就-评价/启示)。
b. 学生选择另一位成功人士,利用网络或已有知识,填写写作规划图(Graphic Organizer):[Challenges] [How to overcome] [Achievements] [My comments]。
独立写作:学生根据规划图,模仿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独立撰写一篇短文。
检查与分享:
a. 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检查清单(Checklist)进行自检和互检。
b. 邀请部分学生朗读分享其作品,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1. 通过观察学生图表规划阶段的表现,评价其信息筛选和逻辑规划能力; 2. 通过评估学生最终完成的短文,判断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句式进行有效输出,以及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充实;
3. 通过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他人作品的关注理解程度。
【Summary&Homework】
1. 师生共同总结:描述成功人士经历的常用词汇、短语和叙事框架。
2. 布置作业:修改并润色课堂上的写作短文,准备下一课时进行展示 观察学生能否总结出本课的核心学习内容和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结构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实现真正的语言运用。通过规划、写作、检查、分享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总结和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speaking Su Bingtian's Story: From Challenge to Success |
Timeline:
2004: began sprinting
2011: 10.16s (Asia's top)
2014: changed starting leg (a big risk)
2015: 9.99s (made history)
2021: 9.83s (Tokyo Olympics, first Chinese in final)
Key Words & Expressions:
fight one's fear succeed doubt stick to hold back make history
Writing Framework:
1. Challenges/Doubts/Fears
2. How to overcome (efforts/decisions) 3. Achievements (what/why important)
4. My comments/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