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课时 1
课标要求 学生应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识别并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熟练将其转化为乘法算式,清晰解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材分析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这一内容,是乘法学习的起始章节,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关键的奠基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而引出对乘法的学习。这与冀教版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编写理念相契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深入学习乘法运算、理解乘法口诀等知识搭建了重要的桥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明确其编排逻辑和教学意图,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加法运算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将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加法运算解决,但尚未意识到这种运算存在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排列规律,但在将具体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一步总结归纳数学概念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在课堂上,他们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理解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准确将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便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算一算2+2+2=5+5=1+1+1+1+1+1+1+1+1=8+8+8=教师随机抽学生汇报。师:算式太长啦!不好算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你喜欢去游乐场吗?游乐场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问题,我们一起找找吧! 生:喜欢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问题?课件出示:师:你是如何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师讲解:像4 + 4 + 4 + 4 + 4 = 20 这样 5个 4 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简洁表示。 4 × 5 = 20师:在乘法算式里,我们用这个特别的符号‘×’来表示乘法,它叫乘号。乘号就像把加号斜着写,同学们伸出手指,在空中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乘号。师:你知道4 × 5 = 20这个算式怎么读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4×5=20 读作:四乘五等于二十师:你能把加法算式2 + 2 + 2 + 2 + 2 + 2 = 12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再尝试读一读你写的乘法算式?教师随机请学生上台汇报师小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师:自己写一个连加算式,先改写成乘法算式,再读一读。教师请写学生上台写一写,全班评议。 生:12个小朋友在玩碰碰车。生:20 个小朋友在坐小火车。生:6 个小朋友在跳绳。生:游乐场有一列小火车和6辆碰碰车。生1:一列小火车一次能坐多少个小朋友?生2: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同时玩碰碰车?生:4 + 4 + 4 + 4 + 4 = 20生:2 + 2 + 2 + 2 + 2 + 2 = 12生:第一道算式5个4相加,相同的加数是4。生:第三道算式6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 2。学生伸出手在空中乘号。学生尝试读一读。生:2 × 6 = 12生:二乘六等于十二学生先独立写一写,然后组内交流汇报。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你会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2+2+2+2= 6+6+6=7+7+7+7+7= 8+8+8+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先确定是几个几相加,再用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通过变式设计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意图,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和形式的练习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1+1+1+1+1+1+1+1+1=6+6=8+8+8=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 请你判断:5+5+5=5×3 ( )7+7+7+7=7×4 ( )2+2+2+2+2=2×5 ( ) 8+8+5=8×5 ( )2. 连一连。3.填一填,算一算。能力提升:4.一共有多少枚鸡蛋?5.想一想,连一连。6.怎样移动,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拓展迁移:7.请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紧密围绕冀教版教材的特色,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游乐园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活动,亲身经历从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切实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对于准确确定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加强针对性指导,设计更多相关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可进一步优化,为学生预留更充裕的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和除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乘法和除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运算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认识平均分、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会遇到乘、除法相关概念,对于体会运用乘法、除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可以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理解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借助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如分糖果、苹果等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
4.解决复杂分物问题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互相协作,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攻克难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理解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4.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掌握“总数÷每份数量=份数”的关系,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5.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二)教学难点:
1.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准确将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分析问题、模型建立、推理证明等,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启动创新思维,积极探数学知识,并具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乘法和除法” 在教材编排上独具匠心,紧密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规律,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系统且扎实的乘除法知识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开篇,如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直观方式,观察相同加数连加的现象,从 4 + 4 + 4+ 4 4的加法算式自然过渡到乘法算式 5×4 或 4×5,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建立乘法的基本概念。随后,逐步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 乘数= 积,使学生清晰认识乘法算式的结构。在乘法学习基础上,教材通过大量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鱼等,引导学生回顾 “平均分” 概念,进而引出除法运算。将 9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除法的本质,同时认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 ÷ 除数 = 商各部分名称,完成从乘法到除法的知识迁移。
教材进一步通过不同情境,让学生理解除数的双重含义。在对比练习中,强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乘法和除法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1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
认识平均分 1
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1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目标: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任务一:认识乘法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目标: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熟练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任务一: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能熟练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认识平均分 目标: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进行平均分,掌握“按份数分”和“按每份数量分”两种方法 任务一: 认识平均分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掌握“按份数分”和“按每份数量分”两种方法。
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目标: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任务一: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目标: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写出除法算式。 任务一: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