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1
课题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课时 1
课标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乘法作为重要的基础运算,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关键基石。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是学生深入理解乘法概念的起始点。课程标准对于这一内容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要求,旨在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乘法知识,构建系统的数学思维体系。对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课标规定学生要确切知晓其称谓。在乘法算式 “a×b = c” 中,“a” 和 “b” 被称作乘数,“c” 被定义为积。学生不仅要记住这些名称,更要理解每个名称背后的意义。乘数代表着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积则是这些相同加数相加得出的结果。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趣味盎然的数学情境作为切入点。在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熊猫场景,呈现出每行 4 只,共 3 行的熊猫图。教材要求学生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会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如横着看是 3 个 4 相加,加法算式为 4 + 4 + 4 = 12;竖着看是 4 个 3 相加,加法算式为 3 + 3 + 3 + 3 = 12。而这两种情况改写成的乘法算式均为 3×4 或 4×3。这种呈现方式,紧密贴合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轻松理解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内在关联,为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做好充分铺垫。 随后,教材明确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如,在 3×4 = 12 这个算式里,3 和 4 是因数,12 是积。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规则,读乘法算式时,“×” 读作 “乘”,如 3×4 = 12 读作 “3 乘 4 等于 12”;在写法上,当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后,能够依据具体情境和连加算式准确写出乘法算式,像看到 “5 个 6 相加”,能正确写出 5×6 或 6×5 的乘法算式。
学情分析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理解,知道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并且,学生通过之前对乘法意义的学习,能够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为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为只有清晰理解乘法算式所表达的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这一含义,才能更好地领会乘法算式中因数、积等各部分的意义。例如,学生在将 3 + 3 + 3 + 3 = 12 改写成乘法算式 4×3 = 12 或 3×4 = 12 的过程中,已经对乘法算式有了初步接触,此时学习各部分名称,便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核心素养目标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熟练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3.感受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你能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3+3+3= 5+5+5=2+2+2+2+2= 7+7+7+7=2. 看 图 填 一 填。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订正。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课件展示:身 穿 白 袍 子 足 蹬 黑 靴 子。戴 副 黑 眼 镜 爱 吃 绿 竹 子。师:你能猜出是什么?师:没错,就是我们的国宝熊猫。熊猫体型庞大,而且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毛,看起来就像黑眼睛,这里有一些小熊猫,需要我们算出它们的数量,一起来看看怎么算。 学生猜谜语:是熊猫!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课件出示:师:从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要求: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成乘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展示:方法一:横着看:每排4个,有3排。列加法算式是3个4相加。加法:4+4+4=12。乘法:4×3=12方法二:竖着数,每列3个,有4列。列加法算式是4个3相加。加法:3 + 3 + 3 + 3 = 12乘法:3×4=12师:观察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讲解:“×”是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乘数,结果叫积。举例:在3×4=12中,3和4是乘数,12是积,读作“3乘4等于12”师:现在你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写出来后读一读。学生上台板演。全班评议。 生:横着看,每行4个,有3行生:竖着数,每列3个,有4列。学生尝试写一写,然后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算式中4和3的位置不一样,结果都是12。生:4 × 3 = 3 × 4 = 12学生尝试写一写,并在组内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师:请你看图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师提问:你们小组是怎么写出算式的?请派一位代表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生:有4个5,写成加法算式是5+5+5+5,所以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5=20或者5×4=20。 通过变式设计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意图,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和形式的练习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 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一读。 2.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3. 连一连。4. 自己写出三个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由于观察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叫作乘数,它们相乘的结果叫作积。生:两个乘数交换位置,它们相乘的结果不变,也就是说积相等。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 填一填。(1)3×6=18中,3和6都叫作______,18叫作它们的______。(2)4个6相加等于24,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写成乘法法算式是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2. 根据乘法算式,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填上合适的数。3. 说一说每个加法算式可以写成的乘法算式。能力提升:4.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过河?5. 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6.书上还剩多少个桃子?拓展迁移:7.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 8 + 8 + 8–8 (2) 10 + 10 + 10 + 5
教学反思 从教学过程来看,我以学生熟悉有谜语引入,比如用 “同学们喜欢的熊猫” 创设情境,让学生数熊猫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加法算式,再通过加法与乘法的联系过渡到乘法算式,进而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导入方式,本以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熊猫的形象上,而没有及时聚焦到算式本身,这说明在情境创设时,对如何引导学生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上的考虑还不够周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情境创设时,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数学信息,将注意力快速转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其次,在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乘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名称。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实践中加深对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和除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乘法和除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运算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认识平均分、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会遇到乘、除法相关概念,对于体会运用乘法、除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可以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理解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借助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如分糖果、苹果等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
4.解决复杂分物问题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互相协作,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攻克难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理解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4.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掌握“总数÷每份数量=份数”的关系,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5.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二)教学难点:
1.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准确将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分析问题、模型建立、推理证明等,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启动创新思维,积极探数学知识,并具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乘法和除法” 在教材编排上独具匠心,紧密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规律,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系统且扎实的乘除法知识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开篇,如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直观方式,观察相同加数连加的现象,从 4 + 4 + 4+ 4 4的加法算式自然过渡到乘法算式 5×4 或 4×5,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建立乘法的基本概念。随后,逐步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 乘数= 积,使学生清晰认识乘法算式的结构。在乘法学习基础上,教材通过大量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鱼等,引导学生回顾 “平均分” 概念,进而引出除法运算。将 9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除法的本质,同时认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 ÷ 除数 = 商各部分名称,完成从乘法到除法的知识迁移。
教材进一步通过不同情境,让学生理解除数的双重含义。在对比练习中,强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乘法和除法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1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
认识平均分 1
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1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 目标: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任务一:认识乘法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目标: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熟练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任务一: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能熟练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号、积)
认识平均分 目标: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进行平均分,掌握“按份数分”和“按每份数量分”两种方法 任务一: 认识平均分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掌握“按份数分”和“按每份数量分”两种方法。
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目标: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任务一: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目标: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写出除法算式。 任务一: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