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3 18:08: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1
【学习目标】
掌握求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应书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知识要点】
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现实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随处可见,站着的人在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叫静态平衡;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当其匀速降落时,他所受的重力与降落伞的拉力及空气阻力平衡,这是动态平衡。
有时,物体就整体而言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但它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在海面上加速行驶的快艇,在水平方向做变速运动,可是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浮力这一对平衡力作用,因此它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2.
依平衡条件列方程可对任一方向也可在某一方向
(1)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在任一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
(2)如果物体只是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该方向上合力为零,因此可以在该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3.
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方法
(1)解三角形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是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或分解的方法,把三个平衡力转化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然后通过解这个三角形求解平衡问题,解三角形多数情况是解直角三角形,如果力的三角形并不是直角三角形,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尽量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利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特点就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确实不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力的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的相似等规律求解。
(2)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便,将物体所受各个力均在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方程。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说明:应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优点:
①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
②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三角形问题,转化为正交分解后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使运算简便易行;
③当所求问题有两个未知条件时,这种表达形式可列出两个方程,通过对方程组求解,使得求解更方便。
4.
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对各力按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4)建立平衡方程。若各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直接用的代数式列出方程;若几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可用与联立列出方程组。
(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对解进行讨论。
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尽量使更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以减少分解力的个数,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5.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
隔离法的含义:为了弄清系统(连结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用隔离法。
隔离法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分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说明: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应用。
6.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在有关物体平衡的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平衡问题。即任一时刻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1)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参量与自变参量的一般函数式,然后根据自变参量的变化确定应变参量的变化。
(2)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典型例题】
题型1
平衡问题的基本解法(正交分解法)
例1、如图(1)所示,重40N的物体与竖直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若受到与水平线成45°角的斜向上的推力F作用而沿竖直墙匀速上滑,则F多大?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取沿墙面方向为y轴,垂直于墙面为x轴,由平衡条件可知
,①
,②
另外考虑到滑动摩擦力与弹力之间有③
由①②③式可解得,
即当推力F大小为71N时,物体沿墙面匀速上滑。
点评:用正交分解法求解时,坐标轴的建立应尽量减少力的分解。

题型2
感受整体与隔离法的精妙
例2.
有一直角支架AOB,杆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杆BO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BO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现将P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
FN不变,FT变大
B.
FN不变,FT变小
C.
FN变大,FT变大
D.
FN变大,FT变小
解析:解法一:本题可以分步计算,首先利用整体法计算杆OA对P环的支持力FN,因P和Q所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及杆OA对P球的支持力FN,系统又处于平衡状态,因而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则支持力FN的大小一直应与P和Q两环的重力相等,即FN的大小不变,第二步由环Q的受力如图(乙)可知,受的重力不变而P向左移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减小,由FT=mg/cosθ知,绳上的拉力FT变小,故答案为B。

解法二:把P、Q分开用隔离法,则P、Q的受力如图(乙)所示。由Q的受力可得,减小,拉力FT变小,则Q对P的拉力,由P的受力知。
解题技巧妙法总结:本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一题多解,以及思维上的创新——整体法的灵活运用,并且把力的合成与物体平衡结合起来,特别是整体的平衡,又可分成各个方向上的平衡,再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和水平方向合力为零计算。
例3.
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一小球A,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将小球从图中所示的初位置缓慢地拉至B点,在小球到达B点前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FN及细线的拉力F1的大小变化是
A.
FN变大,F1变小
B.
FN变小,F1变大
C.
FN不变,F1变小
D.
FN变大,F1变大
解析:由于三力F1、FN与G首尾相接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AOO′相似,如图(2)所示
所以有,

所以

由题意知当小球缓慢上移时,减小,不变,R不变,故F1减小、FN不变。
答案:C
点评:此题画动态中的矢量三角形无法比较大小,利用相似关系列出力的解析关系,从而分析解题。
【练习】
1.
如图所示,A和B两物体相互接触并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两个水平推力、分别作用在A、B上,A、B两物体仍保持静止,则A、B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是
A.
一定等于零
B.
不等于零,但一定小于
C.
一定等于
D.
可能等于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①无摩擦力
②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③支持力为
④支持力小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
跳伞运动员打开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将在空中保持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的总重量为,圆顶形降落伞伞面的重量为,有8条相同的拉线一端与飞行员相连(拉线重量不计),另一端均匀分布在伞面边缘上(图中没有把拉线都画出来),每根拉线和竖直方向都成角,那么每根拉线上的张力大小为
A.
B.
C.
D.
4.
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叠放着质量分别为与2m的A、B两物体,刚好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之比为1:2
B.
因为A、B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们受到的摩擦力之比为1:1
C.
如果斜面的倾角改变,使正压力改变,则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值也随之改变
D.
因为A、B间、B与斜面间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关系不知道,所以比值不能确定
5.
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的虚线位置,圆环仍静止在原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与横杆的摩擦力和环对横杆的压力的变化情况是
A.
F逐渐增大,保持不变,逐渐增大
B.
F逐渐增大,逐渐增大,保持不变
C.
F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D.
F逐渐减小,逐渐减小,保持不变
【答案】
1.
D
2.
C
3.
A
4.
A
5.
D
【反思】
收获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