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习题课件(3份打包)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习题课件(3份打包)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5 07:59:40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的变化,如_________。
地壳变动
海平
面升降
填海造陆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___国科学家_______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支撑这一假说的相关
证据有: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_______
十分吻合。两岸的古老地层相似,古生物的分布也有相似性。

魏格纳
轮廓线
知识点3 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该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_____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板块,各大板块在不断
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_____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
___________,地壳比较_____,多_____和_____。
板块
六大
内部
交界的地带
活跃
火山
地震
2. (1)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_____或
_____;两个板块发生_____,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
(2)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
地带,如__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
裂谷
海洋
碰撞
山脉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带
喜马拉雅
安第斯
【易错警示】
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虽然位于亚欧大陆上,但不属于亚欧板块,而属于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也属于印度洋板块。
【拓展延伸】
南极地区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答: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是古大陆的一部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那时,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与古大陆分离后,往南漂移,到达现在的南极,古代植物被深埋在地下,所以现在的南极地区有煤炭。
考点1 海陆变迁的例证
典例1 [2023·太原中考]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如图示意鱼龙化石,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海陆变迁。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变式 [2025·西双版纳期末]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发现距今约5.2亿年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浅海地带。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作用能较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人类活动 B.流水堆积
C.海陆变迁 D.火山喷发
2.下列现象产生原因与材料中一致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春夏秋冬的产生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典例2 [2023·湖北中考]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亚欧板块
B.乙属于非洲板块
C.珠穆朗玛峰在不断“长高”
D.红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学说。要记住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板块交界处的运动方式,分析作答。
变式 [2025·宁夏期末]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在12小时内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地震是土耳其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读土耳其位置图,完成1~2题。
1.土耳其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地区,地壳比较稳定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
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析:土耳其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
2.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逃生办法是( )
A.护住头部迅速撤离
B.携带贵重物品离开
C.原地不动大声呼救
D.乘坐电梯快速撤离
探究主题:板块构造学说
1.说出甲海峡的名称,并列举一条其地理意义。
答案:直布罗陀海峡:非洲和欧洲分界线,也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其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密切关系。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
答案: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表隆起,形成山脉。
公元前2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曾建造了塞拉比斯神庙,现只存留三根大理石柱,且石柱的部分部位已被火山灰覆盖或海生动物钻孔。下图为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示意图。
3.分时段说出石柱的运动特征,并指出火山灰和海洋生物对石柱作用的先后顺序。
答案:公元79年—15世纪,石柱下降;15世纪—18世纪,石柱上升。火山灰覆盖早于海洋生物钻孔。(共29张PPT)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知识点1 海陆分布
1.根据计算,地球表面约71%是_____,而_____面积仅约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_____,三分是_____。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
2.世界的海陆分布也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___半球,但
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___;海洋大多分布在___半球,而南极周
围却是一块陆地。即使在陆地分布最为集中的陆半球,_____面
积仍然大于_____面积。

海洋

海洋
陆地
知识点2 七大洲
1.七大洲
(1)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
为七个大洲,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2)大洲的分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主要分布在东
半球。_______和_______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2.大洲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亚洲和欧
洲分界线是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_______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
苏伊士
乌拉尔
乌拉尔

土耳其
巴拿马
知识点3 四大洋
1.四大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和_____洋。(按面积由
大到小排列)
2.海是洋的边缘部分,它们与相邻海洋之间,大多以_____相连。
3.由于海洋有互联互通的特点,沿海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全
球洲际货物贸易,主要通过_____运输完成。
太平
大西
印度
北冰
海峡
海洋
【拓展延伸】
名称 定义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四周被海洋包围
大洲 大陆与周围的岛屿组合起来的某一大的区域
海 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有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广大的海洋区域的统称
考点1 海陆分布
典例1 [2024·郑州期末]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大陆和岛屿
②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③地球上的海洋都是彼此相连的
④陆地和海洋均匀分布在地球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只要牢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及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分析解答即可。
变式 [2025·成都期末]地球上广大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陆块。结合所学完成1~2题。
1.下列代表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所占面积比例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半球和水半球海洋面积均小于陆地
B.南极周围是海洋
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D.北极周围是陆地
解析:无论在陆半球还是水半球,海洋面积始终大于陆地面积;南极周围主要是陆地,即南极洲;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主要是海洋,即北冰洋。
考点2 七大洲
典例2 [2024·南宁期中]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面积最大,南极洲面积最小
B.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C.南美洲被四大洋包围
D.亚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思路导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七大洲的概况,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没有被其余大洋包围;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亚洲南部被赤道穿过,故亚洲没有全部位于北半球。
变式 下面为北半球部分区域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有关甲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欧洲相望
B.西部与欧洲相邻
C.西南部隔巴拿马运河与非洲相邻
D.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解析:甲是亚洲,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部邻欧洲,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
2.①为甲、乙两大洲分界线上的山脉,该山脉是( )
A.乌拉尔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①为甲亚洲、乙欧洲两大洲分界线,分界线上的山脉是乌拉尔山脉。
考点3 四大洋
典例3 [2024·随州月考]下列关于四大洋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冰覆盖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
B.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大西洋
D.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峡是土耳其海峡
思路导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洋的概况,要记清楚四大洋的位置及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北冰洋面积最小,海冰覆盖最多,跨经度最广;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峡是白令海峡。
变式 [2025·贵港期中改编]读甲大洲略图,该大洲西侧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探究主题:认识大洲大洋
材料准备:红、蓝墨水,量杯,787毫米×2 184毫米大洲轮廓突出可存颜料液体的亚克力板,黑色马克笔。
探究步骤:
操作1:观察世界地图,在亚克力板上用黑色马克笔描画出大洲轮廓;
操作2:将量杯中的红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大洋中;
操作3: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
探究结论:
1.实验结束后发现红墨水用量_____(多于/少于/等于)蓝墨水用
量;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___半球更合适。红墨水
用量最多的大洲C是_____。
少于

亚洲
2.实验中,学生发现不用移动倾倒墨水的位置就可以填满大洋,
根据以上实验可推断,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状况是__。
A.陆地大于海洋
B.海洋彼此相连
C.海洋大于陆地
D.北极以陆地为主
B
3.海峡和运河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通道,沟通北冰洋与
太平洋的是A_____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是B_______运河。
白令
巴拿马
4.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海洋与人们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开发海洋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__。
A.禁止开发海底资源
B.禁止任何填海造陆活动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D.海洋面积那么大,可以任意开发海洋资源
C(共17张PPT)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知识点1 陆地地形
1.类型: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2.山脉:很多山地呈_____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
很长,称为_____。世界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如_______
___山脉、_________山脉、_____山脉、_______山脉等。
条带
山脉
喜马拉

阿尔卑斯
落基
安第斯
3.高原:南美洲的_____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洲的
_____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号称“_________”。
4.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大多由河流_____
而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_______平原。
5.地形差异:世界上不同地区地形差异很大,例如,非洲的地
形比较_____,以_____为主;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以_____、
_____为主。
巴西
青藏
世界屋脊
河流中下游
冲积
亚马孙
单一
高原
高原
山地
知识点2 海底地形
1.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主要类型。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2.从海岸到大洋中心主要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及深浅变化
海底地形类型 海底深度
大陆架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 从数百米陡增到数千米
海沟 大于5 000米
洋盆 4 000~6 000米
洋中脊 深度不一
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巧学助记】
考点1 陆地地形
典例1 [2025·克拉玛依期末改编]读世界地形图,关于图中山脉和地形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B.③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C.阿尔卑斯山脉分布在欧洲北部
D.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需要掌握这些山脉和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结合其特点作答。
变式 [2025·西安期末]斑头雁每年都要在印度的库坦古勒姆鸟类保护区与蒙古的车尔盖查干湖之间迁徙。下图为斑头雁迁徙的高度曲线。由此可知斑头雁( )
A.飞越了非洲大陆
B.跨越了南北半球
C.翻越了“世界屋脊”
D.都飞行在高纬度地区
考点2 海底地形
典例2 [2023·重庆期末]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中,人类开发利用最频繁的是( )
A.①——大陆架
B.②——大陆坡
C.③——海沟
D.④——洋盆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海底地形的开发。判断出图中的海底地形并结合各部位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变式 [2025·梅州期末]2024年3月23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联
合科考队借助“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到7 178米深海区。下图示
意海底地形。科考队员下潜深海区的海底地形是图中的序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及海底地形
材料一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图1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示意图。
探究一:旅程再现
1.“鹦鹉螺”号从①大洋出发,经过②_____洋,穿过亚洲和
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运河,到达③大洋,一路向南直达④_____
洲,随之北上抵达终点。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度
苏伊士
南极
有连续而广
阔的海洋(意思相近即可)
探究二:探海底世界
材料二 当主人公走出“鹦鹉螺”号步入水中,看到这里生长了
很多异常美丽、形态各异的珊瑚。图2示意珊瑚生长习性。
3.推测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
大陆架
探究三:寻海洋宝藏
材料三 尼摩船长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补给“鹦鹉螺”
号热量、照明和动力。
4.举例说出海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提供丰富
的矿产资源;提供渔业资源;提供旅游资源;提供航运等。(答
出1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