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知识点1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乡村与城镇
景观 _____ _____
人口 较少 较多
生产活动 耕种、放牧、捕鱼等 工业、服务业等
房屋 密度小且低矮,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
交通 交通线狭窄、稀少 道路纵横交错,有的甚至呈网络状、立体化
服务设施 较少 齐全
自然风貌 保留很多 大部分已被改造
乡村
城镇
2.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村落,容易
发展为城镇。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知识点2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1.截至2019年,全世界人口中约有56%住在_____。
2.一般来说,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服
务设施更加完善,_____道路网更加密集。建设更多的绿地和___
___场所成为城镇发展的趋势。
3.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
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同时,有些偏远乡村,_______
外迁,人口_____,甚至村落消失。
城镇
交通
休
闲
劳动力
减少
考点 城镇、乡村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 [2023·无锡中考]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城镇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村落发展为城镇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C.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D.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思路导析 本题组考查了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及乡村发展为城镇的条件,区分乡村与城镇的特征,分析解答即可。
变式 [2025·保定期末]读某地城市和乡村面积十年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城区向东扩展的主要发展条件是( )
A.河流和气候
B.气候和交通
C.地形和人种
D.交通和地形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城区向东扩展主要是因为东侧地形平坦,东侧公路修建,交通更加便利,故影响因素为交通和地形;图示区域范围较小,河流和气候影响因素不大;人种并非城镇发展的条件。
2.下列生产方式中,在图示地区数量显著增加的可能是( )
A.零售
B.耕作
C.放牧
D.伐木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城区面积在扩大,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因而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数量会增多,服务业的活动场所商店数量会显著增加,零售业发展迅速;该城市人口数量一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会增加,而从事耕作、放牧、伐木的农村人口数量会减少。
探究主题:影响乡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探究一:水源与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处乡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三处乡村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__,说
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分布在河流沿岸
B
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更为便利;地形更为平坦广
阔
探究二:地形与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2.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处乡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图3和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
分地区村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村落分布图的是图__。
分布在平原地区
3
探究三:其他环境因素与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3.从图4的“乡村的发展演变过程图”可以看出:影响该地乡
村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条件。
交通
4.你认为某些历史悠久的村落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正确的开发
方式是__。
A.组织村民整体外迁
B.全面开展商业布局
C.尊重原有自然景观
D.大力兴建仿古建筑
C(共36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世界人口的分布
知识点1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数量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___亿。
2.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_____的。
80
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其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率-_________率=年出生人
数/年平均人数×100%-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
(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分布: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
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___增长;_____、_____和
_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人口出生
人口死亡
欧洲
北美
负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4.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2)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_
___、贫困等问题。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力不
足
资源消耗多
就业困
难
【易错警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口总数减少,只能表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人口就会增加。
知识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人口稠密区 稠密的原因 共同分布特征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
欧洲西部以及北
美洲东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
发展较早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
发达
沿海平原
(2)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
①极端干旱的_____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_____地区;终年严
寒的_______地区;地势高峻的___________。
②人口稀疏的原因:自然条件_____,不适于人类的生存。
沙漠
雨林
高纬度
高原、山地
恶劣
2.人口密度:人口的疏密程度用_________来表示:
_________=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考点1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
典例1 [2024·昆明期末]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可知( )
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D.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都比较均匀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学会阅读人口数量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 [2025·菏泽练习]读六个大洲人口
总数和人口增长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亚洲人口增长率最高
B.非洲人口总数最多
C.欧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都最低
D.南美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北美洲
考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典例2 [2024·南宁二模]读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对照地图,根据图例即可描述人口的分布情况。
变式 [2024·淄博期末]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B.赤道附近各地人口稠密
C.沿海各地区人口稀疏
D.人口集中在南半球
探究主题:六盘水市适合人们养老居住的原因
资料一 六盘水地处我国云南、贵州两省结合部,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6%以上,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高;在“2024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中”夺得第一名。
资料二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六盘水气候要素的基本情况。
探究过程
1.读图分析,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的_____(沿海
/内陆)地区
沿海
2.根据六盘水气候要素的基本情况补充完成下图中3—10月“气
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答案:如图所示:
3.简要描述六盘水的气候特征。
答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探究结论
4.简述六盘水适合人们养老居住的原因,并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地处两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空气质量好;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高等。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发挥社区养老功能、建设养老设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
第2课时 世界不同的人种
知识点1 人种的划分
1.划分标准:根据_____方面的特征。
2.三个主要人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_____之分,反对
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体质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优劣
知识点2 人种的特征
1.黄种人:肤色淡黄,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2.白种人:肤色、发色都很浅,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体毛较多。
3.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知识点3 人种的分布
1.总分布特点
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_____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
_____分布。
2.人种分布
___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洲的中部
和南部,欧洲主要是___种人。
集中
零星
黄
非
白
【易错警示】
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和主要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不要误认为是白种人。
知识点4 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1.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的_____地区,体质特征形成了
便于散热的特点。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较_____的地区,体质特征形成了防寒的
特点。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体质特征具有过渡性。
热带
寒冷
温带
【拓展延伸】
在世界上的个别国家,一些人存在着种族偏见,把某个人种说成是“低等”,并对其加以歧视和压迫,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人种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考点 世界主要人种及分布
典例 [2024·临沂期末]如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A所在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
伯人,他们属于( )
A.黑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世界的人种分布,要分清楚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特征,结合图中地理信息解答即可。
变式 [2025·周口期末]欧洲西部、东南亚、非洲北部、非洲南部四个地区中,其主要人种分别是( )
A.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黑色人种
D.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探究主题: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世界人种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人种的分布
1.亚洲东部以___种人为主,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以___种人为
主,澳大利亚主要以___种人和___种人为主。
探究二: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2.研究表明,人种身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___种人多分布在气温高,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的热带地区;___
种人多分布在气温低,阳光和紫外线弱的较高纬度地区;黄种人
多分布在___带。
黄
白
黑
黑
白
温
白
3.从地理角度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变浅
/变深)。
拓展:不同人种虽然体质上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
都是平等的。
变浅(共23张PPT)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点1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
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2)_____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_____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汉语
英语
2.宗教
(1)_______、_______和_____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基督教形成于_____的西部,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3)伊斯兰教产生于_______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和
_______、非洲的_____和_____。
(4)佛教起源于____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和_______。
基督教
伊斯兰
佛教
亚洲
阿拉伯
西部
东南部
北部
东部
亚洲南部
东部
东南部
知识点2 不同的文化习俗
1.文化习俗与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
2.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
文化 影响因素 实例
服饰文
化(衣) 气候 在气候寒冷地区,传统服饰多以___
___制品为主,便于保暖;在气候炎
热地区,传统服饰则以_____制品或
丝织品为主,便于散热
饮食文
化(食) 气候、农业生
产、饮食习惯 欧洲人的主要食物是_____、_____
等,习惯用刀叉用餐;_____是亚洲
东部和东南部主要食物,人们习惯
用_____用餐;_______既是拉丁美
洲的食物,又是“餐具”
皮
毛
棉麻
面包
牛肉
米饭
筷子
玉米饼
文化 影响因素 实例
民居文化(住) 气候、地形、
自然资源(建
筑材料如木材、
石材等)等 欧洲北部__________资源丰富,人
们用_____建造房子;地中海沿岸
_____丰富,人们多用_____建造房子
交通方式(行) 气候(降水)、
河流等 亚洲东南部降水多,河流多,_____
是传统的交通工具;在非洲北部沙
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_____商
队行走
林木/森林
木头
石材
石材
船只
骆驼
考点1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典例1 [2023·德州期末]关于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西部
B.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非洲北部大多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世界上的语言和宗教,熟记世界上的语言和宗教分布等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 [2024·保定期末]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等,下列叙述正确的( )
A.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都信奉基督教
C.俄罗斯人使用俄语,最常见的宗教节日是开斋节
D.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考点2 不同的文化习俗
典例2 [2025·亳州期末]撮罗昂库是赫哲族应用最多的临时住所,使用圆木杆搭成锥形骨架,夏季打猎用桦树皮、苫草覆盖,冬季捕鱼时则用兽皮包裹。下图为赫哲族聚居地分布图和撮罗昂库景观图。根据材料,撮罗昂库以木材、树皮、苫草、兽皮为主要建材的原因是( )
A.采光便利,美观好看
B.通风散热,利于排水
C.轻质建材,抗震性强
D.就地取材,搭建方便
思路导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分析材料可知,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
变式 [2024·徐州练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习俗等。湘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传统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完成1~2题。
1.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解析:该地区气候湿热,远离地面主要是为了通风防潮,不需要防寒保暖;采光与建筑物朝向有关系,与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关系不大;吊脚楼一般借用地形依山临水而建,利用地势高差随坡就坎,顺势而建;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2.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B.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以祛湿
C.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解析:湘西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帮助人们调节体温,增加食欲,对抗湿气的侵袭。
探究主题: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探究材料:
材料一 生活在地球母亲怀抱中的人类,虽然具有不同的肤色,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材料二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图为两地传统民居景观图以及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思考:
1.以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为例,说出他们主要使用的语言、信仰的宗教以及所属的人种。
答案: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白种人。
2.世界各地文化不同,我们是排斥这种差异,还是互学互鉴?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互学互鉴。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人类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3.从气候方面简析材料二中两地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答案:亚洲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民居建筑多为平顶屋,窗户较小,结构考虑隔热、防风沙等;亚洲东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民居建筑结构为双层木楼或竹楼,考虑排水、防潮、通风、散热。
4.传统民居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请写出一条保护传统民居的宣传语。
答案:保护传统民居,传承文化根脉;守护古韵,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