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 习题课件(3份打包)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球 习题课件(3份打包)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5 08:03:54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
1.太阳是一颗___星。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
运行,组成_______。
2.太阳系是_______的一小部分,而_______也只是茫茫宇宙的
一小部分。
3.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木星、_____、天王星和_______。

太阳系
银河系
银河系


金星
地球
火星
土星
海王星
知识点2 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地球距离_____不远不近,自身___________不大不小,容易形
成适合生命存在的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太阳
体积和质量
温度、大气、水
知识点3 人类的太空探索
1.1957年人类发射了第一颗_____________,开启了人类进入
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2.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探
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
献了中国力量。
人造地球卫星
载人航天与空间站
月球与火星
【巧学助记】太阳系八颗行星的位置(平面视角)
考点 地球的宇宙环境
典例 [2025·辽宁期末]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由地球迈向其他星球。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重大意义有( )
①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②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④可大规模开发利用太空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导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及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重大意义。
1.读图了解太阳及八大行星的位置。
2.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变式1 [2024·昆明期末]读图获取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由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金星与地球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木星与土星之间 
D.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解析:读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变式2 [2025·忻州期末]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系。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统。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的天然卫星甲星球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2.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
C.变为炎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
探究主题: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阅读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行星 距日距离(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 表面平均温度/℃ 大气成分
金星 0.72 464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
地球 1 15 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火星 1.52 -63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1.比较地球与金星和火星的大气特征,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答案: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氧气。
2.除了大气条件,地球上还有哪些条件适宜人类生存?试举两例。
答案:适宜的温度;稳定的光照;充足的液态水;安全的宇宙环境。(共42张PPT)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
向是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2.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___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___时
针旋转。


【巧学助记】右手点赞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伸出右手,让大拇指指向北极,其他四指指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如图所示: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自转的时候,会形成_________。
早晨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傍晚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随
着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_____的差异。
昼夜交替
时间
【易错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产生了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为白天,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黑夜。而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球上太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在发生变化,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即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仍然有昼夜存在。
【拓展延伸】
一天中,太阳升至最高位置时就是当地的正午(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其正午时刻是相同的。因此,同一经线上的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考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典例 [2023·长沙中考]2023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点31分,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400多千米,其在轨运行绕转中心是( )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火星
2.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时,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五区)的测控站正值夜晚。这是因为( )
A.纬度差异 B.气候差异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间的差异等。
变式 [2024·菏泽期末]电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人类计划在北半球大陆上建造一万两千台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逃离太阳系。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D.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2.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没有四季的变化
B.没有一天内的昼夜更替
C.没有白昼和黑夜
D.公转周期发生改变
解析:昼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将没有一天内的昼夜更替;四季的变化、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无关;白昼与黑夜的产生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有关,与地球自转无关。
探究主题:地球自转与物影的日变化
某校学生开展观测日影活动,在开阔地面上竖立了一支铅笔,均匀放置了7颗鹅卵石,活动当日观察铅笔影子依次落到每颗鹅卵石时日影的长度和方位,下图为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图及铅笔的影长图。
序号 时刻 影长
第一颗 9:00 14cm
第二颗 10:00 13cm
第三颗 11:00 11cm
第四颗 12:00 10cm
第五颗 13:00 12cm
第六颗 14:00 13cm
第七颗 15:00 14cm
【实验记录】
1.根据表格记录的影长数据,请补全图2中12:00时刻铅笔的影长。
答案:如图所示:
2.当影子落在第4颗鹅卵石上时,铅笔的影长最___(长/短),此
时影子朝向为偏___(北/南)。
【结论分析】
3.一天中,_____(上午/中午/下午)影子长度最短。
4.当影子落在第6颗鹅卵石上时,太阳的位置偏南,由此得出结
论,太阳的方位与影子的方位_____(相反/一致)。


中午
相反
【实例探究】
下图是位于大连的小明家的户型图,他发现一天中,阳光照射到室内的位置不断变化。
5.以下哪个房间一天内被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__。
A.卧室② B.餐厅
C.卧室① D.厨房
C
6.简述一天内阳光照射到室内的位置不断变化的原因。
答案: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知识点 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点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不停地公转,公转方向与自转
方向一致,也是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地球在
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
的方向。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北极星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情况及产生的现象
(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全球_________(昼
夜情况),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无_________现象。
赤道
昼夜平分
极昼极夜
(2)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
___(昼夜情况),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
(3)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全球_________(昼
夜情况),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无_________现象。
(4)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
___(昼夜情况),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最___,
夏至日最___。(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北回归线
昼长夜

极昼
赤道
昼夜平分
极昼极夜
南回归线
昼短夜

极夜


【巧学助记】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
3.四季划分
(1)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___________
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变换。
(2)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
_____,形成夏季;_______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
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
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_____和_____。南半球季
节和北半球相反。季节变换在_______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受太阳照射
较多
冬至日
春季
秋季
中纬度
4.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_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成了五个
带。
太阳光热
【易错警示】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是不同的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2.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的东早西晚、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等现象;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等现象。
【拓展延伸】
假如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哪些地理现象将不会再发生?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如果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则上述现象将不再发生。
考点1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1 [2023·十堰中考]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100°E,40°N)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
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当天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
B.当天太阳直射点在0°~23.5°S之间
C.当天酒泉的白昼时间比十堰市(110°E,32°N)长
D.当天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来确定地球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现象,分析解答即可。
变式 [2024·连云港期末]“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数九”结束。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解析:数九第一天即北半球冬至,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丁处,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是冬至日后的八十一天,此时接近春分日,即甲处。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丁→甲之间。
2.数九期间,连云港( )
A.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解析: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连云港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和物体影子的变化
典例2 [2025·全国练习]下图是张先生在我国北极某观察站于当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照片可能拍摄于( )
A.6月15日
B.3月16日
C.12月17日
D.11月18日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所在地区和所给太阳高度情况,来确定所处的日期。
解析:由图中24小时观察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可以看出,该观察站在24小时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说明该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故最有可能的日期是6月15日。
变式 [2024·临沂期末]临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二分二至日对某一竹竿的正午影长进行四次测量,数据如下表。其中在冬至日测量的是( )
A. 第①次
B.第②次
C.第③次
D.第④次
四次测量 ① ② ③ ④
竹竿影子长度 98厘米 38厘米 100厘米 239厘米
探究主题:文化瑰宝——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成因】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_________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公转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次年芒种前后,小麦开始成
熟收割。
2.在小麦播种到次年收获期间,烟台市气温变化趋势是_______
_______。
先降低
后升高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3.谚语描述的节气是_____,该节气当天,阳光直射___________
______(纬线)。
4.二十四节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说出生活中与其有关的民俗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分
赤道(或0°
纬线)
清明踏青、祭祖,冬至吃水饺、汤圆(共60张PPT)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_________→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___
_____船队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
论→_____________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天圆地方

哲伦
地球卫星影像
2.地球的大小
知识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
2.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其中,对着北极星
方向的点叫_____,它是地球上的最___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
_____,是地球上的最___点。
两极
北极

南极

【拓展延伸】
地球的极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比较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的形状有什么新发现?
答: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巧学助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地球是
个球体
的证据 ①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②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月食现象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事实
⑤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① ② ③
④ ⑤
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典例1 [2025·昆明期末]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的一般顺序为想象→推理→验证→确证。
变式 [2025·昆明期末]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图为中国航天员和其在空间站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照片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如想知道地球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哪些要素实现( )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因地球是球体,所以站得越高,视野所及范围越广,因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考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典例2 [2024·揭阳期末]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三件,其中两件存于故宫博物院。下列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完全一样
C.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就是北极和南极
D.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实际并不存在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要结合地球仪的特征、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进行作答。
解析: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不完全一样,地球仪是正球体,而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变式 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做成如下图中的( )
探究主题:如何自制地球仪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完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方法探究。下图为简易地球仪制作步骤示意图。
【第一步·做支架】用铁丝弯成一个半圆的形状和一个倾斜的
直线,折成的地球仪支架如图①所示。
1.倾斜的直线L代表地球仪上的_____。
【第二步·组装】如图②③所示,用笔在乒乓球上画一个大圆代
表赤道,再在乒乓球上扎两个小孔a、b,把乒乓球用铁丝穿起来,
固定铁丝两头,使乒乓球可以自由转动。
地轴
2.小孔a、b分别代表_____和_____,要保证两个小孔到赤道的
距离_____。
【第三步·绘制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并
标注名称或度数,这样一个乒乓球地球仪就做好了,如图④所示。
北极
南极
相等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知识点1 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_____,也叫_______,
指示_____方向。
经线
子午线
南北
2.经线和经度
0°经线被称为_______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
西,各分_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__和__表示。
本初子午线
180°
E
W
3.所有的经线长度_____,相交于_________。
4.东西半球的划分
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能组成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
两个半球,其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经线圈。
相等
南北两极
相对
20°W
160°E
知识点2 纬线和纬度
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所有与
_____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
赤道
2.纬线和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__°,是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
分___°,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__和__表示。
0
90
N
S
3._____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在_________缩成一点。纬线指
示_____方向。
4.低、中、高纬度地区划分
通常,___________为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__为中纬度地区,
____________为高纬度地区。
5.南北半球的划分:_____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南北两极
东西
0°— 30°
30°— 60°
60°— 90°
赤道
【巧学助记】东西半球的判读
1.图示东西半球的划分
2.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①小小为东:东经小于160°,西经小于20°是东半球;
②大大为西:东经大于160°,西经大于20°是西半球。
即是如果已知地点是东经就同160°E进行比较,大于160°E就在西半球,小于160°E就在东半球;如果已知地点是西经,就同20°W作比较,大于20°W就在西半球,小于20°W就在东半球。
考点 半球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典例 [2025·商洛期末]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图和几内亚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列关于几内亚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高纬度地区
B.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C.位于中纬度地区
D.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解答该题需要记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解析:几内亚纬度在10°N附近,属于低纬度;几内亚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位于15°W以东,属于东半球。
变式 [2024·琼海期末]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区域位于( )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间的经纬线实际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
C.acbd
解析:经线长度是相等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由此判断ac= bd,ab < cd。
探究主题:如何测量某地区的纬度
贝贝在学习完简易测高仪的使用后,测量了自己家所处的纬度,请帮助贝贝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准备】简易测高仪、记录本、铅笔
【探究过程】晴朗的夜晚,按照图示方式将测高仪对准北极星。测高仪上的重垂线与零度线的夹角,即当地地理纬度。下图为贝贝家的地理纬度测量结果。(注意:重垂线与地平线垂直,测高仪0°刻度线延长后与测高仪底边垂直)
1.观察实验,该地的纬度为______;位于___(低/中/高)纬度
地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
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贝贝以赤道为轴,找到了
与自己家“对称”的A点。
2.用地理知识解释“对称”:相同度数的纬线到_____(特殊纬
线)的距离相等。
40°N

赤道
3.A点位于___半球,贝贝猜想A点也可以利用北极星测量纬度,
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观点和理由)

答案:不认同,理由:A点位于40°S,无法观测到北极星,故不能利用北极星测量纬度。
4.在地球仪上,能否准确标示出贝贝家的位置并说明原因。(观点和理由)
答案:不能,原因:想要知道某点具体位置,则需要知道相应的经纬度坐标才能判定,只知道经度或纬度,并不能确定其位置。
第3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知识点 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_____和_____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经线
纬线
2.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位置的基本方法
读图,首先找到该点所在的_____,然后再找出该点所在的_____,
___________的交点就是该点所在的位置。
经线
纬线
经线和纬线
【巧学助记】不同形态经纬网图的判读
看形态 找规律
以赤道为界,纬度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看形态 找规律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逆时针指向为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逆时针增大为东经,顺时针增大为西经;
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顺时针指向为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顺时针增大为东经,逆时针增大为西经
【拓展延伸】
暑假期间,一位中国小朋友想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是40°,经度是116°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一定能聚到一起吗?会出现什么差错?
答:不一定。因为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东西半球各有1条,所以他们四个人有可能聚到一起,也有可能到四个不同的地方。即40°N,116°E;40°S,116°E;40°N,116°W;40°S,116°W。
考点 利用经纬网定位
典例 [2025·哈尔滨期末]2020年6月21日,出现罕见的日环食奇观。下图为当日世界日环食带(可观测日环食区域)分布示意图。图中阿里观测点的位置最接近( )
A.31°S,80°W
B.31°N,80°W
C.31°S,80°E
D.31°N,80°E
思路导析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某点位置。
变式1 [2025·保定期末]长津湖战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读长津湖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长津湖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 )
A.40°27′N,127°12′E
B.40°27′S,127°12′W
C.40°07′N,124°23′E
D.40°27′N,127°12′W
2.长津湖位于( )
A.北半球和西半球
B.北半球和东半球
C.南半球和西半球
D.南半球和东半球
解析:读图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长津湖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40°27′N,127°12′E,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变式2 [2024·北海期中]读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图中②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60°N,170°E
B.60°S,170°E
C.60°N,170°W
D.60°S,170°W
2.图中③地位于①地的( )
A.西南
B.西北
C.正南
D.东南
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位于高纬度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东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探究主题: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人们用经度区别每一条经线,用纬度区别每一条纬线。
【认识经纬网】
1.从形状和指示方向两方面,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差异。
答案:经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圆,指示东西方向。
2.说出A点和B点的经纬度。
答案:A点(60°N,60°W);B点(0°,0°)。
3.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三方面,描述C点的位置。
答案:C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经纬网的实际应用】
4.写出酒泉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分析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半球位置。
(40°N,100°E)
答案: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均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6.由图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_____卫星发射基地
纬度最低,更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
文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