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田园的宁静,大地“崩裂”,草地被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囱在场地中央拔地而起,一幕幕场景将观众带入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开幕式上用《混乱的时代》向曾经的世界工厂致敬和对这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时期进行反思。
《混乱的时代》:一条工业革命的强国之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01
02
03
背景
影响
进程
——得天独厚的英国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英国社会上层,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5世纪末到19世纪,英国地主暴力圈占土地,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沦为廉价的自由劳动力,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欧洲殖民者把枪支、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美洲产的原棉、木材等原料运往欧洲;欧洲则用工业品和奢侈品来与美洲进行贸易。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大西洋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而且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岳麓版必修二》
如果你现在要开设一个工厂,你觉得你需要考虑哪些条件
制度保障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合作探究:结合上述条件,从材料中找出当时的英国都具备了以上哪些条件,并使其一一对应。
材料三
材料三:欧洲殖民者把枪支、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美洲产的原棉、木材等原料运往欧洲;欧洲则用工业品和奢侈品来与美洲进行贸易。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大西洋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而且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二:15世纪末到19世纪,英国地主暴力圈占土地,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沦为廉价的自由劳动力,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英国社会上层,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制度保障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合作探究:从材料中找出当时的英国都具备了以上哪些条件,并使其一一对应。
01
02
03
背景
影响
进程
——小国大业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棉纺织工业最先实现机械化,因为英国公众已越来越喜爱从印度进口的棉织品。……强大的旧毛纺行业通过了一项禁止进口棉布或棉织品的法律。不过,该条法律并未禁止棉布的制造。这就为当地工业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当时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纺纱和织布,以满足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需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棉纺织工业最先实现机械化
满足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需要
依据材料分析,技术革新最先从哪一生产部门开始的?
为什么最先开始于这一部门?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哪一项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纱慌”
材料:在18世纪80年代,棉纺织工业的动力主要是水力。纺织厂必须建在有水力的地方。水力不但受到地区和季节的限制,还受到河流落差和流量的限制。迅速发展的工厂工业迫切要求发明一种适应性更广的发动机。
——唐枢《外国历史大事集》
阅读材料分析,用水作动力使工厂的发展受到哪些限制?
动力:水力
时间
发 明
动 力
特 点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水 力
水 力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效率提高40倍
受到自然条件限制。
材料: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工作原理:“煤”燃烧使水沸腾,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机械做功。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参
新能源
煤
优点
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开工,效率高。
(二)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结合课本95页第二段总结动力的变化给工厂的选址及规模带来哪些变化?
选址:
农村
城市
城市化
规模:
变大
手工工场
大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
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材料: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作为动力机,蒸汽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
——岳麓版必修二教参
3、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想一想
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堆积如山,那么那些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应该怎么办?
新动力催生交通变革
(三)交通运输:蒸汽机车的发明
斯蒂芬森
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
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铁路时代
蒸汽机车
(四)工业革命的扩展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意志
俄国
奥地利
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借鉴吸取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而19世纪初以后工业革命的成果则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扩展,法、美、德等国也纷纷效仿英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01
02
03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背景
影响
进程
——革命的两面性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一)积极作用
经济发展的变化
材料一: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材料三: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一)积极作用
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英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一)积极作用
社会生活的变化
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示意图
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大半,1831年将为27.7%,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2%,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由农业型人口结构转向城市型人口结构的国家。
01
(一)积极作用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
工厂制度的确立
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英】《剑桥欧洲经济史》
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
(一)积极作用
社会关系的变化
材料:新生的工业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一)积极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蒸汽时代”
工业国家
城市化
工厂制度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二
材料一
环境污染严重
(二)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严重
同一个城市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工业家的豪宅通常坐落在公园中间,空气清新,环境舒适,交通方便;工人的住宅多位于城市偏远角落,简陋的屋棚茅舍杂乱地拥挤在一起,交通、卫生条件极差。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 得天独厚的英国
背景
◆ 珍妮纺纱机——开始
◆ 瓦特改进蒸汽机——纵深发展
◆ 火车与铁路——生产和市场联系密切
进程
◆ 积极影响
◆ 社会问题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它”是指( )中学
A.改良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珍妮机
A
学以致用 思维深化
2、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B
学以致用 思维深化
3、“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
D
学以致用 思维深化
4.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 ,欧洲工业品的55%~60%。这些数据表明英国( )
A.成为殖民霸主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人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B
5.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C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