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19: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开学测试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据史书记载,隋朝“赋敛重,力役繁,民不堪命”。这说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族入侵 B. 自然灾害 C. 统治残暴 D. 农民起义
2. “贞观之治”启盛世,万民之王“天可汗”。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3. 下列场景中,生活在唐朝的百姓可能会看到的是( )
A. 农民用筒车灌溉田地 B. 人们用纸币进行交易
C. 餐桌上出现玉米和甘薯 D. 家里摆放景德镇的瓷器
4. 该事件发生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持续八年之久。它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唐朝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黄巾起义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靖康之变
5. 据统计,唐代少数民族宰相有二十四人,分别来自十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出身的将军、节度使多不胜数,甚至《新唐书》还专门设立《诸夷蕃将列传》。由此可见唐朝( )
A 民族政策开明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文学艺术多彩 D. 中外交流频繁
6.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宋学)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宋代十分重视建设书院,共有203座,超过了唐至五代书院数量之总和。这说明了宋代( )
A. 重视文教发展 B. 书院数量最多 C. 实现了教育普及 D. 科举全凭书院
7.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与这种安定局面出现有关的因素是( )
A. 休养生息 B. 澶渊之盟 C. 宋夏和议 D. 宋金和议
8. 文天祥,南宋抗元英雄。他在抗元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这位英雄人物身上体现的品质是( )
A. 乐观主义 B. 艰苦奋斗 C. 坚贞不屈 D. 勇于创新
9. 《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元朝( )
A.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B. 官吏盘剥引发动荡
C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0. 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据此可知( )
A. 我国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 劳动人民推动社会发展
C. 政府的重视促进科技发展 D. 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发展
11. 一天早晨,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 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
A. 八股取士 B. 创立内阁 C. 设立锦衣卫 D. 废除行省制
12. 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曾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B. 维护民族团结
C. 成功收复祖国宝岛台湾 D. 抗击俄国侵略
13. 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统一黄河流域 D. 成功收复台湾
14. 清朝时期,有人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遭受了株连九族之罪。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 )
A. 实行八股取士 B. 强化地方监察 C. 大兴文字狱 D. 重视文化事业
15. 清朝前期,吴江县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扬州“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麇至(聚集而来),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交通便利发达 B. 农业生产恢复 C. 手工工场成熟 D. 商业繁荣发展
16. 下列我国古代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 汲取外国的成果 B. 体现了重农思想 C. 以经验总结为主 D. 以创新作为指导
二.材料题(共32分)
17.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微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甚吾其言。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日本书纪》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大运河开通后发挥的积极作用。
(2)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写出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的名称。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置其钱粮”。而后,中央政府另派文臣作为知州,直接管理各州政务。同时,为了限制知州的权力,还设通判作其副手,以作牵制。另外,又派员外出监收税务,以保证地方扣除支度给用外,其余钱谷悉送中央。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下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行省官员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管理地方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总结行省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三.论述题(20分)
19. 下面是有关清朝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事件,请你阅读并深思。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清朝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认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喇麻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开学测试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C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A
【4题答案】
C
【5题答案】
A
【6题答案】
A
【7题答案】
B
【8题答案】
C
【9题答案】
D
【10题答案】
C
【11题答案】
C
【12题答案】
A
【13题答案】
B
【14题答案】
C
【15题答案】
D
【16题答案】
C
二.材料题(共32分)
【17题答案】
(1)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满足隋炀帝个人享乐。积极作用: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2)原因:以民本,减轻百姓负担;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3)名称:遣唐使。历史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4)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文化昌盛。
【18题答案】
(1)措施:收归地方军权与财权;重用文臣管理地方;设置通判。
目的: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特点:官员构成复杂;分权制衡结合;强化中央集权。
(3)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三.论述题(20分)
【19题答案】
观点: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论述:1624年,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