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读文理解举例在书信中的作用,积累文中的经典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交流深刻理解书信中所讲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母的爱子之情,培养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 刘亚洲,1952年10月出生,安徽宿县人。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两代风流》获第四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恶魔导演的战争》获全国第二届报告文学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但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还传授给我们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有这样一个比喻:父亲象一张弓,积蓄了一生的力量,也要把儿子射出大山。你们认为你们的父亲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将军,读一读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从中感受父辈对自己子女的拳拳之心。初读感知 1.字音字形瞟(piǎo)?呛(qiāng)2.词语注释[倚马万言]?晋恒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靠着马拟公文,袁虎一会儿就写成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见《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锐减]?急剧减少。[悸动]?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谄(chǎn)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作(zuò)践(jian)]?糟蹋。[取悦]?取得别人的喜欢;讨好。[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蹂(róu)躏(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瘦骨嶙(lín)峋(xún)]?形容人十分瘦。3.形近字辨析缘:音yuán,作“原因、顺着、边”解,可组“血缘、缘由、边缘”等词。绿:音lǜ,作“一种草和树叶的颜色”解,可组“绿色、红花绿叶”等词。理清文章思路 一(1)叙述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祖辈的坎坷经历教育儿子。(感慨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
二(2—3)欣赏优点
三(4—6)提出希望
心地善良
具有平民思想。应有博大胸怀。
要有钢铁般意志 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
1.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 讨论后明确:(老师补充介绍)这封书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才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研读课文例如:“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闹红”的;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2.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信中提出了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还对儿子提出了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3、文中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了哪些希望。
? 明确:父亲首先肯定了儿子最大的优点是心地善良,对大自然,对所有的生命充满爱心。决不干些弄虚作假的事。父亲认为儿子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平民思想。比如对胡同特别感兴趣,不喜欢搞特殊化,对家庭和附加于家庭上的东西没兴趣。
父亲重视的是儿子的思想品质,而不仅是他的学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 父亲又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要豁达,要跨跃心理的雄关,要征服自己,不要纠缠于一些小事。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针对儿子小事尚可,中事不够,大事就不够提出的,希望儿子成为坚强者能办大事。
这两点希望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希望儿子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对我们广大青少年提出的要求。4、信中举了哪些事例,举出你印象最深的谈谈感受。
? (1)为了说明儿子心地善良,作者举了儿子四岁时见人摘花、砍树就生气;直到今天为保护海洋生物而不吃鱼,考试做错题而已从同桌得知正确答案而不改。
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十分关注,对十年前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在叙述中父亲如数家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还将自己同儿子进行对照,反省自自。
(2)在信的开头,为了激励儿子积极进取,举了“我和你妈妈”“你爷爷”“你外公”十五、六岁就参军的事例,还有甘罗,刘胡兰的事迹。
? 举这些事例,希望儿子从小胸怀大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可以看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3)举儿子对胡同文化特别兴趣,不搞特殊化,不炫耀自己的家庭。
? 在儿子的诸多优点中,作者特别珍视这个优点,作者主为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政治最重要的灵魂。可以看出儿子正是受了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具有了这个特点。这个事例看似平凡,但给人深思。
(4)举了儿子在意别人的批评,别人的看法,无端地被一些小事所困扰。父亲表达了自怀的担忧,用了邓小平三次栽倒三次站起来的事例启发儿子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5.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划出来品味品味。 ①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要走自己的路)
②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欺下媚上丑恶嘴脸)
③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要有主见,父母要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④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心胸宽广的重要性)
⑤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要克服自己不足的心理)
⑥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活)
⑦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克服自己不足,战胜自己的重要) ⑧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者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意志的价值)
⑨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持之以恒的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合理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并提出殷切的希望。最大的特色是①引了许多事例;②运用大量富有哲理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细读品味1、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饱含父亲对儿子的舐犊情深和殷切期许。作为胖胖的同龄人,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这封信体现了作者和儿子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也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没有代沟,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信中,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在叙述中时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给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信中提出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并且都举了很多事实。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给儿子一种无形的鞭策和鼓励。
2、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
甲生:信中列举了大量具体事例,说服力强。作者先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写“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的,意在教育儿子,从小就要立大志。信中再举邓小平爷爷的三落三起的事例,说明一个革命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在人生道路上,不怕遭受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业。
乙生:信中在谈儿子的优点时也举了很多事例。谈儿子“心地善良”,列举了他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事实,同时称赞他诚实,不说谎。谈儿子的“平民思想”,写他喜欢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儿时坐小汽车到学校感到特殊化,“宛如做了亏心事”,有时在街上拾起别人扔的废纸扔进垃圾筒。事情虽小,却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丙生:信中还以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之妻的催人泪下的事迹,说明要办成一件事,必须有铁一般的意志。信中以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即使批评,语气也很委婉,以易于下一代接受。
师评:是的,信中用了丰富的事例来教育和鼓励儿子。另外,信中所讲的道理,使用了富有哲理的语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等等。这些含意深刻的话语,正是作者人生经验的宝贵结晶。
语言品析1、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
这句话先打比方说树叶没有一模一样的,引出人生也是各不相同的结论,语言呼应流畅,说理清晰明白。
2、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品味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人心如海”与“世事如烟”的构词方式相同,表达出人心复杂,世间虚无的感慨;“净土”是佛教用语,作者高度赞扬了儿子纯洁的心地。
3、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这段话是什么句式?)
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式,指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生命,抓住分分秒秒。
4、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也饱含对儿子的鼓励之情,同样运用了排比句式。
你能不能仿照这种句式造一个句子?
语言凝练,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儿子善良、淳朴的美德。
5.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它。对社会上那些作践自我生命,把生命当作儿戏、浪费生命的现象,我们应该鄙视。然而珍惜并不等于固守和过分的在意,如果你一味地去担心生命的消亡,一味地看重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陷入自怨自艾的精神泥潭中。课间为了点小事和朋友闹了矛盾,生活中不容许别人对你有任何误解,丢了一块橡皮你牢骚满腹,一道难题你没有做出来你伤心不已……这些都是你太过看重生命的缘故,这不是一种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如果你想到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生命中还有其他很多分量更重的事情,也许你就会释然些。6.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 人生中有很多很多的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聪明的廪赋常常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因素。但后天的许多品质往往比聪明更有用,更让人倾心追求,比如:坚强的意志。它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牢记的,也会在事情的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也最能反映个体的精神面貌。很多人都认为:坚强的意志是人生的支柱,它能克服人的种种惰性,是比聪明更重要的财富。 7.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宣泄”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疏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生命是一种宣泄”要比这解释含义深广得多,它不仅仅指一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要时常疏散吐露心中的积郁,它还有其他的种种理解。从出生到消亡这样一个过程,人的能量在渐渐地逝去,这样一个过程是“生命的宣泄”的过程;一个人的思考和想法有向他人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行动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是一种宣泄”…… “咆哮”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虽然人的暴怒喊叫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内容,但“生命是一种咆哮”绝不仅仅指这一点,它还有其他的种种理解。“生命的咆哮”可以比喻人生的过程也应像水流一样奔腾轰鸣,生生不息,轰轰烈烈;平淡虽然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很多人会在某一情境中产生突然的能量爆发,比如逆境时的奋起,这亦是一种“生命的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意味着生命是一个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的生”是基因排列的“有序”形式,“人的死”便化为了能量的“无序”形式。生命过程中还有很多“有无”;“有”可以理解为“拥有”,?“无”便是“失去”;哲人说,有无相生,现象与本质中,矛盾中,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里,艺术中,“有”“无”常常是相依相存,相互转化的。8.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身体、感受和生活方式,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做人理所当然地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一个人的精彩。那为什么要“再做别人”呢?文中说:“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其实,当你听从了父母的教会和吩咐,当你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你的身上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他人的影子。而且,一个人也不可能纯粹地为自己而活着,你得考虑你周围的人,你常常会为他们而活着,甚至做着自己不太愿意的事情,但这也是必须的。这些都表明:你是“在做别人”。拓展延伸:以《给爸爸的一封信》为总题,选择下面题目(也可自拟题目),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参考题目
《我长大了》、《十四岁的我》、《感谢你,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 《父爱如······》
1、十四岁作为人生的一个台阶,你认为还必须具备怎样的一些品质?
2、目前你认为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请结合生活实例来谈。实话实说家真情表白爸爸,我想对您说:------温馨提示:节日的礼物 请别忘了在哪个特别的日子里向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爱的礼物哦!反思提升
试着用文字来与父母交流,写在日记本上,记得用书信体哟!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