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美国)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约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一个以救活其余四人。
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它四人却执意坚持,结果恰好是威特摩尔被抽中。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
如果你是法官,你觉得该如何审判?
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最终的审判权在你手中吗?
近代西方的
法律与教化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武力征服
宗教征服
法律征服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BC509年
BC450年
BC27年
BC8世纪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习惯法
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成文法
地位: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表现形式变化
①时间: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
②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第1,2表 传唤;审判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思考:从《十二铜表法》中的部分内容分析其特点,并试评析。
严格的诉讼程序
保留了落后习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
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
(1)《十二铜表法》
积极: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局限: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根本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
BC509年
BC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
公民法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适用范围变化
①疆域的变大;
②民族的增多;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
BC27年
476年
1453年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罗马帝国时期
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汇编罗马帝国仍生效的法律
《查士丁尼学说汇编》
历代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学说和解释
《查士丁尼新律》
535年后所颁布的法律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供当时学习法律之用的基本教材
《罗马民法大全》
地位:古罗马最高成就,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创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④实质: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查士丁尼与他的廷臣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在海滩上发现的珍宝和其他东西,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动物所生育的小动物归你所有。
材料二: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保护私有财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476年
1453年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古时期
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 编纂的一批成文法,等级色彩浓厚。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当时欧洲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但法律制度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罗马法私法发达,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会法
日尔曼法律
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法律——三大法律体系
诺曼底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法院,并派法官进行巡回审判
11世纪
12世纪前后
13世纪
《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英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形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
光荣革命后
17世纪以后
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系。
英美法系
(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
(2)形成体系
思考点: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大革命宣扬了自由平等启蒙思想
大革命推翻旧王朝使启蒙思想得以实现
大革命中拿破仑进行了法律总结,最终确立法国的法律体系
思考: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两大法系的对比填空。
区别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法的渊源
立法与司法相互关系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判例法为主
成文法为主
立法绝对中心地位,司法从属地位
法官地位突出,司法绝对中心地位
以罗马法为基础
只吸收
部分
1、法官:因为被告人的某某行为,触犯了某某法律,构成了某某罪,所以根据某某法条,判处某某刑罚。
2、法官:被告人的行为,和从前甲某的行为、乙某的行为、丙某的行为类似,所以参照以上三人的判决,判处某某刑罚。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如何区分?
1、法律思想来源
思考: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思想来源?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主权属于
人民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启蒙四子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
材料二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1)权力结构: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法律内容: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司法实践: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思考:依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哪些特征?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有句名言:“法律包含了思想交锋中获胜一方的信念。”在美国,长久以来一项“获胜的信念”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凭借财产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在20世纪前期,这种思想及其行为受到普遍认可。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1)根本性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私有财产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财产多少“往往决定”法律地位高低
(3)对个人权利的认定范围: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妇女还在为完整的公民权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斗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唯物史观原理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的局限性
反映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局限性。
第一次分裂(11世纪)
第二次分裂(16世纪)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思考:基督教伦理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圣经》十诫”
中世纪教士主持解除婚姻的场面
索邦神学院1253年建成,后改为巴黎大学
精神生活
社会生活
学术思想
卡诺莎之辱
教权凌驾
王权
出售赎罪券
向教徒
征税
2、中古时期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
(1)积极: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培养了人们的道德,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消极: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一: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积极: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②提倡节俭,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③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
局限:
①新教强化基督教信仰,束缚人们行为,麻醉思想;
②引发宗教冲突;
③迫害“异端”。
3、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的影响。
思考:阅读材料,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都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法律渊源及发展
近代法律基本特征
宗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习惯法到成文法
法律制度发展
以罗马法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国家权力结构层面:
法律内容上:
司法实践中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无罪推定原则
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渊源罗马法
《罗马民法大全》
程序公正:律师制度、陪审团制度
【本课小结】
(2018·浙江)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2020年高考·海南卷)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德国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
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 )
A、程序公正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民主权利原则 D、资产阶级原则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
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
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D、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