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 (31张PPT)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 (31张PPT)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21: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0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基本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如何理解罗马第三次用“法律征服世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是罗马法
希腊克里特岛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这里的一些城邦,很早就有习惯法,也出现了成文法。在当地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的石刻,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有关法律的内容。这就是早期的成文法。----选必一P52导言
为什么把罗马法视为西方法律的源头,而不是古希腊的法律?
①古希腊小国寡民,政治不统一,城邦的法律影响不大;
②古罗马统治地区逐渐扩大,并且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探究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罗马法、英美法系、大陆法系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一、渊源:罗马法
材料一:公元前509年,罗马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期。此后,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斗争不断。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全,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担任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其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
—郭守兰 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 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它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教师用书》P130
问题导学一:根据材料思考《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目的?
原因:贵族平民矛盾尖锐;经济的发展
目的: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意义:限制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分析《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对其进行评价(特点、影响)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8表 如果于夜间行窃被杀,则杀死行窃者应认为是合法的。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8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8表 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第11表 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同态复仇,保留了落后习俗
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权力
阶级差别,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质)
依法量刑,阶级色彩鲜明
以奴隶制为基础
③它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法律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一、渊源:罗马法
BC509年
BC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
公民法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完备阶段,形成体系:《罗马民法大全》
背景:
创立:
意义:
罗马帝国不断扩大统治区域,人口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实质: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地位和统治的工具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449年
6世纪
公元前3世纪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适用范围
形式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在海滩上发现的珍宝和其他东西,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动物所生育的小动物归你所有。
材料二: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西塞罗:我认为法源于自然,“自然赋予所有人理性”,所以也赋予所有人“法”。自然界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这些原则永恒不变,这些原则也必须体现在法律中。
4)自然法理念: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
问题导学2:如何理解“《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一、渊源:罗马法的精神
评价
一、渊源:罗马法的精神
1.实质:罗马法是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地位和统治的工具。
2.影响
(1)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2)对世界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奠定欧美法律体系基础。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
3.局限性:罗马法的制定主要体现的是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
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日耳曼法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罗马法的传播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西欧的法律状况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原因)
特点:(1)诸法并行,相互渗透;(2)世俗法和宗教法二元格局并行
中世纪欧洲的法律有哪些?中世纪的法律有什么特点?
二、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思考: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
材料1:蛮族国家建立后,各王国在适用法律方面因袭固有的习惯,因人而异,对日耳曼人适用日耳曼法,对罗马人适用罗马法。两种法律发生冲突时,以日耳曼法为准。
材料2:《撒利克法典》(日耳曼法之一)第2条:“如有人偷窃一只小猪而被破获,罚款120银币,折合3金币;如有人偷窃一只满一岁的猪而被破获,罚款120银币,折合3个金币,另加所窃猪的价值和赔偿损失;如有人偷窃一只满两岁的猪,应罚付600银币,折合15金币,另加所窃猪的价值与损害赔偿。”
材料3: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现成的了。 ——恩格斯
中世纪的法律不适应欧洲社会的发展
(欧洲法律体系混乱,审判不便、多为判例的汇编)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要求建立完备的私法,保护私有财产
罗马法是调整商品经济发展最完备的法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英美法系的特点?
王室设立法院
法官巡回审判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霍姆斯法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
思考5:结合教材,梳理英国法律体系发展的过程。
特点: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地位突出,可以创立先例,并作出解释
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形成
一、世俗秩序的捍卫: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
(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2、“大陆法系”的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①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②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平等的原则;③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历史纵横】对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何异同?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律渊源
法官地位
判罚依据
适用地区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判例法
成文法
法官地位突出(司法中心)可以开创先例
法官作用不突出(立法中心)立法司法分工明确
先例
宪法
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只吸收罗部分
以罗马法基础
相同点:
(1)性质: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2)指导思想: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3)背景: 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4)传统:都受罗马法影响
不同的法律制度是适应各自国家需求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
探究二:
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
1.进步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
材料一: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
立法权
议会制定法律
行政权
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司法权
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材料二: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二、近代西方法律的特征
阅读课本52页结合材料思考西方法律有何特征?
(3)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 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
律师制度
陪审团制度
二、近代西方法律的特征
辛普森杀妻案:
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运动员辛普森被指控用刀杀害前妻及餐馆侍应生,案件得到了美国上下包括总统在内的广泛关注。但在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如:温纳特警长身携辛普森的血样在凶杀案现场停留了3小时;该警长当天不值班且无搜查令,并且曾多次表露过歧视黑人的言论,致使这个间接证据的可信度降低。
在案件审理过程(15个月)中,辛普森以五万美金一天的价格聘请了一支梦之队——全员皆为顶级辩护律师。他还请了最有名的刑侦专家,甚至是科学家,最终击破证据链。陪审团最终确定:辛普森无罪获释,本案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疑罪从无的最大案件。
种族歧视问题
程序公正
无罪推定
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保护个人权利
金钱的法律影响力
二、近代西方法律的特征
思考:参考教材,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材料:美国宪法修正案列表
◎美国黑人运动
◎欧美妇女运动
(1)性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3)公民权范围不够广泛,黑人、原住民和妇女为获得公民权进行长期斗争。
序号 修正案内容
5 正当审判程序、一 事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
6 刑事案件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
13 废除奴隶制度
15 公民不得受到(除性别之外的因素造成的)选举权的限制
19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即赋予女性选举权)
二、近代西方法律的特征
探究三:
近代西方教化----宗教伦理与教化
(一)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宗教伦理: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1)发展脉络和地位:
1世纪
基督教在罗马兴起
313年
《米兰敕令》
基督教合法地位
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逐渐接受基督教
16世纪第二次大分裂
11世纪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
(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新教
路德教
4世纪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基督教
(诞生于1世纪巴勒斯坦一带)
天主教
地位:基督教影响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三、近代西方的教化--宗教伦理
基础知识梳理
(二)中世纪的基督教所发挥的教化作用
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文化与教育为重要媒介
渗入到日常生活
严厉制裁违背宗教伦理者
开办学校
十条诫命
1、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教化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程和社会进步。
2、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加强教会的思想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德]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2.特别是教会垄断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并将世俗的封建制度神圣化。
4.保存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对整合古代东西方的知识和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学思之窗
想一想: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1.基督教神学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
3.基督教的信条成为欧洲的社会原则,具有法律效力,掌控了欧洲的社会权力。稳定社会秩序。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新教伦理(主张):
材料1: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
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材料2: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 ——李会军、王罡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四)近代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新教的影响?
积极作用
材料1: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材料2: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
消极作用
材料3: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内心套上了锁链。 —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4: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②新教还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巨大损失
新教仍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材料5:生逢这样的年代:内乱频仍,无法无天,令人不可置信的暴行随处可见。当前我们天天亲历的过激行为,在古代史上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的事例。仅因为这个人提出某种猜测就把他活活烧死,让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蒙田(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怀疑论者)
③迫害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异端”
1553年,加尔文亲自审判烧死肺循环科学家塞尔维特,火刑持续了两个小时
探究: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法律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1、不同
中国古代 近代欧洲
权力结构
内容
司法实践
法自君出,为封建皇权服务
三权分立,为资产阶级服务
重刑法,轻民法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人治色彩强烈,突出儒家教化作用
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原则
2、原因
欧洲: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
②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中国:①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课堂小结:
材料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在打碎禁锢获利冲动的镣铐的过程中,入世禁欲主义不仅使这种冲动合法化,更(就我们所讨论的意义而言)将其视作是神的直接意志。
一摘编自[德]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根据材料,分析新教的宗教伦理对于西欧具有怎样的影响?
对点训练
①将人们从传统伦理观念中解放出来;②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最早成文法
《民法大全》
罗马帝国
日耳曼法
中古时期
教会法
大宪章
13世纪
《权利法案》
1689年
《法国民法典》
1804年
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影响
庄园法庭审判依据
基督教教义
法律至上
王权有限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基督教宗教伦理和教化
本课知识体系
教化


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都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材料二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摘编自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6分)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6分)。
答:内容:①保护私有财产;②承认契约的地位;③强调故意或过失的责任。
条件:①德国的统一;②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③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的影响;④法学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