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3 第2课时 电表的改装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课件+学案+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3 第2课时 电表的改装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课件+学案+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4 19:44:20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电表的改装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重难点)。2.理解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确选择接法(重难点)。
一、电表的改装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该电阻常被叫作分压电阻,如图甲所示。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该电阻常被叫作分流电阻,如图乙所示。
某电流表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
(1)若上图图甲中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U,则需串联的电阻R为多大?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RV为多大?
(2)若上图图乙中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则需并联的电阻R为多大?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RA为多大?
例1 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项目 改装成电压表 改装成电流表
内部电路
改装原理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改装后的量程 U=Ig(R+Rg) I=Ig
量程扩大的倍数 n= n=
接入电阻的阻值 R=-Rg =(n-1)Rg R==
改装后的总内阻 RV=Rg+R =nRg RA==
例2 (来自教材)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 量程为0~1 A, 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 A。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200 Ω, 满偏电流Ig为2 mA, 求电阻R1、R2的值。
关于电表改装的四点提醒
1.电表改装的问题实际上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问题,只要把表头看成一个电阻Rg即可。
2.无论表头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参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
3.由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串+Rg=nRg(其中n==)可知,电压表量程越大,其分压电阻R串越大,电压表内阻RV越大。
4.由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其中n=)可知,电流表的量程越大,其分流电阻R并越小,电流表的内阻RA越小。
二、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电流表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误差分析 R测== =Rx+ RA>Rx R测== 适用情况 测大电阻 测小电阻
例3 如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 000 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 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U=1.6 V,电流表示数I=2.0 mA。
(1)我们把U与I的比值称为Rx的测量值,即Rx测=,试求出该值的大小。
(2)实际上U与I的比值是Rx与电压表并联后的总电阻,请据此求出Rx的真实值。
拓展 如图是另一种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示数仍为U=1.6 V,I=2.0 mA。请按照例3的思路,分别求出待测电阻Rx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例4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乙所示,结果由公式Rx=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    (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方法一 直接比较法:当Rx 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 RV时,采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方法二 公式计算法
当<即Rx>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即Rx<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方法三 试触法:适用于Rx、RV、RA的阻值关系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所示,把电压表的接线端分别接a、b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即>,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表明Rx较大,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反之,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答案精析
一、
1.表头 最大刻度 满偏电流
2.(1)串联 大 (2)并联 小
思考与讨论
(1)由U=Ig(R+Rg)得
R=-Rg
RV=R+Rg=
(2)由IgRg=(I-Ig)R
得R=
RA==
例1 (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1)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g=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R'的电流
IR'=IAm-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0.05 Ω。
例2 见解析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R2与表头串联后再与R1并联,可得Ig(Rg+R2)=(I1-Ig)R1;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R1与R2串联后与表头并联,
可得IgRg=(I2-Ig)(R1+R2),
联立解得R1= Ω,R2= Ω。
例3 (1)800 Ω (2)1 000 Ω
解析 (1)根据欧姆定律得
Rx测== Ω=800 Ω
(2)因为Rx测==800 Ω,RV=4 000 Ω,
解得Rx=1 000 Ω。
拓展 800 Ω 750 Ω
解析 因为电压表示数为1.6 V,所以待测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也为1.6 V,又因为电流表示数为2.0 mA,内阻为50 Ω,根据欧姆定律知,电流表两端电压为U1=IR=0.1 V
所以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为Ux=U-U1=1.5 V
又有Ux=IRx真,解得Rx真=750 Ω
待测电阻的测量值Rx测==800 Ω。
例4 Rx1 大于
解析 由题意知==10,==20,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故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题图甲所示接法,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题图甲中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是Rx与RA串联后的电阻值,故Rx真分值:50分
[1、2、4、5题,每题4分]
考点一 电表的改装
1.(2024·汉中市高二月考)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30 mA,内电阻Rg=95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应在电流表上
A.串联一个5.0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0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4.7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4.75 Ω的电阻
2.(2024·镇江市高一期末)某电流表G的内阻为500 Ω,满偏电流为0.5 mA,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下列改装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7分)(来自教材)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 量程为0~10 V;当使用A、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 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500 Ω, 满偏电流Ig为1 mA, 求电阻R1、R2的值。
考点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4.图甲、乙都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测灯泡电阻R时,图甲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图乙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
B.图甲中R测>R真,图乙中R测C.图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此法适合测较大电阻
D.图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此法适合测较大电阻
5.(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下列有关待测电阻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R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R的真实值为99.8 Ω
D.R的真实值为100.2 Ω
[6、7题,每题5分]
6.(多选)(2024·深圳市耀华中学高二月考)测未知电阻Rx时,若不知Rx的大约数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流表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仪器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K,然后将K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则
A.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B.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C.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D.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7.(多选)(2024·安康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只满偏电流为1 mA、内阻为900 Ω的表头改装成测电流、电压两用的电表,已知R1=100 Ω,R2=210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Oa端是电流表,量程为10 mA
B.接Ob端是电压表,量程为3 V
C.接Oa端是电流表,量程为60 mA
D.接Ob端是电压表,量程为15 V
8.(10分)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如图所示。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6 A;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A。已知电流计的内阻Rg=25 Ω,满偏电流Ig=3 mA,求分流电阻R1和R2的阻值。
[7分]
9.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A1、A2和两个电压表V1、V2,A1的量程小于A2,V1的量程小于V2,把它们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
A.A1的读数和A2的读数相同
B.V1的读数和V2的读数相同
C.A1指针偏转角度和A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D.V1指针偏转角度比V2指针偏转角度大
答案精析
1.B [把该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电阻阻值为R== Ω=5.00 Ω。故B正确。]
2.A [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串联的阻值为R串=-Rg= Ω-500 Ω=5 500 Ω。]
3.见解析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Ig(Rg+R1)=10 V,故R1=9.5×103 Ω,当使用A、C 两个端点时,Ig(Rg+R1+R2)=100 V, 故R2=9.0×104 Ω。
4.D [在测灯泡电阻R时,题图甲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题图乙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故A错误;题图甲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可知R测R真,待测电阻阻值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大电阻,故B、C错误,D正确。]
5.AC [由欧姆定律可得R测== Ω=100 Ω,R的真实值R真=R测-RA=(100-0.2) Ω=99.8 Ω,则测量值偏大,故选A、C。]
6.BD [若K从a移到b时,电流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K应接在b处,即电流表内接,故A错误,B正确;
若K从a移到b时,电压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K应接在a处,即电流表外接,故C错误,D正确。]
7.AB [由电路图可知,接Oa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是电流表,量程为I=Ig+=10 mA,故A正确,C错误;由电路图可知,接Ob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后再与R2串联,是电压表,其量程为U=I(+R2)=3 V,故B正确,D错误。]
8. Ω  Ω
解析 接O、A时:IgRg=(I1-Ig)(R1+R2),
得R1+R2= Ω
接O、B时:Ig(Rg+R2)=(I2-Ig)R1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R1= Ω,R2= Ω。
9.C [设改装前四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g,内阻为Rg,改装成电流表时需要并联电阻R,其量程为I=+Ig,由上式可知电流表量程越小R越大,所以A1的内阻大于A2的内阻,根据并联分流规律可知通过A1的电流小于通过A2的电流,所以A1的读数小于A2的读数,又因为原始表头为并联关系,所以表头两端电压相等,则通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即A1指针偏转角度和A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A错误,C正确;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串联电阻R,其量程为U=Ig(R+Rg),由上式可知电压表量程越小R越小,所以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V1两端电压小于V2两端电压,所以V1的读数小于V2的读数,又因为原始表头为串联关系,所以通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即V1指针偏转角度和V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B、D错误。](共47张PPT)
电表的改装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第2课时




3
1.理解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重难点)。
2.理解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确选择接法(重难点)。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一、电表的改装
二、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课时对点练
< 一 >
电表的改装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表头
最大刻度
满偏电流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该电阻常被叫作分压电阻,如图甲所示。
串联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该电阻常被叫作分流电阻,如图乙所示。

并联

某电流表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
(1)若上图图甲中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U,则需串联的电阻R为多大?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RV为多大?
思考与讨论
答案 由U=Ig(R+Rg)得R=-Rg
RV=R+Rg=
(2)若上图图乙中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则需并联的电阻R为多大?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RA为多大?
答案 由IgRg=(I-Ig)R得R=
RA=
 (来自鲁科教材改编)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例1
答案 990 Ω 1 000 Ω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g=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0.05 Ω 0.05 Ω
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R'的电流
IR'=IAm-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0.05 Ω。
总结提升
项目 改装成电压表 改装成电流表
内部电路
改装原理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总结提升
项目 改装成电压表 改装成电流表
改装后的量程 U=Ig(R+Rg)
量程扩大的倍数
接入电阻的阻值
改装后的总内阻 RV=Rg+R=nRg
 (来自教材)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 量程为0~1 A, 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 A。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200 Ω, 满偏电流Ig为2 mA, 求电阻R1、R2的值。
例2
答案 见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R2与表头串联后再与R1并联,可得Ig(Rg+R2)=(I1-Ig)R1;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R1与R2串联后与表头并联,可得IgRg=(I2-Ig)(R1+R2),联立解得R1= Ω,R2= Ω。
总结提升
关于电表改装的四点提醒
1.电表改装的问题实际上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问题,只要把表头看成一个电阻Rg即可。
2.无论表头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参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
3.由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串+Rg=nRg(其中n=)可知,电压表量程越大,其分压电阻R串越大,电压表内阻RV越大。
总结提升
返回
4.由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其中n=)可知,电流表的量程越大,其分流电阻R并越小,电流表的内阻RA越小。
< 二 >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电流表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误差分析
适用情况 测大电阻 测小电阻
 (来自教科教材)如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 为电压表,内阻为4 000 Ω; 为电流表,内阻为50 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U=1.6 V,电流表示数I=2.0 mA。
(1)我们把U与I的比值称为Rx的测量值,即Rx测=,
试求出该值的大小。
例3
答案 800 Ω
根据欧姆定律得Rx测= Ω=800 Ω
(2)实际上U与I的比值是Rx与电压表并联后的总电阻,请据此求出Rx的真实值。
答案 1 000 Ω
因为Rx测==800 Ω,RV=4 000 Ω,解得Rx=1 000 Ω。
拓展 (来自教科教材)如图是另一种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示数仍为U=1.6 V,I=2.0 mA。请按照例3的思路,分别求出待测电阻Rx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答案 800 Ω 750 Ω
因为电压表示数为1.6 V,所以待测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也为1.6 V,又因为电流表示数为2.0 mA,内阻为50 Ω,根据欧姆定律知,电流表两端电压为U1=IR=0.1 V
所以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为Ux=U-U1=1.5 V
又有Ux=IRx真,解得Rx真=750 Ω
待测电阻的测量值Rx测==800 Ω。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乙所示,结果由公式Rx=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    (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例4
Rx1
大于
由题意知=10,=20,<,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故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题图甲所示接法,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题图甲中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是Rx与RA串联后的电阻值,故Rx真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方法一 直接比较法:当Rx 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 RV时,采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方法二 公式计算法
当<即Rx>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即Rx<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总结提升
方法三 试触法:适用于Rx、RV、RA的阻值关系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所示,把电压表的接线端分别接a、b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即>,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表明Rx较大,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反之,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总结提升
返回
< 三 >
课时对点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A 见解析 D AC BD AB
题号 8 9 答案 C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考点一 电表的改装
1.(2024·汉中市高二月考)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30 mA,内电阻Rg=95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应在电流表上
A.串联一个5.0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0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4.7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4.75 Ω的电阻
基础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把该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电阻阻值为R= Ω=5.00 Ω。故B正确。
2.(2024·镇江市高一期末)某电流表G的内阻为500 Ω,满偏电流为0.5 mA,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下列改装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串联的阻值为R串=-Rg= Ω-500 Ω=5 500 Ω。

3.(来自教材)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 量程为0~10 V;当使用A、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 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500 Ω, 满偏电流Ig为1 mA, 求电阻R1、R2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答案 见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Ig(Rg+R1)=10 V,故R1=9.5×103 Ω,当使用A、C 两个端点时,Ig(Rg+R1+R2)=100 V, 故R2=9.0×104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考点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4.图甲、乙都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测灯泡电阻R时,图甲的接法叫电流表
内接法,图乙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
B.图甲中R测>R真,图乙中R测C.图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此法适合
测较大电阻
D.图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此法适合测较大电阻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在测灯泡电阻R时,题图甲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题图乙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故A错误;
题图甲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可知R测R真,待测电阻阻值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大电阻,故B、C错误,D正确。
5.(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下列有关待测电阻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R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R的真实值为99.8 Ω
D.R的真实值为100.2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由欧姆定律可得R测= Ω=100 Ω,R的真实值R真=R测-RA=(100-0.2) Ω=99.8 Ω,则测量值偏大,故选A、C。
6.(多选)(2024·深圳市耀华中学高二月考)测未知电阻Rx时,若不知Rx的大约数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流表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仪器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K,然后将K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则
A.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B.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C.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D.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能力综合练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若K从a移到b时,电流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K应接在b处,即电流表内接,故A错误,B正确;
若K从a移到b时,电压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K应接在a处,即电流表外接,故C错误,D正确。
7.(多选)(2024·安康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只满偏电流为1 mA、内阻为900 Ω的表头改装成测电流、电压两用的电表,已知R1=100 Ω,R2=210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Oa端是电流表,量程为10 mA
B.接Ob端是电压表,量程为3 V
C.接Oa端是电流表,量程为60 mA
D.接Ob端是电压表,量程为15 V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由电路图可知,接Oa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是电流表,量程为I=Ig+=10 mA,故A正确,C错误;
由电路图可知,接Ob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后再与R2串联,是电压表,其量程为U=I(+R2)=3 V,故B正确,D错误。
8.(来自鲁科教材)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如图所示。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6 A;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A。已知电流计的内阻Rg=25 Ω,满偏电流Ig=3 mA,求分流电阻R1和R2的阻值。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答案  Ω  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接O、A时:IgRg=(I1-Ig)(R1+R2),得R1+R2= Ω
接O、B时:Ig(Rg+R2)=(I2-Ig)R1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R1= Ω,R2= Ω。
9.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A1、A2和两个电压表V1、V2,A1的量程小于A2,V1的量程小于V2,把它们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
A.A1的读数和A2的读数相同
B.V1的读数和V2的读数相同
C.A1指针偏转角度和A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D.V1指针偏转角度比V2指针偏转角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尖子生选练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设改装前四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g,内阻为Rg,改装成电流表时需要并联电阻R,其量程为I=+Ig,由上式可知电流表量程越小R越大,所以A1的内阻大于A2的内阻,根据并联分流规律可知通过A1的电流小于通过A2的电流,所以A1的读数小于A2的读数,又因为原始表头为并联关系,所以表头两端电压相等,则通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即A1指针偏转角度和A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A错误,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串联电阻R,其量程为U=Ig(R+Rg),由上式可知电压表量程越小R越小,所以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知V1两端电压小于V2两端电压,所以V1的读数小于V2的读数,又因为原始表头为串联关系,所以通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即V1指针偏转角度和V2指针偏转角度相同,B、D错误。
返回
本课结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