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鲁教五四制2024版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为全等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在中,是高,是角平分线,是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3.如图,≌,点在边上,,和相交于点.下列说法:
(1)若,则;
(2)若,则;
(3)若≌,,则.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 )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②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④两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⑤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图形;⑥已知两边及一角不能唯一作出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交于点,添加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其中不能使的条件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在中,,平分,为线段上一动点,为 边上一动点,当的值最小时,的度数是( )
A.118° B.125° C.136° D.124°
7.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 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ABC≌△EDC,得AB=DE,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
8.如图,点在的边上,用尺规作出了.以下作图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①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
②作射线,则.
③以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④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分别交于点E,F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9.如图,是的中线,点,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是( )
A. B. C. D.
10.如图(1),已知,为的平分线上一点,连接,;如图(2),已知,,为的平分线上两点,连接,,,;如图(3),已知,,,为的平分线上三点,连接,,,,,; ,以此规律,第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和中,点,分别在线段,上,,与相交于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12.如图,用尺规作图作的第一步是以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于点、,那么第二步的作图痕迹弧②的作法是 .
13.为三角形三边长,化简的结果是 .
14.已知:如图所示,在中,点,,分别为,,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5.如图,中,,,,点从点出发沿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点;点从点出发沿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点.点和分别以2和6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和作于,于.若要与全等,则点的运动时间为 .
16.如图,在中,,,点D在边上,且,点E、F在线段上.,的面积为18,则与的面积之和 .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求证:.
18.如图所示,分别是的高,已知.
(1)请画出的高和;
(2)求的面积;
(3)若,求的长.
19.如图,已知线段a、b及,用直尺和圆规画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画一条线段AC,使它等于;
(2)求作:使
20.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高的B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她.若小丽妈妈和爸爸到的水平距离、分别为和,,,.请求出爸爸在C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1.(1)如图1,在中,,,,,于点D,求的长;
(2)如图2,在中,,,求的高与的比;
(3)如图3,在中,,点,分别在边,上,且,,,垂足分别为点,.若,求的值.
22.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点A,B,C均在格点上.
(1)过点C作,垂足为点D;
(2)连接,线段,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连接);
(3)连接,在方格纸中找一格点E,使得的面积与的面积相等(不含点C,画出一个即可).
23.将正方形的顶点放置在直线上,.
(1)如图①,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2)如图②,若(),请在直线下方用尺规作,使得(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③,若(),射线平分,射线平分,直接写出的度数.
24.“一线三等角”学习探究.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数学几何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全等图形(以及以后要学习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此时也称“一线三垂直”模型),也可以是锐角或者钝角.对于“一线三等角”,有的叫“K型图”,也有的叫“M型图”.
(1)如图1,已知:在中,,,直线l经过点C,直线l,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C、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则与是否全等?若仍全等,请你给出证明;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C、E三点所在直线l上的两动点(D、C、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若,试猜想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第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鲁教五四制2024版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B D B D B C
1.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利用全等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掌握它们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是的中线,
∴,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是角平分线,
∴,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是高,
∴,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ED=∠EDC,进而得出BE∥AC;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1=∠DEO=36°,∠1=∠AEB=36°,∠C=72°,即可得出∠C+∠BEC=180°,进而得出BE∥AC.
【详解】∵△AEC≌△BED,
∴∠BED=∠AEC,
∴∠1=∠AEB,
由∠B=∠A,∠1=∠AEB,不能得到BE∥AC,故(1)错误;
∵△AEC≌△BED,
∴BD=AC,∠BDE=∠C,
又∵BE=AC,
∴BD=BE,
∴∠BED=∠BDE,
∵ED=EC,
∴∠C=∠EDC,
∴∠BED=∠EDC,
∴BE∥AC,故(2)正确;
∵△ECD≌△EOD,
∴∠1=∠DEO=36°,
又∵∠1=∠AEB=36°,CE=DE,
∴∠C=72°,
∴∠C+∠BEC=180°,
∴BE∥AC,故(3)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D
【分析】根据全等图形、三角形的高、互补、垂直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所以此选项说法正确;
②设这个角为α,则这个角的补角表示为180°﹣α,这个角的余角表示为90°﹣α,
(180°﹣α)﹣(90°﹣α)=90°,∴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此选项正确;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图形,此选项正确;
⑥已知两边及一角不能唯一作出三角形,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核知识点:全等图形、三角形的高、互补、垂直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理解相关定义是关键.
5.B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注意: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别分析即可.
【详解】解:A、可利用证明,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由不可利用证明,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由可得可利用证明,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由、、可利用证明,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6.D
【分析】先在上截取,连接,证明,得出,说明,找出当A、P、E在同一直线上,且时,最小,即最小,过点A作于点E,交于点P,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解:在上截取,连接,如图:
∵平分,,
∴,
∵,
∴,
∴,
∴,
∴当A、P、E在同一直线上,且时,最小,即最小,过点A作于点E,交于点P,如图: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使最小时点P的位置.
7.B
【分析】先根据题意及图像挖掘出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得.
【详解】∵AB是BF的垂线,BF是DE的垂线
∴
∵与互为对顶角
∴
在与中
∴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角边角.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问题及数形结合思想等,将题目文字信息转化为几何语言是解题关键.
8.D
【分析】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即可得出结论.熟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作图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④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分别交,于点,;
①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
③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②作射线,则,
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故选:D.
9.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得到,进而得到,同理可得.
【详解】解:∵点是的中点, 的面积为,
∴,
∵点是的中点,
∴,同理可得,
同理可得,.
故选B.
10.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规律的归纳,根据条件可得图中有对三角形全等;图中可证出,,有对三角形全等;图中有对三角形全等,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详解】解: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
在与中,
,
所以,
所以题图(1)中有1对全等三角形.
同理,题图(2)中,,所以.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所以题图(2)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
同理,题图(3)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
……
由此发现:第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故选:C.
11.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由已知条件和公共角,再添加,可利用定理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添加条件:,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
12.以点E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
【分析】根据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图方法,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作图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作图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详解】解:以点E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
故答案为:以点E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
13.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能够利用其性质求解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去绝对值,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而再化简即可.
【详解】解:解:因为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
所以,
,
,
.
故答案为:0.
14.
【分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易得、的面积均为面积的一半,同理可得,进而得到,由为中点,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的面积的一半.
【详解】解:为中点,
,
为中点,
,
,
为中点,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15.或或
【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五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代入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点运动秒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分为五种情况:
①如图1,P在上,Q在上,则,,
,,
,
,
,,
,
,
,
即,
;
②如图2,P在上,Q在上,则,,
由①知:,
,
;
因为此时,所以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③当P、Q都在上时,如图3,
,
;
④当Q到A点停止,P在上时,,时,解得.
⑤因为P的速度是每秒2,Q的速度是每秒6, P和Q都在上的情况不存在;
综上,点P运动或或秒时,与全等.
故答案为:或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16.12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能够证明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与等高,底边值为,得出与面积比为1∶2,再证,即可得出和的面积和,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标记角度如下:
∵在等腰中,,,
∴与等高,底边比值为
∴与的面积比为,
∵的面积为18
∴的面积为6,的面积为12,
∵,即,
∴,
∵,,,
∴,
∴
∴与的面积相等,
∴,
故答案为:12.
17.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证明,即可求解.
【详解】解:
,
在和中,
18.(1)见详解
(2)30
(3)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分别画出和即可;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求得;
(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即可得到,从而求得.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熟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依题意,即为所求作的高,如图所示:
;
(2)解:∵,是的高,
∴.
(3)解:∵是的高,且
∴,
∴,
∴.
19.(1)答案见解析
(2)答案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相关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根据题意,作一条长射线,在射线上连续截取和即可;
(2)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知识进行尺规作图,进行作答,即可求解.
【详解】(1)解:作出线段,
先在纸上任取一直线,在其上截取线段,使和给定线段相等;
再以相同方法在上截取线段,使和给定线段相等;
则,如图:
故线段即为所求;
(2)解:作得到 (使),
用圆规以为圆心,截取同一半径分别与、相交于、,
在另一直线上取一点,以同样的半径在处作弧,与该直线相交于,
调整圆规使两脚分别跨在、间的弧长上,再以为一脚,在刚才的弧上截出,
连接与,得到的即与相等,如图:
故即为所求;
20.爸爸是在距离地面的地方接住小丽,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通过证明, 进而利用证明从而得到,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爸爸是在距离地面的地方接住小丽的,理由如下:
由题意可知,
∵,
∴,
∴,
在和中,
,
∴,
∴,
∵分别为和,
∴
∵,
∴,
∴爸爸是在距离地面的地方接住小丽的.
21.(1);(2);(3)10.
【分析】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面积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利用面积法求出即可.
(2)利用面积法求出高与的比即可.
(3)利用面积法求出,可得结论.
【详解】(1)解:,
,
;
(2)解:,
,
,
;
(3)解:,,,
,
,
又,
,
即.
22.(1)见解析
(2)
(3)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作图的应用与设计,掌握网格线的特征、垂线段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网格线的特征作图;
(2)根据垂线段最短求解;
(3)根据同底等高面积相等,作是格点即可.
【详解】(1)解:如图所所示:即为所求;
(2)解:由垂线段最短得:,
故答案为:;
(3)解: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
23.(1)40°
(2)见解析
(3)13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基本作图,正确找出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
(2)以为圆心,为半径向下画弧,交于,以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两弧交点为,作直线即可;
(3)根据角平分的定义,求出和的角度和,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1)解:∵,
,
故答案为:40;
(2)如图:
(3)解:,,
,
射线平分,射线平分,
,
,
.
24.(1)见解析
(2)全等,见解析
(3),与的夹角为,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利用已知求得,进而证明;
(2)根据题意证明,进而即可证明;
(3)根据题意证明,证明,进而证明,从而得到,进而求解;
【详解】(1)解:(1),,
,,
又,
,
,
在和中,,
(2)和全等,理由如下:
,
,且,
,
在和中,,
(3),与所成夹角为,理由如下:
,
,且,
,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
,,
又在等边和等边中,
,,
,
,
在和中,
,
,
,
综上所述:,与的夹角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