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21: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稷下学宫在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的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局面有何联系?
第7课 百家争鸣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时代舞台: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智慧星河:诸子百家的闪耀交汇
争鸣回响:思想源泉的现实价值
学习目录
一、时代舞台: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政治上
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_____制瓦解;战国:兼并战争,新兴_____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
经济上
【任务一】春秋战国我来讲
要求:3分钟内完成示意图的空白部分,并用2分钟时间同桌互相订正,结合补充好的示意图讨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______和_____的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求贤若渴、私学兴起
社会转型
分封制
地主
铁制农具
牛耕
二、智慧星河:
诸子百家的闪耀交汇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朝,老子曾担任守藏室之史要职。然而,在春秋末期,周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现实让老子深感痛心。
于是,老子决定离开周朝,隐居于函谷关。著作《道德经》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观点。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哲学的发展。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执政鲁国仅三个月,内政外交等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政治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弟子著成《论语》。
你知道老子和孔子的故事或思想吗?
【任务二】大思想家我来辨
1.要求:5分钟内完成学案材料一到材料四的阅读,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恒也。”
材料二:“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德经》
——《论语》
问题:
结合课本第一、二子目,概括材料一到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事物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
无为而治
为政以德
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秩序
1
①思想核心:“道”
②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④代表作:《道德经》
⑤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①思想核心:“仁”
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③教育: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
④弟子整理:《论语》
⑤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2
他们中,有追求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之人,也有代表平民主张贤能节俭之人,有主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崇法之人,也有拥有超强军事战略智慧之人。让我们回到那个思想异彩纷呈的时代,去领略诸子百家的风采!
要求:结合课本,7分钟内完成学案表格的填写。
3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著作
儒家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墨子》
道家 庄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韩非》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拥护正义战争
礼治,提倡礼法并用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奠定我国军事理论的基础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⑥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连一连,并说一说③提出的“大丈夫”对你的启示。
韩非
孔子
老子
孟子
墨子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争鸣回响:
思想源泉的现实价值
图一 山东曲阜孔庙
图四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图二 孔子文化节
图三 先师孔子行教像
【任务三】思想智慧我来传
跨越历史的星空,总有不朽的精神闪耀着过去、现实和未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传承。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应该怎么践行这些精神?
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
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小结
时代舞台-春秋战国
智慧星河-
争鸣回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孔子(仁)、孟子
道家:老子(道)、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
兵家:孙武
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
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以致用
1.(2022·菏泽)他塑造了一种热心为公的人的形象……是更有建设性的思想家……希望培养君子来使国家变得更加高尚。”材料中的思想家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仁者爱人 D.兼爱非攻
2.(2023·淄博)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3.(2024·济宁)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C
C
C
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
政治制度的演变
4. (2023·济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①:《老子》③:《墨子》④:《韩非子》
(2)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
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
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作业:
1.设计本课思维导图,重点掌握孔子、老子、韩非的思想和百家争鸣的影响。
2.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中国通史》关于“百家争鸣”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