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梦溪笔谈》—石油:“燃之如麻,但烟甚浓”——石油的不完全燃烧
B. 《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C.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结为“霜”属于物理变化
D. 《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熔点比铜、锡小
2.AI实验室摄像头拍摄上传学生化学实验过程,从数据库选取的下列四帧画面中,操作规范的是( )
A. 过滤 B. 氧气验满
C. 加热硫酸铜晶体 D. 稀释浓硫酸
3.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C. 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D.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90:11:40
4.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 糖类与油脂属于交叉关系
5.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 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
B. 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 变化:等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 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t1℃时,15g甲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得到65g溶液
C. 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9.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该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 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 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
10.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向等质量的 Mg、Fe中分别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
C. 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
D. 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馏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1.物质的构成
(1)科学家最近在-100℃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1所示。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填符号) ______ 。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锶(Sr)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中,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如图2是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3是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3的三种元素中,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元素符号) ______ ;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______ 。
A.锶是一种活泼金属
B.氢氧化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锶能与盐酸反应
D.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②氯化锶是常见的锶盐,易溶于水,可由氢氧化锶加入盐酸制备,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曾提出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通过引力作用而相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只能是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分开的原子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学说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后,有人对道尔顿的上述观点作出了如下修正和完善,根据你的理解,上述论点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一切物质”应该为“有些物质”
B.“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C.“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观粒子。
(4)以铁、氧化镁、二氧化碳的构成为例,说明原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字数在150字以内: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获取有用物质。
(1)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获得农用硝酸钾,主要流程如下:
①农用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填名称) 。
②步骤Ⅲ加小灰水(含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合如图溶解度曲线分析:
③步骤Ⅳ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目的是 。
④步骤Ⅴ放置1~2天后可析出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 。
⑤“溶液2”一定含有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
(2)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含有CaCl2、MgCl2、MgSO4等物质)软化(除去废水中的钙、镁离子)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沉淀”步骤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 。
②写出“一级沉淀池”中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③“二级沉淀池”中固体Y的化学式为 ;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
④软化处理过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3.《宋史 食货志》中曾提及浸铜之法:“以生铁煅成薄铁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上生赤煤”
(1)胆水主要含硫酸铜、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生铁“浸铜之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生铁煅成薄铁片”的目的是 ______。
(3)亮相虎年春晚的三星堆青铜表面有多种铜锈,其中碱式氯化碱式铜是氯化亚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4CuCl+O2+4X=2Cu2(OH)3Cl+2HCl,X的化学式为 ______,另一种铜锈碱式碳酸铜被认为是“无害锈”,请结合如图分析原因是 ______。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4.阅读短文。
天问探火
火星是一颗“红色星球”,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5.3%,氧气只有0.15%;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两极被干冰覆盖。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以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巡视,这是世界航天史上从没有过的先例。
此次任务中最困难的为火星着陆。火星虽然大气稀薄,但探测器进入时依然可以产生2000℃的高温,且火星环境复杂,表面凹坑密布,所以“天问一号”的着陆器采用了特种铝硅合金外壳,利用其特殊的性能为“天问一号”保驾护航。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并按计划开展各项任务。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外观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______。
(2)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液氢和液氧的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天问一号”的着陆器外壳属于 ______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作火星探测器外壳是因为其具备______(写一点即可)特性。
(4)如要移民火星,必须要解决氧气供给问题。你认为在火星制氧气最合适的原料是 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5.项目式学习——金属蚀刻画
金属蚀刻最早可用来制造铜版、锌版等印刷凹凸版。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
【查阅资料】金属蚀刻画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铝等金属。在金属蚀刻过程中,使用强酸溶液或某些盐溶液作腐蚀剂从而在金属表面留下痕迹。酸液温度稍高,可以提高金属溶解的速率,缩短蚀刻时间。但酸液温度过高容易使防护的涂层或耐蚀油墨软化甚至溶解,影响蚀刻画的效果。
(1)如果使用银板,则不能选择稀硫酸作蚀刻液,原因是 ______。
任务二:模拟制作金属蚀刻画
【进行实验】根据制作金属蚀刻画的原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进行制作。
(2)实验1首先要对铝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______;所得铝板蚀刻画中“玫瑰花”的颜色为 ______。
【提出问题】
(3)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清洗铁板后的废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4)废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______(填化学式),可能含有 ______。
【实验探究】
(5)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红棕色氧化铁粉末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废液 红棕色固体消失 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______ 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反思评价】
(6)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7)老师对操作②结论的严谨性提出疑问,理由是 ______。
任务三:探究铁金属画生锈的原因
已知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电解质(如食盐)会加速锈蚀。该小组成员想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请你依据所给器材和试剂帮他们设计实验(可语言描述也可用图示表示)
【实验器材】相同大小且打磨光亮的铁钉4根、干燥试管4支、试管塞、煮沸后的蒸馏水、食用油、5%食盐水
【设计实验】
(8)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设计(或装置)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反思与拓展】
(9)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海边铁制品比内陆更容易生锈的原因 ______。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取100g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0-a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请求出图中m的值是多少?(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5H4 C5H4+6O25CO2+2H2O Ca ABC Sr(OH)2+2HCl=SrCl2+2H2O CD 物质铁中只含有一种微粒铁原子,物质氧化镁中含有氧化镁分子,氧化镁分子由镁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物质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与氧原子构成;则说明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组合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12.【答案】钾、氮 CaCl2+K2CO3=CaCO3↓+2KCl 防止硝酸钾析出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温溶解度明显减小,氯化钠、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温溶解度变化不大 K+、Na+、、Cl- 加快反应 MgCl2+Ca(OH)2=CaCl2+Mg(OH)2↓或MgSO4+Ca(OH)2=CaSO4+Mg(OH)2↓ CaCO3 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钙离子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的目的
13.【答案】+6 Fe+CuSO4=FeSO4+Cu 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H2O 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能隔绝氧气和水
14.【答案】火星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
2H2+O22H2O;
金属;熔点高(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或CO2)
15.【答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银排在氢后,银和稀硫酸不反应;
除去铝板表面的氧化物保护薄膜;红色或紫红色;
Fe+2HCl=FeCl2+H2↑;
FeCl2;HCl;
产生白色沉淀;
Fe2O3+6HCl=2FeCl3+3H2O;
氯化亚铁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或取5mL蒸馏水入试管中,铁钉一半浸入蒸馏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或取5mL蒸馏水入试管中,铁钉浸没在煮沸的蒸馏水中,加植物油隔绝空气;或铁钉放入干燥试管,塞紧试管塞;或取5mL食盐水入试管中,铁钉一半浸入食盐水中,敞口放置在空气中;铁钉表面出现红色锈迹;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锈迹,且速度较快;
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如氯化钠),加速铁锈蚀
16.【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
NaCl、Na2CO3。
101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