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注泔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8分。
1.元宵佳节人们所吃的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下列制作元宵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糯米粉 B. 红豆 C. 水 D. 白糖
2.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下列做法不利于沙漠保护的是( )
A. 栽种植被防止沙尘流动 B.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沙漠中
C. 发展光伏发电,减少沙漠矿产资源开采 D. 宣传并践行《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
3.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下列模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能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作燃料
B.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作助燃剂
C.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D.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试管是重要的实验仪器,下列与之有关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振荡试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固体 D. 取用粉末试剂
6.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吕氏春秋》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比其组分纯金属的硬度大
B. 《本草纲目》记载生石灰“不可着水”,是因为其与水发生分解反应
C. 《四川盐法志》记载用“花水”冲洗粗盐获得精品盐,该“花水”为纯净水
D.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蕴含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7.氧气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分子间隔不同 C. 化学性质不同 D. 分子都在运动
8.关于铝、铁、铜三种金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种金属均能与氧气反应
B. 三种金属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C. 铝、铜、硫酸亚铁溶液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 等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且等量的稀盐酸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相等
9.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进行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弹簧夹未夹紧,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无影响
B. 实验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该反应放热
D. 右侧试管中产生沉淀,证明CO2与BaCl2溶液发生了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10.陕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陕北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燃烧一般需要用木材引燃,说明燃烧需要 ______。
(2)关中皮影的制作材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可用 ______的方法区分牛皮与合成纤维。
(3)陕南水资源丰富,“引汉济渭”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汉江水要成为生活用水须进行净化,净化时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的是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均从月球表面带回约2公斤月壤,引起全球关注。
(1)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带回的没有接触过大气的原始月壤被保存于充氮密封手套箱中,用氮气密封的原因是______。
(2)中国科学家从月壤中分选出一定量玄武岩岩屑,发现其中富含钾、磷等,这里的“钾、磷”指的是______(填“原子”“离子”或“元素”)。
(3)中国科学家对月壤观察分析,首次发现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它的化学性质与金刚石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月壤砖”作为太空建筑材料,需适应巨大温差、有微陨石撞击等的宇宙环境。则月壤砖需具备的特性是______(只写一条)。
12.汽车尾气催化处理装置可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转化,如图是微观反应示意图。
(1)宏观角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只写一点)。
(2)微观角度:该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定量角度: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3.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福建舰已顺利完成多次海试。福建舰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1)航母的船体外壳涂上一层特殊防锈漆可让建造船体的钢铁与______隔绝,防止锈蚀。
(2)建造航母还使用了硬铝,硬铝的主要成分为铝、镁、铜等,为探究硬铝的性质,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只写一个)。
②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中有红色固体,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
14.“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巡回演出,话剧的主人公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在20℃、4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21.5g、49.0g。利用碳酸钠进行如下实验。
(1)烧杯B中溶液为 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3)m的最大值为 ______。
(4)小明欲利用小球(密度为1.6g/cm3)和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先将小球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倒入40℃的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此做法 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小球浮起(溶质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为1g/cm3)。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焙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在水中相互作用,获取去污液来清洗丝帛。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流程获取该去污液: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步骤②和步骤③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只写一条)。
(3)步骤④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
(4)根据流程可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的溶质可能为 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只写一种)。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乙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中气球的一个作用是 ______。
(4)实验丙中,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和碱的性质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任务一:探究酸的性质
如图所示,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D中的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无明显实验现象的是试管 ______(填字母)。
(2)稀盐酸也能与上述试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知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均含有 ______(填离子符号)。
任务二:探究碱的性质
为了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①~③所示的三个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②、③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并且白色沉淀明显增多。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提出问题】
烧杯中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Na2CO3 猜想二: NaCl 猜想三:NaCl、CaCl2
(5)溶质中一定含有NaCl,不含NaOH的原因是 ______。
【实验验证】
(6)小红同学取少量烧杯中上层清液加入实验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可观察到 ______,则说明猜想一成立。
任务三:归纳酸、碱的性质
(7)通过以上探究,可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各写一条)。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硫酸,同学们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过滤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为 ______g。
(3)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灼烧闻气味;
化学
11.【答案】防止月壤变质(或防止氧化、防潮等);
元素;
相似;
耐热性好(或硬度高、抗冲击性强等,答案不唯一)
12.【答案】元素的种类或元素的质量或物质的总质量;
分子;
14:15
13.【答案】氧气、水;
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2Al+3H2SO4=Al2(SO4)3+3H2↑或Mg+H2SO4=MgSO4+H2↑;Cu、Ag
14.【答案】不饱和;
C>B>A;
12;
不能
15.【答案】CaCO3CaO+CO2↑;
有无新物质生成(答案不唯一);
过滤;
KOH(答案不唯一)
16.【答案】酒精灯;
;
平衡压强,避免橡皮塞因压强过大弹出;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17.【答案】C;
H+;
溶液变红;
CaCl2+Na2CO3=CaCO3↓+2NaCl;
混合时NaOH会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则NaOH完全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能与酸反应(答案不唯一)
18.【答案】减小;
4.66;
3.92%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