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1
【学习目标】
1.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
2.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
3.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理解有关现象.
4.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根据课本回答)
代表人物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雅里斯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___事实____基础之上,经过___数学推理_____,抓住___主要因素_____,忽略___次要因素______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__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____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____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____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又叫___惯性___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__没有力______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__固有属性________,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
[典型例题]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要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C
)
①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②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C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下列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
D
)
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反思】
收获
疑问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