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分布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分布 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5 06: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目录
Target
01 人口分布
02 人口迁移
03 人口容量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
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
的人口。
分布规律描述角度:
先整体:分布是否均匀; XX多, XX少,从XX向XX递增或递减(注:XX一般用东南西北方位词表示)
再局部: XX最多, XX最少,集中分布于XX ;
沿哪分布:与其他地理事物相关联(一般含因果关系),例如:沿河流分布。
练习:结合课本P.3-4的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一、世界人口分布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1)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59.6%;
(2)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印度人口密集,人口过亿的国家超过13个;
(3)世界城乡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
总趋势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北美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
D
先整体描述
DILILAOSHIWANGXIAOZHUAN
课堂活动P.4: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为何人口较少?
中低纬度地区;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内,陆地面积较小。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且大部分地处热带,内陆高原较为凉爽,适宜居住。
世 界 地 形 图
课堂活动P.7:
2(2)在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山区和高原。图中找出能够说明这一地理现象的实例。
巴西人口集中在巴西高原,而亚马孙平原较少。墨西哥人口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区。
热带的高原地区,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人口较多。
获取信息:在云南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状况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所差异。例如,南定河的河谷平原,尽管地势低平,但过热过湿,排水不畅,加上草木繁茂,疟疾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人口分布较少;元江中游河谷平原地处雨影区,气候燥热,人口也不多。相反,在当地海拔适中的山地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人口分布较为稠密。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的近海平原地区;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热带地区的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2(1)在图中边框的刻度处标注经度和纬度。
(2)在图 1-4 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说一说,这些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四个,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23.5°N
60°N
23.5°S
0° 60°E 120°E 180° 120°W 60°W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密集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工农业发达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再局部描述
DILILAOSHIWANGXIAOZHUAN
沙漠地区
高纬地区
高原(山)地区
热带雨林区
稀疏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
开发程度低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稀疏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矿产
课堂阅读:自然地理条件与人口分布(具体条件与原因?)
气候——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形——平原和丘陵地区
水资源——沿河、沿湖地区,干旱区的绿洲(点状、线状)
土壤——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吸引人口聚集,如油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适当改造自然条件。如把坡地改为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气地水土生”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气地水土生”
②生态环境恶劣地区
①人类早期,古代
课堂活动P.6-7:
2(1)在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青海的河湟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拉萨河谷等,而其他地区人口则非常稀少。议一议,青藏高原与云南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相比,两者人口垂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分析区域大环境与小环境各自的特征。
青藏高原上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好,加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便利,利于农业生产。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简图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矿产
2、人文地理条件:经济、社会(交通)、科技、历史文化
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
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交通便捷利于人流、货流的集散,往往人口稠密。
课堂活动P.8:
1(1)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青藏南部河谷地区
新疆的
绿洲地区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相对低暖
有水源
课堂活动P.8:
(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地理意义: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内在联系: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基本重合;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相吻合);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P.8:
(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不会。该线西北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人口难以大量增长。(自然→较长远)
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条人口分界线会小范围波动。(人文→易变动)
课堂练习1:
(1)结合图中信息,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赫尔辛基及周边地区人口最密集。
(2)从气温和降水角度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大环境怎样?
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气
温较高,降水较多,人口密
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
温低,降水稀少,人口密度
较小。
课堂练习2: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简要描述加拿大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东南部(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原因:纬度较低,气候适宜,农业基础较好;
开发历史较早,矿产资源丰富,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一问:大环境怎样?
→高纬度,寒冷
二问:小环境特征?
→充分结合材料信息
课堂练习3: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图)。
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
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冲积扇处,地形平坦;
泥沙堆积,土壤肥沃;
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一问:大环境怎样?
→青藏地区,高寒
二问:小环境特征?
→充分结合材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