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新课导入
1.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2.位于地下,门窗较小,气温适宜
例如:西北广袤的草原——畜牧业——游牧文化(蒙古舞)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文 化
地域文化
不同地理环境
影响
产生
形成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形式
历史遗存、文化形态、
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
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徽派建筑、徽墨歙砚、新安理学、新安教育、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人地观,也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和皖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鼎盛于明清时期,目前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列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
徽派民居特点
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1、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依山傍水,桥多路窄。为防火而修建马头翘角,建筑错落有致。
2、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
3、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黑瓦白墙,与自然和谐一体。
徽派民居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环境?
1、徽州文化是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因此民居紧凑,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体现谦逊避让的君子之风,浓厚的移民文化、儒家思想。
2、徽商经济厚实,徽州文化全面发展,民居装饰雕刻精致。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福建土楼
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四合院的空间结构,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小到只有一进,大者可达数进。一般来说,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宅院中部的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大多种植观赏性花木。依据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我国的四合院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其他地方的四合院,因当地的气温、日照、降水、风向等因素不同而各有特色。
四合院
根据上图思考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陕北窑洞
用石头或砖头砌
覆盖厚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土层厚实
地下水位低 冬暖夏凉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底层架空利通风散热
顶部坡度大不易集水
英国乡土民居
降水多
以茅草农舍为代表
屋顶坡度大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
风塔用来通风降温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建设思路。
明清北京城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全城。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秩序井然。为了改善平原单调的景观,都城建设的一大特色是“挖池筑丘”,不仅解决了漕粮运输和给排水的问题,而且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动的天际轮廓线。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
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2、欧洲城市格局
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市区建在离陆地 4 千米的118 个小岛上,有 177 条水道贯通其间,400 多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建于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扇形区,街道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命名。
3、美国城市格局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皇权至高无上
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广场。宗教占优势地位
西方
中国
上海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融汇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传统汉族民居特点,是最具上海特色的老式民宅。19世纪后期,在上海陆续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的住宅。由于建筑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为“石库门”。伴随着大上海的兴起,都市洋场风情打破了传统庭院式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小家庭和单身移民特点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城 市 建 筑
布局
结构
风格
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
地 域 文 化
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
多有围墙,讲究含蓄、显而不露
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内向性、封闭性;突出皇权地位
少有围墙,直率敞朗、和盘托出、整齐划一、均衡对称、
外向性、开放性;突出宗教地位
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民居:四合院
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
民居:花园洋房
发展历史
不同
文化差异
统治权利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
小结: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影响
活动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
诸葛八卦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作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钟池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样。
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特点:诸葛村布局在山间小盆地,依山傍水,以钟池为中心道路呈放射状分布。
关系:八卦村四周山脉环绕,村子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村子地势平坦,临近水源,环境宜居。
诸葛亮后裔,天人合一,崇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思想。
(2)我国一些古村古镇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
旅游品牌价值高。例如,广西灵川的江头村,据传居民是北宋周敦颐的后裔,“爱莲文化”和“阴阳太极理学文化”贯穿于建筑群中。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诸葛村位于浙江,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植被丰富,旅游季节时间长;诸葛村依山傍水,建筑格局独特,旅游资源品质优、种类多;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名人品牌效应;
村落临近国道交通便利。
(3)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间关系?
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展现风土人情,力求精致、温馨、亲情、生态。
城市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保护、继承和创新,传承优秀文化思想,彰显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特色和个性。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