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广义的农业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狭义农业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
P.60探究:
一、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P.61阅读: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地形、水源、土壤
热量(积温):影响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Where)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Why)。
深度思考1:哪些因素会影响热量条件呢?
纬度
纬度低,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
海拔高,热量少→喜光、耐寒作物
垂直高差大,水热差异大
阳坡→光热充足,阴坡→光热不足→喜阴耐寒作物
迎风(冬季风、冷空气)坡→气温低,
背风坡→焚风效应→气温高
冬季风(冷空气)→降温→低温冻害
水域面积广→升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温室大棚、覆膜等技术→调节热量
其他
坡向
海拔
一、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地形、水源、土壤
热量(积温):影响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瓜果成熟、淀粉与糖分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
质疑:所有农作物都需要充足的光照么?
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Where)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Why)。
吐鲁番的葡萄喜好阳光
东北的人参
生长在树阴下
(影响有机质生成)
光照条件
深度思考2:哪些因素会影响光照条件呢?
光照时长→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问题
光照强度:光照强→①利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②利于作物着色,卖相好;③可能灼伤作物
回顾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低→①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强度大;
②昼长年变化小,光照较稳定
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
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
坡向→阳坡光照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密林)→光照不足
地中海鹅卵石覆盖的葡萄园
宁夏压砂地西瓜
(增加有机质积累)
昼夜温差
1.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地形、水源、土壤
热量(积温):影响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瓜果成熟、淀粉与糖分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
质疑:所有农作物都需要充足的光照么?
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地)
南方地区-水田农业
西北地区-畜牧业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
年降水量>800mm
年降水量400mm~800mm
年降水量200mm~400mm
深度思考3:降水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
①降水量→充沛、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③水热组合→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④降雪→冬季防霜冻;融水解春旱
1.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地形、水源、土壤
热量(积温):影响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瓜果成熟、淀粉与糖分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
质疑:所有农作物都需要充足的光照么?
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地)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
水源(水量、水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如河西走廊
降水少但水源多→可发展旱作农业或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内蒙古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河流)
河西走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带(冰雪融水)
沙特阿拉伯小麦种植(海水淡化和深层地下水)
深度思考4:哪些因素会影响水源条件呢?
水量→河湖等状况→①河网密度
②支流数量、流域面积、流程
③汛期、结冰期等
水质→临近水源地或上游,水质优;中下游或临近工农业区,较差
取水便捷(有便利的灌溉水源)→临近河流、有冰雪融水或地下水
空气20%-30%
矿物质45%
水分20%-30%
有机质5%
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中矿物养分(肥力之一)的主要来源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但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但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黑土腐殖质含量高,肥力最高、最宜农耕的土地;世界三大黑土区为乌克兰大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东北黑土区。
红壤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
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回顾土壤的特点
典型地区土壤肥力情况
①东北黑土:在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冷湿气候下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有机质含量多。
②四川盆地紫色土: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矿物养分含量丰富。
③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量丰富。
④水稻土: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耕作土壤,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⑤冲积平原与河流三角洲:土层往往深厚、肥沃。
⑥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湿热环境下形成,“酸、瘦、黏” ,较贫瘠。
⑦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因受成土母质岩性(石灰岩)影响,成土速度慢,土层浅薄、贫瘠。
P.61-62课堂活动:俄罗斯的农业生产
1. 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2. 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
动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
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
的自然地理条件。
3.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
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优势因素
对比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的因素
限制性因素
该区域发展农业最欠缺的条件
主导因素
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短的板;
无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长的板。
易混概念辨析
西北、青藏——
东北地区——
光照
土壤、人均耕地
南方地区——
水热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热量
水源
东北地区——
热量
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热量
西北的绿洲地区——
水源
江南丘陵茶树种植——
土壤
P.61-62课堂活动:俄罗斯的农业生产
1. 纬度高,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不足。
2. 分布:东欧平原上纬度较低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自然条件:平原地形,平坦开阔;热量条件较好;有深厚黑土分布,土壤肥沃;河流附近,灌溉水源充足。
3. 有利:热量条件变好,生长期变长;冻土层融化,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将扩大;
不利: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加,加剧农业生产的威胁。
一、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技术装备(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专业化;
为什么在我们临安,
大型收割机(大型机械化设备)很少见?
一、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技术装备(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专业化;
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经济发达
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
案例:灌溉技术创造沙漠中的农业奇迹(图册P.59)
一、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技术装备(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专业化;
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
信息化: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提高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阅读:P.62精准农业,P.63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1.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墒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
2.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一、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技术装备(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专业化;
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
信息化: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提高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冷藏技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新鲜瓜果能卖到更远的地区;
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改善温度条件,扩大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提供反季节蔬菜。
一、农业区位因素
3.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需求类型、需求量、市场远近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需求多,促使郊区发展蔬菜、花卉、水果、肉、奶及蛋等农副产品的生产。(郊区农业)
→需求量是农业生产的最终决定因素;
→市场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3. 社会经济因素:
②交通:便利程度、方式选择、运输成本、时效性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乳畜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水产品、进口鲜货需要冷链运输。
荷兰(鲜花王国)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内,可以空运到世界上的每个大城市。
3. 社会经济因素:
③劳动力:数量、质量、经验、价格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如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产品的成本与规模。
传统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3. 社会经济因素:
③劳动力:数量、质量、经验、价格
3. 社会经济因素:
④政策: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发展
一般情况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则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城市化
Urbanization
高品质
Superior quality
机械化
Mechanization
科技
Technology
劳动力
The labor
人类对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
Re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Location Conditions by Human Beings
地形
Terrain
气候
Climate
土壤
Soil
温室大棚
喷灌滴灌
改造地形
修筑梯田
施草木灰
石灰粉
掺砂
调水工程
修建水库
水源
Water
1. 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 沙特阿拉伯在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3. 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P.64活动: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1. 有利: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
不利:沙漠广布,可耕地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2. 先进的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海水淡化技术。
3. 沙特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好;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量大;两地间运输便捷。
沙特目前小麦可满足需求,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的进步;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
P.64活动:
(1)分析该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所具备的条件。(6分)
课堂练习1:莲藕喜温、喜光,生长期不宜缺水,适合种植在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中。武汉市蔡甸区莲藕种植历史悠久,所产莲藕品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县(市)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随着中国莲藕种植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快速发展,“藕-鱼”生态种养模式(莲藕田块套养黑鱼)广泛推广,实现了“一田双收、藕鱼共生”。莲藕是劳动力密集型和高劳动强度产业,尤其是采收
环节,仅采挖人工费用就占生产成本的30%~50%。
下图为武汉市蔡甸区地理位置。
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条件好;区内湖泊多,水源充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细腻肥沃;临近大城市,市场需求量大;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2)简述“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3分)
减少化肥、农业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
课堂练习1:莲藕喜温、喜光,生长期不宜缺水,适合种植在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中。武汉市蔡甸区莲藕种植历史悠久,所产莲藕品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县(市)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随着中国莲藕种植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快速发展,“藕-鱼”生态种养模式(莲藕田块套养黑鱼)广泛推广,实现了“一田双收、藕鱼共生”。莲藕是劳动力密集型和高劳动强度产业,尤其是采收
环节,仅采挖人工费用就占生产成本的30%~50%。
下图为武汉市蔡甸区地理位置。
(1)分析奈瓦沙湖畔种植玫瑰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课堂练习2:肯尼亚是世界鲜花出口国之一,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奈瓦沙湖畔(如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当地发展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玫瑰品质好,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附近有机场,交通便利,便于及时运往市场;欧洲及世界市场的需求量大,市场广;土地面积广,地价低;国家政策的支持。
(2)说明玫瑰农场采用温棚种植玫瑰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4分)
课堂练习2:肯尼亚是世界鲜花出口国之一,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奈瓦沙湖畔(如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当地发展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玫瑰品质好,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温棚种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小,保证玫瑰品质;
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
(3)分析每年6~9月是肯尼亚玫瑰销售淡季的原因。(4分)
课堂练习2:肯尼亚是世界鲜花出口国之一,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奈瓦沙湖畔(如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当地发展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玫瑰品质好,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欧洲是最大的市场,6-9月欧洲本地鲜花产量多;
6-9月肯尼亚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
二、农业布局
根据生产对象
1. 农业的分类
根据投入多少:
根据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种植业(栽培植物)
畜牧业(饲养动物)
粗放农业
集约农业
→ 扩大面积、增加产出
→ 增加投入(劳动力、资金、技术),提高单产
混合农业
二、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12℃,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结合水稻生长习性,评价四地的种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亚洲水稻种植业
P.65-66活动:
1. 结合亚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材料信息提取: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因素 形成条件
水分 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水分充足
热量 ≥10℃积温大于4500 ℃,热量充足
地形 较平坦的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排灌方便
土壤 水稻土,较肥沃
劳动力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市场 当地人们的主要粮食,市场需求量较大
种植历史 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技术装备 机械化水平低
P.65-66活动:
2.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解决措施。
不利条件1:多旱涝灾害
不利条件2:多山地丘陵地形
3. 归纳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一大一小一高二低)
→ 兴修水利工程
→ 小型农业机械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分布
作物/产品
生产特点 规模
商品率
机械化
科技
其他
归类
东亚、南亚
东南亚
水稻
小
低
低
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种植业、自给农业
劳动密集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新开发区
小麦、玉米
大
高
高
高
能源消耗多
种植业、商品农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主要分布
作物/产品
经营方式
市场
交通
生产特点 规模
商品率
机械化
归类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地广人稀地区
如: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肉、皮毛制品
天然草场(放养)
国际市场
国际交通
大
高
较高
大城市郊区、西欧
如:北美五大湖周围
上海、北京城郊
牛奶及奶制品
人工牧草(圈养)
本地市场
城市间交通
中等
高
高
畜牧业、商品农业、密集型
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案例:猎人谷有机葡萄生产示意(图册P.60)
自给自足
商品化
“小而全”
专业化
分 散
集 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