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5 09:04:3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
去往西天拜佛取经
你知道“西天”是哪里吗?之前学过哪些相关内容?
在我国《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称为印度。
课 程 标 准
内容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学业要求:能够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史事发生、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能够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 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和研读图文史料,识别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梳理时间轴并简述古印度文明兴起、发展、衰落的过程,涵养时空观念,提升分析、表达历史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观看视频和研读材料,列举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影响,培养历史唯物史观。
3.通过阅读教材,准确说出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教义,认识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简述佛教传播路径,感悟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加深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特征的理解。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次大陆”:是指一块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即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洲。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任务1:阅读教材10页,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识别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说说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指向目标1)
古代印度示意图
古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
今印度
对比古印度和今印度地图,找出其地理位置有何不同?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后来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奴隶制小国
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哈拉帕
摩亨佐 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复原图
阿育王,他在位时期,是孔雀王朝的极盛时期。
阿育王,他在位时期,是孔雀王朝的极盛时期。
古代西亚的波斯人、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中亚的游牧民族和近代的欧洲人,都觊觎着印度的财富而侵入这里。
2.古代印度文明发展历程
任务2:阅读教材10—11页,梳理时间轴并简述古印度文明兴起、发展、衰落的过程。(指向目标1)
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达标检测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 )(检测目标1)
A.印度河流域 B.恒河流域
C.印度东海岸 D.印度西海岸
2.从中亚侵入古代印度的是(  )(检测目标1)
A.希腊人 B.马其顿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A
C
任务3:阅读教材12—13页,根据表格提示归纳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指向目标2)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代表
数学
政治
宗教
阿拉伯数字
种姓制度
佛教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任务4:观看视频,列举种姓制度的内容。(指向目标2)
活动1: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结合刚才视频和教材12页,各小组首先在组内交流对所代表等级的认识,之后选出一名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等级(包括本等级的名称、人员构成、职责等)。(指向目标2)
等级 名称 人员构成 职责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管祭祀
刹帝利
国王、官吏、武士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农牧民、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居民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任务5:分析以下内容,结合教材12页概述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实质。(指向目标2)
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种姓职业世袭
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实行内婚
实质:
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特点: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1.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
2.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活动2:研读材料,同桌之间议一议:种姓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指向目标2)
达标检测
1、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代印度无关的是( )(检测目标2)
A.大象之国 B.《汉谟拉比法典》
C.阿拉伯数字 D.佛像艺术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检测目标2)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B
B
佛教的创立 时间
人物
地点
教义
释迦牟尼传教图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古代印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的创立
任务6:阅读教材13页,准确说出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教义。(指向目标3)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越南
锡兰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2.佛教的传播
任务7:阅读教材13页,研读下列图片,简述佛教传播路径。(指向目标3)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2.佛教的传播
(1)佛教与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建的第一个官办寺庙(建于公元68年)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泰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
(2)佛教与世界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侯未到。
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7)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佛教谒语
知识拓展
达标检测
1、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检测目标3)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安拉 D. 宙斯神
2、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一教义属于(  )(检测目标3)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A
B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该如何向游客介绍古代印度?
课堂小结
文明名称 发源地 起源时间 文明成就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
太阳历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3500年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
阿拉伯数字
中国
黄河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亚非文明】
拓展提升
共同特征:
1、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经济上都是农业发达。
2、政治上:都是奴隶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3、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