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讲 盐类的水解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8讲 盐类的水解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09:25:09

文档简介

第48讲 盐类的水解
【复习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一般规律。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1.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2.盐类水解的条件
(1)盐溶于水;
(2)盐在组成上必须具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微思考1】 已知:相关物质的电离常数(25 ℃),CH3COOH Ka=1.8×10-5,HCN Ka=4.9×10-10,H2CO3 Ka1=4.5×10-7 Ka2=4.7×10-11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CH3COONa、②Na2CO3、③NaHCO3、④NaCN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             ,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序:    
   。
提示:②>④>③>① ②>④>③>①
4.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学生用书 第268页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
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 ”表示。
②相互促进且进行彻底的水解反应,书写时用“”“↑”“↓”。
【微思考2】 试写出下列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NH4Cl:      
(2)Na2CO3:       、       。
(3)FeCl3:       。
(4)CH3COONH4:       。
(5)Al2S3:       。
(6)AlCl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             。
提示:(1)N+H2O NH3·H2O+H+
(2)C+H2O HC+OH- HC+H2O H2CO3+OH-
(3)Fe3++3H2O Fe(OH)3+3H+
(4)CH3COO-+N+H2O CH3COOH+NH3·H2O
(5)2Al3++3S2-+6H2O 2Al(OH)3↓+3H2S↑
(6)Al3++3HCAl(OH)3↓+3CO2↑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
1.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最多的是(  )
A.Na2S B.Na3PO4
C.Na2CO3 D.AlCl3
答案:B
解析:Na3PO4所含离子种类最多,因它的水解有三级:P+H2O
HP+OH-、HP+H2O H2P+OH-、H2P+H2O H3PO4+OH-,再加水的电离H2O H++OH-,所以磷酸钠溶液中,除Na+外还有五种离子:P、HP、H2P、H+、OH-,共六种离子。而Na2S和Na2CO3溶液中均有五种离子,AlCl3溶液中有四种离子。
2.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如表所示: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答案:A
解析:利用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并结合题给信息可判断出对应酸的酸性强弱关系是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利用“强酸制弱酸”进行判断。酸性:H2CO3>HClO>HC,因此CO2+H2O+NaClONaHCO3+HClO,A项不成立,B项成立;酸性:H2CO3>C6H5OH>HC,C项成立;酸性:CH3COOH>HCN,D项成立。
水解产物判断与方程式的书写
3.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1)NH4Cl溶于D2O中:             。
(2)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MnRm溶液,若pH>7,其原因是       ;若pH<7,其原因是       。
答案:(1)N+D2O NH3·HDO+D+
(2)Rn-+H2O HR(n-1)-+OH- 
Mm++mH2O M(OH)m+mH+
4.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
(1)明矾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             。
(2)FeCl3溶液与NaClO溶液混合:             。
答案:(1)2Al3++3C+3H2O2Al(OH)3↓+3CO2↑
(2)Fe3++3ClO-+3H2OFe(OH)3↓+3HClO
书写“水解相互促进且进行到底反应”方程式的思维模型 以FeCl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为例。 第一步:写出发生反应的两种离子及对应的产物。不溶性物质加“↓”,易分解的物质写分解产物。Fe3++C——Fe(OH)3↓+CO2↑ 第二步:配平电荷。 2Fe3++3C——2Fe(OH)3↓+3CO2↑ 第三步:确定水的位置。因产物Fe(OH)3中含有H,反应物中无H,故H2O为反应物。 2Fe3++3C+H2O——2Fe(OH)3↓+3CO2↑ 第四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 2Fe3++3C+3H2O2Fe(OH)3↓+3CO2↑
广义的水解反应
5.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aO2的水解产物是B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H3PO4
C.Al4C3的水解产物是Al(OH)3和CH4
D.CH3COCl的水解产物是两种酸
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1,有电子转移,不符合水解原理,B项错误。
6.写出亚硫酰氯(SOCl2)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白雾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SOCl2+H2OSO2↑+2HCl↑
广义水解原理   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学生用书 第269页
考点二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内因——越弱越水解
形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盐就越易水解。如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Na2CO3>NaHCO3。
2.外因
以Fe3++3H2O Fe(OH)3+3H+为例,填写下表。
条件 移动方向 H+数 pH 现象
升温 向右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深
通HCl 向左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浅
加H2O 向右 增多 增大 颜色变浅
加NaHCO3 向右 减少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微思考】 为探究盐类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请用Na2CO3溶液和其他必要试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
提示:取Na2CO3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然后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若红色变深,则盐类水解吸热。
3.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水解产物的应用
①纯碱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原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C+H2O HC+OH-,使溶液显碱性,会与玻璃中SiO2反应。
②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水解: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2)促进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杂质的原理:Fe3++3H2O Fe(OH)3+3H+,MgO+2H+Mg2++H2O,使Fe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NaHCO3与Al2(SO4)3饱和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Al3++3HCAl(OH)3↓+3CO2↑。
③判断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的产物:
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后得到Al(OH)3、Fe(OH)3,灼烧后得到Al2O3、Fe2O3,CuSO4溶液蒸干后得到CuSO4固体。
(3)抑制盐类水解的应用
在配制FeCl3、AlCl3、SnCl2等溶液时为抑制水解,常先将固体样品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正误判断】
1.水解平衡右移,盐离子的水解程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  )
2.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酸性(或碱性)也越强 (  )
3.关于FeCl3溶液,加水稀释时,的值减小 (  )
4.通入适量的HCl气体,使FeCl3溶液中增大 (  )
答案:1.√ 2.× 3.√ 4.×
盐类水解平衡移动
1.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 B.溶液的pH减小是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结果 C.NH4Cl可促进CH3COO-的水解 D.混合液中c(CH3COO-)和c(CH3COOH) 之和大于c(Na+)
答案:B
解析:加热醋酸钠溶液促进CH3COO-的水解,使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故B错误。
学生用书 第270页
2.室温下,将0.20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100 mL 2 mol·L-1 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
B 0.20 mol CaO 溶液中增大
C 200 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4 mol 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答案:B
解析:n(H2SO4)=2 mol·L-1×0.1 L=0.2 mol,H2SO4和Na2CO3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Na2SO4,则c(Na+)=2c(S),故A错误;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随着C的消耗,C+H2OHC+OH-向左移动,c(HC)减小,反应生成OH-,则c(OH-)增大,导致溶液中增大,故B正确;加水稀释,促进碳酸钠水解,则由水电离出的n(H+)、n(OH-)都增大,但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大倍数小于溶液体积增大倍数,c(H+)、c(OH-)减小,二者浓度之积减小,故C错误;NaHSO4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4+Na2CO32Na2SO4+H2O+CO2↑,则溶液的pH减小,c(Na+)增大,故D错误。
盐类水解的应用
3.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水解平衡的是(  )
A.用NaHCO3固体制备纯碱
B.用明矾[KAl(SO4)2·12H2O]处理污水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
D.用双氧水杀灭细菌
答案:B
解析:A项,NaHCO3固体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B项,明矾[KAl(SO4)2·12H2O]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胶体Al(OH)3,有吸附性;C项,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铁和水;D项,双氧水有较强氧化性,用于杀灭细菌。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小心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能得到较纯净的原溶质的是    (填序号)。
①CuSO4 ②FeSO4 ③K2CO3 ④Ca(HCO3)2 ⑤NH4HCO3 ⑥KMnO4 ⑦FeCl3
答案:①③
解析:FeSO4溶液加热过程中生成Fe(OH)2和H2SO4,又由于Fe(OH)2会被氧化生成Fe(OH)3,故蒸干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Ca(HCO3)2受热会分解生成CaCO3;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KMnO4受热分解生成K2MnO4、O2和MnO2;FeCl3受热促进水解生成Fe(OH)3和盐酸,而盐酸挥发进一步促进其水解,最终水解彻底,受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物质是Fe2O3。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 CuSO4(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 Al(OH)3 Al2O3。 2.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如Na2SO3(aq)Na2SO4(s)。
1.(2023·北京卷)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
B.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答案:B
解析:热的纯碱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A不符合题意;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化或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与水解反应无关,B符合题意;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加热能增大Fe3+ 的水解程度,D不符合题意。
2.(2022·湖南卷)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答案:D
解析: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根据实验②现象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生成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故B正确;实验③根据溶液变红褐色,说明Fe3+发生水解反应,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没有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结合实验①、③可知,S对Fe3+的水解反应有影响,故D错误。
3.(2024·山东卷)常温下Ag(Ⅰ)-CH3COOH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Ag++CH3COO- CH3COOAg(aq),平衡常数为K。已知初始浓度c0(Ag+)=c0(CH3COOH)=0.08 mol·L-1,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生用书 第271页
A.线Ⅱ表示CH3OOOH的变化情况
B.CH3O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n
C.pH=n时,c(Ag+)= mol·L-1
D.pH=10时,c(Ag+)+c(CH3COOAg)=0.08 mol·L-1
答案:C
解析:在溶液中存在平衡:①CH3COOH
CH3COO-+H+,②Ag++CH3COO-
CH3COOAg(aq),Ag+的水解平衡③Ag++H2OAgOH+H+,随着pH的增大,c(H+)减小,平衡①③正向移动,c(CH3COOH)、c(Ag+)减小,pH较小时(约小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大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增大,pH较大时(约大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小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减小,故线Ⅰ表示CH3COOH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Ⅲ表示CH3COOAg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由图可知,当c(CH3COOH)=c(CH3COO-)相等时(即线Ⅰ和线Ⅱ的交点),溶液的pH=m,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m,B项错误;pH=n时,=10-m,c(CH3COO-)==10n-mc(CH3COOH),Ag++CH3COO- CH3COOAg(aq)的K=,c(Ag+)=,由图可知pH=n时,c(CH3COOH)=c(CH3COOAg),代入整理得c(Ag+)= mol/L,C项正确;根据元素守恒,pH=10时溶液中c(Ag+)+c(CH3COOAg)+c(AgOH)=0.08 mol/L,D项错误。
4.(2023·海南卷)25 ℃下,Na2CO3水溶液的pH随其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Na2CO3)=0.6 mol·L-1时,溶液中c(OH-)<0.01 mol·L-1
B.Na2CO3水解程度随其浓度增大而减小
C.在水中H2CO3的Ka2<4×10-11
D.0.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0.3 mol·L-1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c(OH-)<2×10-4 mol·L-1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c(Na2CO3)=0.6 mol·L-1时,pH>12.0,溶液中c(OH-)>0.01 mol·L-1,故A错误;结合图像可知,当c(Na2CO3)=0.5 mol·L-1时,pH=12.0,Kh(C)=≈=2×10-4,则Ka2==5×10-11,故C错误;若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混合,浓度变为0.1 mol·L-1,由图可知,pH>11.6,得到的溶液中c(OH-)>10-2.4>2×10-4 mol·L-1,0.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0.3 mol·L-1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OH-)大于与水混合的c(OH-),故D错误。
1.水解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能水解的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达到水解平衡时,生成的弱酸(或弱碱)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浓度之积与溶液中未水解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水解平衡常数。
2.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的定量关系
(1)分析推导过程
①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溶液:
CH3COO-+H2O CH3COOH+OH-
Kh=

==
即Kh=。
②强酸弱碱盐如NH4Cl溶液:
N+H2O NH3·H2O+H+
Kh=

==
即Kh=。
(2)结论归纳
①Ka·Kh=Kw或Kb·Kh=Kw。
②Na2CO3的水解常数Kh=。
③NaHCO3的水解常数Kh=。
1.25 ℃时,H2SO3 HS+H+的电离常数Ka=1×10-2 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     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
学生用书 第272页
量的I2,则溶液中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10-12 增大
2.已知25 ℃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该温度下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H+)=   mol·L-1。(已知 mol·L-1≈2.36)
答案:2.36×10-5
解析:Kh==,c(H+)≈c(NH3·H2O),c(N)≈1 mol·L-1,所以c(H+)== mol/L= mol·L-1≈2.36×10-5 mol·L-1。
3.已知常温下,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数Kh=2×10-4 mol·L-1,则当溶液中c(HC)∶c(C)=2∶1时,试求该溶液的pH=    。
答案:10
解析:Kh==2×10-4,
又c(HC)∶c(C)=2∶1,则c(OH-)=10-4 mol·L-1,结合Kw=1.0×10-14,可得c(H+)=10-10 mol·L-1。
4.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溶液中=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6.0×10-8)。
答案:向右 60
解析:NaOH电离出的OH-抑制水的电离,Na2SO3电离出的S水解促进水的电离。S+H2O HS+OH-,Kh===,所以===60。
5.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      (填序号)。
(2)常温下,NaH2PO4的水溶液pH    (填“>”“<”或“=”)7。
(3)常温下,Na2HPO4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用Ka与Kh的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                    。
答案:(1)③<②<① (2)< (3)碱 Na2HPO4的水解常数Kh===≈1.61×10-7,Kh>Ka3,即HP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Na2HPO4溶液显碱性
1.解答此类题的思维过程
(1)找出存在的平衡体系(即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2)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
(3)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及移动结果与所解答问题的联系。
2.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变化),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1.常温下,0.1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填“>”“=”或“<”)c(C),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 HC C+H+,HC+H2O H2CO3+OH-,常温下,溶液的pH大于8,显碱性,HC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2.(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或       。
(2)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
答案:(1)MgCl2·6H2OMg(OH)Cl+HCl↑+5H2O↑
MgCl2·6H2OMgO+2HCl↑+5H2O↑ 
Mg(OH)Cl MgO+HCl↑
(2)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的水解,且带走了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蒸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溶质不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
(2)MgO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其原理是             。
答案:(1)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浓度增大,进而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到Al(OH)3,在灼烧时发生反应:2Al(OH)3Al2O3+3H2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溶质不变
(2)Fe3++3H2O Fe(OH)3+3H+,加入MgO,MgO和H+反应,使c(H+)减小,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除去Fe3+
学生用书 第273页
 由教材导向看命题趋向
教材导向—— 教材这样写 [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练习与应用”T9)   Sb2O3可用作白色颜料和阻燃剂等。在实验室中可利用SbCl3的水解反应制取Sb2O3(SbCl3的水解分三步进行,中间产物有SbOCl等),其总反应可表示为:2SbCl3+3H2O Sb2O3+6HCl。   为了得到较多的Sb2O3,操作时要将SbCl3缓慢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这两项操作的作用。 教材·备考启示 教材习题从盐类水解的角度生产Sb2O3这一阻燃剂。既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创新热情,勇担社会责任。这为新高考的应用性、创新性考法题目的命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发掘训练—— 可能这样考 [练习] 一种从含锑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Sb2O3、Sb2O5,含有CuO、Fe2O3和SiO2等杂质)中制取Sb2O3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滤液1”的主要阳离子是Sb3+、Sb5+、Fe3+、Cu2+、H+;“滤饼”的成分是SbOCl;Sb2O3是两性氧化物。 (1)将“滤渣1”进行二次酸浸的目的是              。 (2)“滤渣2”的成分是    。 (3)“稀释水解”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中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和”需控制溶液的pH在7~8,碱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              。 逻辑推理与论证 (1)将“滤渣1”进行二次酸浸,以提高酸浸步骤中锑的浸出率; (2)滤液1加入铁粉将Fe3+转化为Fe2+并还原出铜,故“滤渣2”的成分是Fe、Cu; (3)稀释水解将Sb3+转变为SbOCl,反应为SbCl3+H2OSbOCl↓+2HCl; (4)“中和”时氨水与SbOCl反应生成Sb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2SbOClSb2O3+2NH4Cl+H2O;Sb2O3为两性氧化物,碱性过强会和OH-发生反应而溶解损失。 答案:(1)提高酸浸步骤中锑的浸出率 (2)Fe、Cu (3)Sb3++Cl-+H2OSbOCl↓+2H+ (4)2NH3·H2O+2SbOClSb2O3+2NH4Cl+H2O 碱性过强会造成Sb2O3的溶解损失
课时测评48 盐类的水解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弱碱性水呈碱性的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多的Mg2+、Ca2+等离子
B.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与盐类水解无关
C.生活中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消毒液,运用了盐类的水解原理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BaCl2溶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答案:D
解析:A项,Mg2+水解溶液呈酸性,错误;B项,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因此能溶解铁锈,与水解有关,错误;C项,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的生成物是氢气、氢氧化钠与氯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制备消毒液,与水解无关,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2O HC+OH-,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碳酸钡沉淀,C浓度降低,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降低,所以红色逐渐褪去,正确。
2.下列物质中能促进水的电离且使溶液呈碱性的是(  )
A.Al2(SO4)3 B.H2SO4
C.K2SO4 D.Na2SiO3
答案:D
解析:A项,Al2(SO4)3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B项,H2SO42H++S,使溶液显酸性,且抑制水的电离;C项,K2SO4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项,Na2SiO3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
3.下列电离或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SO3的水解:S+2H2O H2SO3+2OH-
B.NaHCO3的电离:NaHCO3 Na++H++C
C.KHS溶液中HS-的电离:HS-+H2O H3O++S2-
D.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2ClO-+Fe2++2H2O2HClO+Fe(OH)2↓
答案:C
解析:Na2S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H2O HS+OH-,HS+H2O H2SO3+OH-,故A错误;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故B错误;KHS溶液中HS-的电离方程式为HS-+H2O H3O++S2-,故C正确;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4.对滴有酚酞溶液的下列溶液,进行对应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KAl(SO4)2溶液加热
B.Na2CO3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NH4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
答案:B
解析:明矾溶液中电离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故A项错误;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故B项正确;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 N+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Cl-,其中的N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C项错误;NH4NO3溶液中N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少量NaNO3固体不影响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仍然显无色,故D项错误。
5.向三份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答案:A
解析: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的NH4NO3和FeCl2水解显酸性,故促进其平衡正向移动,则CH3COO-浓度减小;加入的Na2SO3水解显碱性,对CH3COO-水解有抑制作用,故CH3COO-浓度增大。
6.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均增大
答案:C
解析: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NaHCO3溶液中还存在HC H++C及HC+H2O H2CO3+OH-,Na2CO3溶液中还存在有C+H2O HC+OH-,A项正确;两种溶液中均存在Na+、C、HC、H2CO3、OH-、H+、H2O,B项正确;浓度相同时,C水解程度大于HC,故Na2CO3溶液中c(OH-)更大,C项错误;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HC+OH-H2O+C,c(C)增大,Na2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导致C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c(C)增大,D项正确。
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0.10 mol·L-1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pH最大的是(  )
酸 电离常数(常温下)
CH3COOH Ka=1.75×10-5
H2CO3 Ka1=4.5×10-7,Ka2=4.7×10-11
H2S Ka1=1.1×10-7,Ka2=1.3×10-13
A.CH3COONa B.Na2CO3
C.NaHCO3 D.Na2S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酸的电离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2S>HC>HS-,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水解能力:S2->C>HS->HC>CH3COO-,故D正确。
8.(2024·安徽皖优联盟联考)下列有关NaH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HCO3溶液中:c(OH-)>c(H+)
B.NaHCO3溶液中:n(Na+)=n(C)+n(HC)+n(H2CO3)
C.苏打是NaHCO3的俗称,可用于食品加工
D.加热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时,溶液颜色会加深
答案:C
解析:NaHCO3溶液中,HC的水解程度强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碱性,A项正确;由元素守恒知,n(Na+)=n(C)+n(HC)+n(H2CO3),B项正确;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C项错误;加热能促进HC水解,使溶液中c(OH-)增大,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颜色会加深,D项正确。
9.(2024·山东青州检测)叠氮酸(HN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3。已知NaN3溶液呈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01 mol·L-1 HN3溶液的pH=2
B.HN3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NaN3的电离方程式:NaN3Na++3
D.0.01 mol·L-1 NaN3溶液中:c(H+)+c(Na+)=c()+c(HN3)
答案:B
解析:NaN3溶液呈碱性,说明HN3为弱酸,故0.01 mol·L-1 HN3溶液的pH>2,A错误;HN3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N3 H++,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HN3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B正确;NaN3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NaN3 Na++,C错误;在0.01 mol·L-1 NaN3溶液中存在元素守恒:c(Na+)=c()+c(HN3),D错误。
10.(2025·厦门湖里区检测)菱苦土(主要成分为MgO)制备碱式碳酸镁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MgO MgSO4(aq)MgCO3·3H2O悬浊液 4MgCO3·Mg(OH)2·4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过程中N水解程度增大
C.反应③加热的目的是促进C水解
D.反应②③均能产生CO2
答案:B
解析:反应①②③均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反应②中存在电离平衡:HC C+H+,Mg2+结合碳酸根离子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存在水解平衡:N+H2O NH3·H2O+H+,氢离子浓度增大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N水解程度减小,B错误;反应③中存在水解平衡:C+H2O HC+OH-,由MgCO3·3H2O悬浊液 4MgCO3·Mg(OH)2·4H2O可知,Mg2+结合OH-生成Mg(OH)2,说明加热的目的是促进C水解,C正确;反应②为MgSO4+2NH4HCO3+2H2OMgCO3·3H2O+(NH4)2SO4+CO2↑,反应③为5[MgCO3·3H2O] 4MgCO3·Mg(OH)2·4H2O+CO2↑+10H2O,均产生CO2,D正确。
11.Fe2(SO4)3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a)。加入少量浓盐酸黄色加深(b)。已知:Fe3++4Cl- [FeCl4]-(黄色);浓度较小时[Fe(H2O)6]3+(用Fe3+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测溶液a的pH≈1.3,证明Fe3+发生了水解
B.加入浓盐酸,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向b中加入AgNO3后,黄色褪去,说明H+能抑制Fe3+水解
D.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Fe3+水解
答案:B
解析:如果Fe2(SO4)3溶液不水解则溶液呈中性,现测溶液a的pH≈1.3,证明Fe3+发生了水解,A正确;加入浓盐酸,H+浓度增大抑制Fe3+水解,Fe3+浓度增大,而Cl-浓度增大,促进Fe3++4Cl- [FeCl4]-平衡正向移动,Fe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也不一样,则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不一致的,B错误;向b中加入AgNO3后,发生反应:Ag++Cl-AgCl↓,导致Fe3++4Cl- [FeCl4]-平衡逆向移动,同时溶液中由于H+的浓度增大抑制Fe3+水解,使得溶液几乎无色,C正确;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发生反应:Fe3++3H2OFe(OH)3(胶体)+3H+,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Fe3+水解,D正确。
12.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配制50 mL 0.001 mol·L-1 FeCl3溶液、50 mL对照组溶液X,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1滴1 mol·L-1HCl溶液、1滴1 mol·L-1NaOH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M点对应的pH,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B.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可能是0.003 mol·L-1 KCl溶液
C.曲线c和d说明Fe3+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D.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0.001 mol·L-1 FeCl3溶液的pH≈3.2,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使溶液呈酸性,A正确;0.003 mol·L-1 KCl溶液的pH=7,而图中对照组溶液X的pH与0.001 mol·L-1 FeCl3溶液相同,故溶液X不可能为0.003 mol·L-1 KCl溶液,B错误;在FeCl3溶液中加碱或酸后,溶液的pH变化均比对照组溶液X的变化小,因为加酸或碱均引起Fe3+水解平衡的移动,故溶液pH的变化比较缓和,C正确;FeCl3溶液水解生成Fe(OH)3,故若溶液的浑浊程度变大,则Fe3+的水解被促进,否则被抑制,D正确。
13.(8分)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四种溶液:
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③盐酸;④氨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溶液中有水解反应发生的是    (填编号,下同),溶液中溶质存在电离平衡的是    。
(2)比较①、②溶液,pH较大的是    。
(3)在溶液④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此时的值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1)①② ②④ (2)① (3)变大
14.(10分)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1)Na2S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请根据题给信息判断Kw的关系①   (填“>”“<”或“=”,下同)④,Kh的关系①   ②。
(3)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相同体积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的白色沉淀比①多。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沉淀④比①多的原因是       。
答案:(1)S+H2O HS+OH-、HS+H2O H2SO3+OH- (2)= <
(3)BaSO4 升温过程中部分S被氧化为S
解析:(1)Na2SO3是强碱弱酸盐,S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其离子方程式为S+H2O HS+OH-、HS+H2O H2SO3+OH-。(2)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只与温度有关,由于①和④的温度相同,故二者Kw相同;盐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盐的水解平衡右移,Kh增大,故Kh的关系为①<②。(3)升高温度的过程中部分S被氧化为S,S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且BaSO4不溶于稀盐酸,故④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比①中多。
15.(6分)已知常温下,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6.2×10-10。
(1)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c(CN-)    (填“>”“<”或“=”)c(HCN)。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常温下,若将c mol·L-1盐酸与0.62 mol·L-1 K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得到中性溶液,则c=     (保留小数点后4位)。
答案:(1)碱 < c(Na+)>c(CN-)>c(OH-)>c(H+) (2)0.616 2
解析:(1)常温下,NaCN的水解常数Kh==≈1.61×10-5,Kh>Ka,故CN-的水解能力强于HCN的电离能力,由于NaCN与HCN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水解产生的c(OH-)大于电离生成的c(H+),混合溶液显碱性,且c(CN-)<c(HCN)。(2)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K+)=c(CN-)+c(Cl-),由元素守恒得c(HCN)=c(K+)-c(CN-)=c(Cl-)=0.5c mol·L-1,由CN-+H2O HCN+OH-得Kh===,解得c≈0.616 2。
学生用书 第274页(共95张PPT)
第48讲 盐类的水解
第十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人教版 (单选)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一般规律。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复习目标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考点二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内容索引
重点强化
答题规范
课时测评
考教衔接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1.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2.盐类水解的条件
(1)盐溶于水;
(2)盐在组成上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必备知识 整合
弱酸根阴离子
弱碱阳离子
1
已知:相关物质的电离常数(25 ℃),CH3COOH Ka=1.8×10-5,HCN Ka=4.9×10-10,H2CO3 Ka1=4.5×10-7 Ka2=4.7×10-11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CH3COONa、②Na2CO3、③NaHCO3、④NaCN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        ,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序:        。
②>④>③>①
②>④>③>①
4.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
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 ”表示。
②相互促进且进行彻底的水解反应,书写时用“”“↑”“↓”。
2
试写出下列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
(3)FeCl3:        。
N+H2O NH3·H2O+H+
C+H2O HC+OH-
HC
+H2O H2CO3+OH-
Fe3++3H2O Fe(OH)3+3H+
2
(4)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
(5)Al2S3:      。
(6)AlCl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CH3COO-+N+H2O CH3COOH+
NH3·H2O
2Al3++3S2-+6H2O 2Al(OH)3↓+3H2S↑
Al3++3HCAl(OH)3↓
+3CO2↑
考向1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
1.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最多的是
A.Na2S B.Na3PO4
C.Na2CO3 D.AlCl3
关键能力 提升

Na3PO4所含离子种类最多,因它的水解有三级:P+H2O HP
+OH-、HP+H2O H2P+OH-、H2P+H2O H3PO4+OH-,再加水的电离H2O H++OH-,所以磷酸钠溶液中,除Na+外还有五种离子:P、HP、H2P、H+、OH-,共六种离子。而Na2S和Na2CO3溶液中均有五种离子,AlCl3溶液中有四种离子。
2.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如表所示:
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利用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并结合题给信息可判断出对应酸的酸性强弱关系是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利用“强酸制弱酸”进行判断。酸性:H2CO3>HClO>HC,因此CO2+H2O+NaClONaHCO3+HClO,A项不成立,B项成立;酸性:H2CO3>C6H5OH>HC,C项成立;酸性:CH3COOH>HCN,D项成立。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考向2 水解产物判断与方程式的书写
3.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1)NH4Cl溶于D2O中:              。
(2)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MnRm溶液,若pH>7,其原因是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若pH<7,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N+D2O NH3·HDO+D+
Rn-+H2O
HR(n-1)-+OH- 
Mm++mH2O M(OH)m
+mH+
4.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
(1)明矾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Cl3溶液与NaClO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Al3++3C+3H2O
2Al(OH)3↓+3CO2↑
Fe3++3ClO-+3H2OFe(OH)3↓
+3HClO
书写“水解相互促进且进行到底反应”方程式的思维模型
以FeCl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为例。
第一步:写出发生反应的两种离子及对应的产物。不溶性物质加“↓”,易分解的物质写分解产物。Fe3++C——Fe(OH)3↓+CO2↑
第二步:配平电荷。
2Fe3++3C——2Fe(OH)3↓+3CO2↑
思维建模
第三步:确定水的位置。因产物Fe(OH)3中含有H,反应物中无H,故H2O为反应物。
2Fe3++3C+H2O——2Fe(OH)3↓+3CO2↑
第四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
2Fe3++3C+3H2O2Fe(OH)3↓+3CO2↑
思维建模
考向3 广义的水解反应
5.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O2的水解产物是B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H3PO4
C.Al4C3的水解产物是Al(OH)3和CH4
D.CH3COCl的水解产物是两种酸

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1,有电子转移,不符合水解原理,B项错误。
6.写出亚硫酰氯(SOCl2)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白雾的化学方程式:____ _
_______ __________。
SOCl2
+H2OSO2↑+2HCl↑
广义水解原理
  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练后归纳
返回
考点二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内因——越弱越水解
形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盐就越易水解。如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Na2CO3_______NaHCO3。
2.外因
以Fe3++3H2O Fe(OH)3+3H+为例,填写下表。
必备知识 整合

条件 移动方向 H+数 pH 现象
升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通HCl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加H2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加NaHCO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右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深
向左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浅
向右
增多
增大
颜色变浅
向右
减少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为探究盐类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请用Na2CO3溶液和其他必要试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 。
取Na2CO3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然后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若红色变深,则盐类水解吸热
3.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水解产物的应用
①纯碱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原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C+H2O HC+OH-,使溶液显碱性,会与玻璃中SiO2反应。
②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水解: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2)促进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杂质的原理:Fe3++3H2O Fe(OH)3+3H+,MgO+2H+Mg2++H2O,使Fe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NaHCO3与Al2(SO4)3饱和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Al3++3HCAl(OH)3↓+3CO2↑。
③判断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的产物:
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灼烧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CuSO4溶液蒸干后得到__________固体。
Al(OH)3、Fe(OH)3
Al2O3
Fe2O3
CuSO4
(3)抑制盐类水解的应用
在配制FeCl3、AlCl3、SnCl2等溶液时为抑制水解,常先将固体样品溶于少量________中,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浓盐酸
1.水解平衡右移,盐离子的水解程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 )
2.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酸性(或碱性)也越强 ( ) 3.关于FeCl3溶液,加水稀释时,的值减小 ( ) 4.通入适量的HCl气体,使FeCl3溶液中增大 ( )
正误判断

×

×
考向1 盐类水解平衡移动
1.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键能力 提升

A.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 B.溶液的pH减小是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结果 C.NH4Cl可促进CH3COO-的水解 D.混合液中c(CH3COO-)
和c(CH3COOH)之和大于
c(Na+)
加热醋酸钠溶液促进CH3COO-的水解,使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故B错误。
2.室温下,将0.20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100 mL 2 mol·L-1 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
B 0.20 mol CaO 溶液中增大
C 200 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4 mol NaHSO4 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n(H2SO4)=2 mol·L-1×0.1 L=0.2 mol,H2SO4和Na2CO3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Na2SO4,则c(Na+)=2c(S),故A错误;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随着C的消耗,C+H2OHC+OH-向左移动,c(HC)减小,反应生成OH-,则c(OH-)增大,导致溶液中增大,故B正确;加水稀释,促进碳酸钠水解,则由水电离出的n(H+)、n(OH-)都增大,但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大倍数小于溶液体积增大倍数,c(H+)、c(OH-)减小,二者浓度之积减小,故C错误;NaHSO4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4+Na2CO32Na2SO4+H2O+CO2↑,则溶液的pH减小,c(Na+)增大,故D错误。
考向2 盐类水解的应用
3.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水解平衡的是
A.用NaHCO3固体制备纯碱
B.用明矾[KAl(SO4)2·12H2O]处理污水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
D.用双氧水杀灭细菌

A项,NaHCO3固体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B项,明矾[KAl(SO4)2·12H2O]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胶体Al(OH)3,有吸附性;C项,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铁和水;D项,双氧水有较强氧化性,用于杀灭细菌。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小心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能得到较纯净的原溶质的是    (填序号)。
①CuSO4 ②FeSO4 ③K2CO3 ④Ca(HCO3)2 ⑤NH4HCO3 ⑥KMnO4 ⑦FeCl3
①③
FeSO4溶液加热过程中生成Fe(OH)2和H2SO4,又由于Fe(OH)2会被氧化生成Fe(OH)3,故蒸干后得到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Ca(HCO3)2受热会分解生成CaCO3;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KMnO4受热分解生成K2MnO4、O2和MnO2;FeCl3受热促进水解生成Fe(OH)3和盐酸,而盐酸挥发进一步促进其水解,最终水解彻底,受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物质是Fe2O3。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 CuSO4(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 Al(OH)3 Al2O3。
思维建模
2.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
物质。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如Na2SO3(aq)Na2SO4(s)。
思维建模
1.(2023·北京卷)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A.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
B.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高考真题 感悟

热的纯碱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A不符合题意;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化或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与水解反应无关,B符合题意;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加热能增大Fe3+ 的水解程度,D不符合题意。
2.(2022·湖南卷)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
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
显红褐色,故A正确;根据实验②现象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
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
生成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故B正确;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实验③根据溶液变红褐色,说明Fe3+发生水解反应,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没有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结合实验①、③可知,S对Fe3+的水解反应有影响,故D错误。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3.(2024·山东卷)常温下Ag(Ⅰ)-CH3COOH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Ag++CH3COO- CH3COOAg(aq),平衡常数为K。已知初始浓度c0(Ag+)=c0(CH3COOH)=0.08 mol·L-1,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Ⅱ表示CH3OOOH的变化情况
B.CH3O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n
C.pH=n时,c(Ag+)= mol·L-1
D.pH=10时,c(Ag+)+c(CH3COOAg)
=0.08 mol·L-1

在溶液中存在平衡:①CH3COOH CH3COO-+H+,②Ag++CH3COO- CH3COOAg(aq),Ag+的水解平衡③Ag++H2OAgOH+H+,随着pH的增大,c(H+)减小,平衡①③正
向移动,c(CH3COOH)、c(Ag+)减小,pH较小时(约小于7.8)
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大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 CH3COOAg浓
度增大,pH较大时(约大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小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减小,故线Ⅰ表示CH3COOH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Ⅲ表示CH3COOAg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变化情
况,A项错误;由图可知,当c(CH3COOH)=c(CH3COO-)相等时(即线Ⅰ和线Ⅱ的交点),溶液的pH=m,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m,B项错误;pH=n时,=10-m, c(CH3COO-)==10n-mc(CH3COOH), Ag++
CH3COO- CH3COOAg(aq)的K=,c(Ag+)=,由图可知pH=n时,c(CH3COOH)=c(CH3COOAg),代入整理得c(Ag+)= mol/L,C项正确;根据元素守恒,pH=10时溶液中c(Ag+)+c(CH3COOAg)+c(AgOH)=0.08 mol/L,D项错误。
4.(2023·海南卷)25 ℃下,Na2CO3水溶液的pH随其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Na2CO3)=0.6 mol·L-1时,溶液中c(OH-)
<0.01 mol·L-1
B.Na2CO3水解程度随其浓度增大而减小
C.在水中H2CO3的Ka2<4×10-11
D.0.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0.3 mol·L-1的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c(OH-)
<2×10-4 mol·L-1

由图像可知,c(Na2CO3)=0.6 mol·L-1时,pH>
12.0,溶液中c(OH-)>0.01 mol·L-1,故A错误;
结合图像可知,当c(Na2CO3)=0.5 mol·L-1时,
pH=12.0,Kh(C)=≈
=2×10-4,则Ka2==5×10-11,故C错误;若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混合,浓度变为0.1 mol·L-1,由图可知,pH>11.6,得到的溶液中c(OH-)>10-2.4>2×10-4 mol·L-1,0.2 mol·L-1的Na2CO3溶液和0.3 mol·L-1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OH-)大于与水混合的c(OH-),故D错误。
返回
重点强化22
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的关系
1.水解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能水解的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达到水解平衡时,生成的弱酸(或弱碱)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浓度之积与溶液中未水解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水解平衡常数。
3
重点精讲
2.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的定量关系
(1)分析推导过程
①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溶液:
CH3COO-+H2O CH3COOH+OH-
Kh=

==
即Kh=。
②强酸弱碱盐如NH4Cl溶液:
N+H2O NH3·H2O+H+
Kh=

==
即Kh=。
(2)结论归纳
①Ka·Kh=Kw或Kb·Kh=Kw。
②Na2CO3的水解常数Kh=。
③NaHCO3的水解常数Kh=。
1.25 ℃时,H2SO3 HS+H+的电离常数Ka=1×10-2 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      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强化训练
1×10-12
增大
2.已知25 ℃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该温度下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H+)=    mol·L-1。(已知 mol·L-1≈2.36)
2.36×10-5
Kh==,c(H+)≈c(NH3·H2O),c(N)≈1 mol·L-1,所以c(H+)== mol/L= mol·L-1≈2.36×10-5 mol·L-1。
3.已知常温下,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数Kh=2×10-4 mol·L-1,则当溶液中c(HC)∶c(C)=2∶1时,试求该溶液的pH=    。
10
Kh==2×10-4,
又c(HC)∶c(C)=2∶1,则c(OH-)=10-4 mol·L-1,结合Kw=1.0×10-14,可得c(H+)=10-10 mol·L-1。
4.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溶液中=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6.0×10-8)。
向右
60
NaOH电离出的OH-抑制水的电离,Na2SO3电离出的S水解促进水的电离。S+H2O HS+OH-,Kh===,所以===60。
5.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       (填序号)。
(2)常温下,NaH2PO4的水溶液pH    (填“>”“<”或“=”)7。
(3)常温下,Na2HPO4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用Ka与Kh的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① 


==≈1.61×10-7,Kh>Ka3,即HP的
Na2HPO4的水解常数Kh=
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Na2HPO4溶液显碱性
返回
答题规范(8)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
1.解答此类题的思维过程
(1)找出存在的平衡体系(即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2)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
(3)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及移动结果与所解答问题的联系。
2.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变化),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答题指导
1.常温下,0.1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____(填“>”“=”或“<”)c(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应用体验

HC C+H+,HC+H2O H2CO3+OH-,常温下,溶液的pH大于8,显碱性,HC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2.(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 ___ 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Cl2·6H2OMg(OH)Cl+HCl↑+5H2O↑
MgCl2·6H2OMgO+2HCl↑+5H2O↑ 
Mg(OH)Cl MgO+HCl↑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的水解,且带走了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蒸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溶质不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 。
(2)MgO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其原理是———————————————————————————————————————————————————————。
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浓度增大,进而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到Al(OH)3,
在灼烧时发生反应:2Al(OH)3Al2O3+3H2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溶质不变
Fe3++3H2O Fe(OH)3+3H+,加入MgO,MgO和H+反应,使c(H+)减小,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除去Fe3+
返回
考教衔接7
由教材导向看命题趋向
教材导向—— 教材这样写 [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练习与应用”T9)
  Sb2O3可用作白色颜料和阻燃剂等。在实验室中可利用SbCl3的水解反应制取Sb2O3(SbCl3的水解分三步进行,中间产物有SbOCl等),其总反应可表示为:2SbCl3+3H2O Sb2O3+6HCl。
  为了得到较多的Sb2O3,操作时要将SbCl3缓慢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这两项操作的
作用。
教材导向—— 教材这样写 教材·备考启示
教材习题从盐类水解的角度生产Sb2O3这一阻燃剂。既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创新热情,勇担社会责任。这为新高考的应用性、创新性考法题目的命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发掘训练—— 可能这样考 [练习] 一种从含锑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Sb2O3、Sb2O5,含有CuO、Fe2O3和SiO2等杂质)中制取Sb2O3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滤液1”的主要阳离子是Sb3+、Sb5+、Fe3+、Cu2+、H+;“滤饼”的成分是SbOCl;Sb2O3是两性氧化物。
(1)将“滤渣1”进行二次酸浸的目的是             。
(2)“滤渣2”的成分是     。
提高酸浸步骤中锑的浸出率
Fe、Cu
发掘训练—— 可能这样考 (3)“稀释水解”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中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中和”需控制溶液的pH在7~8,碱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b3++Cl-+H2O
SbOCl↓+2H+
2NH3·H2O+2SbOClSb2O3+
2NH4Cl+H2O
碱性过强会
造成Sb2O3的溶解损失
返回
发掘训练—— 可能这样考 逻辑推理与论证
(1)将“滤渣1”进行二次酸浸,以提高酸浸步骤中锑的浸出率;
(2)滤液1加入铁粉将Fe3+转化为Fe2+并还原出铜,故“滤渣2”的成分是Fe、Cu;
(3)稀释水解将Sb3+转变为SbOCl,反应为SbCl3+H2OSbOCl↓+2HCl;
(4)“中和”时氨水与SbOCl反应生成Sb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2SbOClSb2O3+2NH4Cl+H2O;Sb2O3为两性氧化物,碱性过强会和OH-发生反应而溶解损失。
课 时 测 评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弱碱性水呈碱性的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多的Mg2+、Ca2+等离子
B.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与盐类水解无关
C.生活中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消毒液,运用了盐类的水解原理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BaCl2溶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A项,Mg2+水解溶液呈酸性,错误;B项,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因此能溶解铁锈,与水解有关,错误;C项,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的生成物是氢气、氢氧化钠与氯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制备消毒液,与水解无关,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2O HC+OH-,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碳酸钡沉淀,C浓度降低,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降低,所以红色逐渐褪去,正确。
2.下列物质中能促进水的电离且使溶液呈碱性的是
A.Al2(SO4)3 B.H2SO4
C.K2SO4 D.Na2SiO3
A项,Al2(SO4)3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B项,H2SO42H++S,使溶液显酸性,且抑制水的电离;C项,K2SO4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项,Na2SiO3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

3.下列电离或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SO3的水解:S+2H2O H2SO3+2OH
B.NaHCO3的电离:NaHCO3 Na++H++C
C.KHS溶液中HS-的电离:HS-+H2O H3O++S2
D.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2ClO-+Fe2++2H2O2HClO+Fe(OH)2↓

Na2S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H2O HS+OH-,HS+H2O H2SO3+OH-,故A错误;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故B错误;KHS溶液中HS-的电离方程式为HS-+H2O H3O++S2-,故C正确;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4.对滴有酚酞溶液的下列溶液,进行对应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KAl(SO4)2溶液加热
B.Na2CO3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NH4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

明矾溶液中电离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故A项错误;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故B项正确;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 N+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Cl-,其中的N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C项错误;NH4NO3溶液中N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少量NaNO3固体不影响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仍然显无色,故D项错误。
5.向三份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的NH4NO3和FeCl2水解显酸性,故促进其平衡正向移动,则CH3COO-浓度减小;加入的Na2SO3水解显碱性,对CH3COO-水解有抑制作用,故CH3COO-浓度增大。

6.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均增大

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NaHCO3溶液中还存在HC H++C及HC+H2O H2CO3+OH-,Na2CO3溶液中还存在有C+H2O HC+OH-,A项正确;两种溶液中均存在Na+、C、HC、H2CO3、OH-、H+、H2O,B项正确;浓度相同时,C水解程度大于HC,故Na2CO3溶液中c(OH-)更大,C项错误;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HC+OH-H2O+C,c(C)增大,Na2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导致C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c(C)增大,D项正确。
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0.10 mol·L-1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pH最大的是
A.CH3COONa B.Na2CO3
C.NaHCO3 D.Na2S
根据表格中的酸的电离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2S>HC>HS-,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水解能力:S2->C>HS->HC>CH3COO-,故D正确。

酸 电离常数(常温下)
CH3COOH Ka=1.75×10-5
H2CO3 Ka1=4.5×10-7,Ka2=4.7×10-11
H2S Ka1=1.1×10-7,Ka2=1.3×10-13
8.(2024·安徽皖优联盟联考)下列有关NaH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HCO3溶液中:c(OH-)>c(H+)
B.NaHCO3溶液中:n(Na+)=n(C)+n(HC)+n(H2CO3)
C.苏打是NaHCO3的俗称,可用于食品加工
D.加热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时,溶液颜色会加深

NaHCO3溶液中,HC的水解程度强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碱性,A项正确;由元素守恒知,n(Na+)=n(C)+n(HC)+n(H2CO3),B项正确;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C项错误;加热能促进HC水解,使溶液中c(OH-)增大,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颜色会加深,D项正确。
9.(2024·山东青州检测)叠氮酸(HN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3。已知NaN3溶液呈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01 mol·L-1 HN3溶液的pH=2
B.HN3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NaN3的电离方程式:NaN3Na++3
D.0.01 mol·L-1 NaN3溶液中:c(H+)+c(Na+)=c()+c(HN3)

NaN3溶液呈碱性,说明HN3为弱酸,故0.01 mol·L-1 HN3溶液的pH>2,A错误;HN3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N3 H++,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HN3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B正确;NaN3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NaN3 Na++,C错误;在0.01 mol·L-1 NaN3溶液中存在元素守恒:c(Na+)=c()+c(HN3),D
错误。
10.(2025·厦门湖里区检测)菱苦土(主要成分为MgO)制备碱式碳酸镁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MgO MgSO4(aq)MgCO3·3H2O悬浊液 4MgCO3·Mg(OH)2·
4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过程中N水解程度增大
C.反应③加热的目的是促进C水解
D.反应②③均能产生CO2

反应①②③均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反应②中存在电离平衡:HC C+H+,Mg2+结合碳酸根离子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存在水解平衡:N+H2O NH3·H2O+H+,氢离子浓度增大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N水解程度减小,B错误;反应③中存在水解平衡:C
+H2O HC+OH-,由MgCO3·3H2O悬浊液 4MgCO3·
Mg(OH)2·4H2O可知,Mg2+结合OH-生成Mg(OH)2,说明加热的目的是促进C水解,C正确;反应②为MgSO4+2NH4HCO3+2H2OMgCO3·3H2O+(NH4)2SO4+CO2↑,反应③为5[MgCO3·3H2O] 4MgCO3·Mg(OH)2·4H2O+CO2↑+10H2O,均产生CO2,D正确。
11.Fe2(SO4)3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a)。加入少量浓盐酸黄色加深(b)。已知:Fe3++4Cl- [FeCl4]-(黄色);浓度较小时[Fe(H2O)6]3+(用Fe3+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溶液a的pH≈1.3,证明Fe3+发生了水解
B.加入浓盐酸,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向b中加入AgNO3后,黄色褪去,说明H+能抑制Fe3+水解
D.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Fe3+
水解

如果Fe2(SO4)3溶液不水解则溶液呈中性,现测溶液a的pH≈1.3,证明Fe3+发生了水解,A正确;加入浓盐酸,H+浓度增大抑制Fe3+水解,Fe3+浓度增大,而Cl-浓度增大,促进Fe3++4Cl- [FeCl4]-平衡正向移动,Fe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也不一样,则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不一致的,B错误;向b中加入AgNO3后,发生反应:Ag++Cl-AgCl↓,导致Fe3++4Cl- [FeCl4]-平衡逆向移动,同时溶液中由于H+的浓度增大抑制Fe3+水解,使得溶液几乎无色,C正确;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发生反应:Fe3++3H2OFe(OH)3(胶体)+3H+,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Fe3+水解,D正确。
12.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配制50 mL 0.001 mol·L-1 FeCl3溶液、50 mL对照组溶液X,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1滴1 mol·L-1HCl溶液、1滴1 mol·L-1NaOH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M点对应的pH,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B.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可能是0.003 mol·L-1 KCl
溶液
C.曲线c和d说明Fe3+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D.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由题图可知,0.001 mol·L-1 FeCl3溶液的pH≈3.2,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使溶液呈酸性,A正确;0.003 mol·L-1 KCl溶液的pH=7,而图中对照组溶液X的pH与0.001 mol·L-1 FeCl3溶液相同,故溶液X不可能为0.003 mol·L-1 KCl溶液,B错误;在FeCl3溶液中加碱或酸后,溶液的pH变化均比对照组溶液X的变化小,因为加酸或碱均引起Fe3+水解平衡的移动,故溶液pH的变化比较缓和,C正确;FeCl3溶液水解生成Fe(OH)3,故若溶液的浑浊程度变大,则Fe3+的水解被促进,否则被抑制,D正确。
13.(8分)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四种溶液:
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③盐酸;④氨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溶液中有水解反应发生的是    (填编号,下同),溶液中溶质存在电离平衡的是    。
(2)比较①、②溶液,pH较大的是    。
(3)在溶液④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此时的值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①②
②④

变大
14.(10分)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
如下。
(1)Na2S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S+H2O HS+OH-、
HS+H2O H2SO3+OH- 
Na2SO3是强碱弱酸盐,S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其离子方程式为S+H2O HS+OH-、HS+H2O H2SO3+OH-。
(2)请根据题给信息判断Kw的关系①   (填“>”“<”或“=”,下同)④,Kh的关系①   ②。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只与温度有关,由于①和④的温度相同,故二者Kw相同;盐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盐的水解平衡右移,Kh增大,故Kh的关系为①<②。
(3)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相同体积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的白色沉淀比①多。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沉淀④比①多的原因是        。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BaSO4
升温过程中部分S被氧化为S
升高温度的过程中部分S被氧化为S,S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且BaSO4不溶于稀盐酸,故④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比①中多。
15.(6分)已知常温下,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6.2×10-10。
(1)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c(CN-)  (填“>”“<”或“=”)c(HCN)。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c(Na+)>c(CN-)>c(OH-)>c(H+) 
常温下,NaCN的水解常数Kh==≈1.61×10-5,Kh>Ka,故CN-的水解能力强于HCN的电离能力,由于NaCN与HCN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水解产生的c(OH-)大于电离生成的c(H+),混合溶液显碱性,且c(CN-)<c(HCN)。
(2)常温下,若将c mol·L-1盐酸与0.62 mol·L-1 K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得到中性溶液,则c=     (保留小数点后4位)。
0.616 2
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K+)=c(CN-)+c(Cl-),由元素守恒得c(HCN)=c(K+)-c(CN-)=c(Cl-)=0.5c mol·L-1,由CN-+H2O HCN+OH-得Kh===,解得c≈0.616 2。
返回
谢 谢 观 看
盐类的水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