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②内因: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材料四: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
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阶段 大事 说明
兴起 金田起义(1851)
发展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高潮 北伐(失败)
西征 转折 天京事变(1856)
失败 天京陷落(1864)
建号“太平天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标志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第二次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填写下表。
时间:1851年
领导人:洪秀全
地点:广西金田村
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太平军
①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②永安建制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王朝对峙。
③定都天京
公等苦满洲之祸久矣!……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说明了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其封建意识浓厚→个体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重点突破
太平军纪律严明,清军丧失斗志。
太平军的政策赢得民众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发展迅猛?
材料1 “彼方纪律严明,而我军毫无纪律,退易进难”。
——(时任广西巡抚)周天爵《致粤督书》
材料2 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3: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禁山而来,如虎兕出柙。……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说明了清军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则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识图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定都天京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方法: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目的:
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评价:
②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永安
武昌
安庆
天京
连镇
天津
北京
扬州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金田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走向全盛
北伐和西征
天王府复原图
材料一: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潘旭澜《太平杂说》
材料二: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材料三:洪秀全去探视东王杨秀清的病情时,坐的是64人抬的大轿。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天王宝座
天京变乱的原因:
南王:冯云山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逼迫
猜忌
斥责
杀
杀
走
天京事变
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太平天国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王洪秀全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东王杨秀清
忠王李秀成
英王陈玉成
干王洪仁玕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颁布《资政新篇》
未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860年
1862年
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1864年
李秀成攻克杭州,
进逼上海,遭反扑
湘军围困天京,
李秀成救援失败
天京陷落
李鸿章淮军
华尔洋枪队
曾国藩湘军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发展:永安建制
全盛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资政新篇》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尝试动手画一画太平天国的过程图(标注重要事件即可)
材料一: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领之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
——徐中约主编:《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天国领导抛弃了与广大将士共甘苦的良好传统,大搞封建等级制,享乐腐化,追求奢侈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风一直伴随太平天国始终。
——赵志刚:《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分析》
材料三: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附近。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组织洋枪队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已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何会走向失败呢?请大家结合上述材料进行思考
人间难圆“天国梦”
组织基础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现有制度也执行不了
领导者缺乏革命进取心,逐渐腐化;内部分裂
脱离人民群众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请从下面几个方面说说,人间难圆“天国梦”的原因有哪些?
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天王府天王宝座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内因(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空想性、狂热性、分散性)
外因(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与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旧民主主义革命
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①起义背景新——
②起义形式新——
③治国方案新——
④担负任务新——
⑤失败原因新——
⑥所属范畴新——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那些新的特点(鲜明的时代性)?
小组合作讨论,组长主持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合作探究】
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
发展历程
失败原因(根本)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评价
影响
性质
地位
1851
1853
1856
1859
1864
(时间)
(发展形势)
爆发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天京事变
新纲领
新核心
天京陷落
脱离
实际
沉重打击了……
反封建反侵略
规模宏大
课堂小结
1.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领导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
A.洪仁玕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2.“1856年,邹树荣在《纪平江勇事》诗中虽称太平军为‘贼’,但却充满了赞叹的口气:传闻贼首称翼王,仁慈义勇头发长,所到之处迎壶浆,耕市不惊民如常,贼至犹可兵则殃。”他称赞的“翼王”是( )
A.石达开 B.杨秀清 C.李秀成 D.陈玉成
3.(2024·山东济宁中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兰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B
A
当堂达标
B
4.“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5.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6.(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C
A
C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以及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中国的社会危机……1851年,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太平天国要推翻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建立农民政权,频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平均分配土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弃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在打击清王朝的同时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与人民的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自然灾害严重。
(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3)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