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5 10:35:3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1. 政治: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同时,封建制度日益僵
化,渐趋衰落。
2.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白银货币化,经济
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及闭
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3. 民族和对外关系: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
发展,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渐走向闭
关自守,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 文化: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
向,倡导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
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专题二 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原因 表现
市场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②沉重的封建剥削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
国际 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阻断海外市场
资本 ①“重租税以困辱之”,赋税繁重。 ②商业资本转向土地经营和奢华生活消耗
原因 表现
政策 对内 重农抑商政策
对外 朝贡贸易体制、“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原因 表现
科技 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突破
思想 ①程朱理学主导,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注重纲常伦理,
强调道德心性。
②传统儒学讲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
根本 腐朽的封建制度
专题三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 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
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
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 对艺术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
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戏曲等艺术形
式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
3. 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为通俗文
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
形式的读者队伍壮大。
4. 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
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
1. (2023·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35题)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
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
辅”。由此可知,当时(  )
A.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 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
C. 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 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
解析:  据材料“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
唐宰辅”可知,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内阁首辅的地位已经和
汉唐时期的宰相类似,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即中枢
决策程序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而非中央
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的提高,与“六部执行效
率不断降低”无关,排除B项;“重建”说法错误,明朝废宰
相后,没有再设立,排除C项。
2. (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6题)由下表可知,清政府的边疆治理
(  )
地区 治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蒙古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
旗长
A. 推动了中央行政制度变革 B. 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C. 防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解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清代对新疆、西藏以及蒙古等地
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边疆
管理,并不是中央行政制度变革,排除A项;B项与清朝史实不
符,排除;边疆管理针对的是边疆地区,并没有防止西方对中
国的侵略,排除C项。
3. (2022·山东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
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
一做法(  )
A. 规范了中外贸易
B. 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 强化了闭关自守政策
D. 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  据“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
易,不得再赴宁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闭关自守政策,C项正
确;材料强调对外来商船的限制,只允许在广东交易,排除A项;
闭关自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者东来,但未阻滞“列强的经
济侵略”,排除B项;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
场,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
4. (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清朝前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
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这说明当时(  )
A. 民生艰难 B. 商业繁荣
C. 文化普及 D. 思想活跃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前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
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
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这体现了商业繁荣的
情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生艰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
材料无法得出文化普及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思想领
域活跃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5. (2022·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顾炎武认为,凡是有益的思考,
必定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据此可知,他的主张
是(  )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工商皆本 D. 经世致用
解析:  材料“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
民根本之计’”,体现了顾炎武强调士大夫应当具有心怀天下的经
世致用思想,D项正确;格物致知强调对天理的探究,排除A项;
“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 (2023·云南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
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
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  )
A. 反对重农抑商 B. 追求个性自由
C. 反对民主政治 D. 追求男女平等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不满紧箍
咒约束其言行的封建礼教,向往天地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明
代社会中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与
反对重农抑商的经济理念无关,排除A项;反对民主政治与“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不符,排除C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在
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感谢观看!专题一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1.政治: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同时,封建制度日益僵化,渐趋衰落。
2.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白银货币化,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3.民族和对外关系: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文化: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倡导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专题二 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原因 表现
市场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②沉重的封建剥削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
国际 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阻断海外市场
资本 ①“重租税以困辱之”,赋税繁重。 ②商业资本转向土地经营和奢华生活消耗
原因 表现
政策 对内 重农抑商政策
对外 朝贡贸易体制、“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科技 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突破
思想 ①程朱理学主导,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注重纲常伦理,强调道德心性。 ②传统儒学讲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
根本 腐朽的封建制度
专题三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对艺术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戏曲等艺术形式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
3.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壮大。
4.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
1.(2023·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35题)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当时(  )
A.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
C.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
2.(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6题)由下表可知,清政府的边疆治理(  )
地区 治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蒙古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推动了中央行政制度变革
B.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C.防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2022·山东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
A.规范了中外贸易
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自守政策
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4.(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清朝前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这说明当时(  )
A.民生艰难     B.商业繁荣
C.文化普及   D.思想活跃
5.(2022·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顾炎武认为,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工商皆本   D.经世致用
6.(2023·云南学业水平合格考8题)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  )
A.反对重农抑商   B.追求个性自由
C.反对民主政治   D.追求男女平等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D 据材料“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内阁首辅的地位已经和汉唐时期的宰相类似,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即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的提高,与“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无关,排除B项;“重建”说法错误,明朝废宰相后,没有再设立,排除C项。
2.D 据图示信息可知,清代对新疆、西藏以及蒙古等地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边疆管理,并不是中央行政制度变革,排除A项;B项与清朝史实不符,排除;边疆管理针对的是边疆地区,并没有防止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
3.C 据“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闭关自守政策,C项正确;材料强调对外来商船的限制,只允许在广东交易,排除A项;闭关自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者东来,但未阻滞“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前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这体现了商业繁荣的情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生艰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文化普及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思想领域活跃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5.D 材料“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体现了顾炎武强调士大夫应当具有心怀天下的经世致用思想,D项正确;格物致知强调对天理的探究,排除A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B 结合所学可知,《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不满紧箍咒约束其言行的封建礼教,向往天地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与反对重农抑商的经济理念无关,排除A项;反对民主政治与“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不符,排除C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3 /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