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
晚清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
抗争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1. 政治: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为
救亡图存先后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华民族在斗争探索中不断觉醒。
2. 经济:随着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洋务企业的创办开启了经济近代化,民族工业出现并获
得初步发展。
3. 思想:地主阶级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开始开眼
看世界,学习西方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
4. 外交:传统朝贡礼仪、华夷之辨受到冲击,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条
约体制,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
5. 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
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阶段 1840—1894年 1894—1901年
主要
国家 英法为主,俄美随后 除英、法、美、俄外,日本和
德国成为侵华的急先锋
特点 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
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
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
强间的关系以相互竞争为主;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
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以及相
对落后的俄国 侵华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
制华”的政策;经济上,由以
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
主、商品输出为辅。侵华形成
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共同支
配中国
专题二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认识 ①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明
显的阶段特征。
②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由以欧洲列强为主
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
向其他国家转移。
③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
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中国的经济和统治秩序,扩大了中
外交流的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专题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
派别 背景 阶级属性 主张 结果 影响
抵抗
派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觉醒 地主阶
级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未实践 启迪近代中
国人向西方
寻求救国救
民真理
太平
天国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尖锐 农民阶
级 有田同耕,
平均分配;
提出新的社
会经济政策 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
实现 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
力,其主张
影响后世
派别 背景 阶级属性 主张 结果 影响
洋务
派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
临内忧外患 地主阶级中央与地方实力派 师夷长技以
自强、求富 创办了近代
军事、民用
工业和新式
学堂,甲午
中日战争的
失败标志其
破产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
一批近代科
技人才
维新
派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戊
戌变法,但
遭到顽固势
力阻挠,失
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 (2023·福建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
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规定破坏
了中国的( )
A. 司法主权 B. 关税主权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属于关税,而
中国的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无法自己确定,所以是破坏了中国的
关税主权,B项正确;这一规定破坏的是中国的关税主权,并不是
司法主权、领土主权和领海主权,排除A、C、D三项。
C. 领土主权 D. 领海主权
2. (2023·辽宁学业水平合格考10题)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
的奏折中写道:“况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
顺。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
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不平等条约
与材料中“和议”相关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兴起于
19世纪60年代,《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B项正确,《南京
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辛丑条
约》是1901年签订的,排除A、C、D三项。
3. (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11题)太平天国曾颁布《天朝田亩
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
主张是( )
A. 政治平等 B. 财富平均
C. 思想自由 D. 民族独立
解析: 材料“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
思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经济要求,不是政治方
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财富平均,不是思想自
由,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经济方面的要求,生存生活问
题,不是民族独立,排除D项。
4. (2022·山东学业水平合格考12题)1895年7月,在俄国的胁迫下,
清政府向俄法银行团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以海关收入作担
保。这一借款主要用于( )
A. 对日赔款 B. 发展洋务
C. 支持变法 D. 镇压革命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对日赔款举借外债,俄
国为攫取侵略权益,乘机以干涉还辽邀功,抢先揽借,但因财力不
足,与法合贷,故亦称“俄法洋款”,A项正确;B、C、D三项不
符合史实,排除。
5. (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观察下图,这两部著作( )
A.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D. 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D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维新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
度,排除B项;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
除C项。
6. (2022·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晚清某告示写道:“窃有天主
教,由咸丰年间,串结外洋人,祸乱中华,耗费国帑……今以上天
大帝垂恩,诸神下降,赴垣设立坛场,神传教习子弟,‘扶清灭
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出自
( )
A. 太平军 B. 维新派
C. 义和团 D. 革命党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
机日益加深。为了反抗列强的侵略,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
团运动兴起,C项正确;太平军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排除A项;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革命党
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项。
感谢观看!专题一 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
晚清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抗争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1.政治: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救亡图存先后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华民族在斗争探索中不断觉醒。
2.经济:随着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的创办开启了经济近代化,民族工业出现并获得初步发展。
3.思想:地主阶级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外交:传统朝贡礼仪、华夷之辨受到冲击,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条约体制,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
5.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专题二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阶段 1840—1894年 1894—1901年
主要国家 英法为主,俄美随后 除英、法、美、俄外,日本和德国成为侵华的急先锋
特点 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强间的关系以相互竞争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以及相对落后的俄国 侵华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侵华形成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
认识 ①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②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他国家转移。 ③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中国的经济和统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专题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
派别 背景 阶级属性 主张 结果 影响
抵抗派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觉醒 地主阶级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太平天国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农民阶级 有田同耕,平均分配;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实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洋务派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地主阶级中央 与地方实力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其破产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维新派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戊戌变法,但遭到顽固势力阻挠,失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2023·福建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2.(2023·辽宁学业水平合格考10题)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况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中“和议”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11题)太平天国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主张是( )
A.政治平等 B.财富平均
C.思想自由 D.民族独立
4.(2022·山东学业水平合格考12题)1895年7月,在俄国的胁迫下,清政府向俄法银行团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以海关收入作担保。这一借款主要用于( )
A.对日赔款 B.发展洋务
C.支持变法 D.镇压革命
5.(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观察下图,这两部著作(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D.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6.(2022·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晚清某告示写道:“窃有天主教,由咸丰年间,串结外洋人,祸乱中华,耗费国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诸神下降,赴垣设立坛场,神传教习子弟,‘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出自( )
A.太平军 B.维新派
C.义和团 D.革命党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B 结合所学可知,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属于关税,而中国的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无法自己确定,所以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项正确;这一规定破坏的是中国的关税主权,并不是司法主权、领土主权和领海主权,排除A、C、D三项。
2.B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B项正确,《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排除A、C、D三项。
3.B 材料“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经济要求,不是政治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财富平均,不是思想自由,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经济方面的要求,生存生活问题,不是民族独立,排除D项。
4.A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对日赔款举借外债,俄国为攫取侵略权益,乘机以干涉还辽邀功,抢先揽借,但因财力不足,与法合贷,故亦称“俄法洋款”,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D 据图示信息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D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维新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
6.C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了反抗列强的侵略,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兴起,C项正确;太平军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革命党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项。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