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清末民初(1901—1919年)时期的阶段特征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均呈现
出向现代化演进的趋势。
1.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
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
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坚持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
约国一方,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2.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
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不断传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4. 社会生活: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
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朝着文明、开
化的方向发展。
专题二 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
1. 政治上——从帝国到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共和
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的初步尝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 经济上——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
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
了推动作用。
3. 思想上——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
想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4. 社会生活上——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
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
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
一新。
社会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认为中国传统
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自守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
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
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
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
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
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
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
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尊孔复古手段企图达到复
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
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专题三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1. (2022·北京学业水平合格考15题)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
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
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
A. 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解析: 根据所学,1911年武昌起义,D项正确;1839年虎门销
烟,排除A项;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B项;19世纪末义和
团运动,排除C项。
2. (2023·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5题)下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
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
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 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中华民国建立 D. 新文化运动
解析: 据材料可知,徐凌霄的求学经历主要包括考入山东客籍
高等学堂、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学习,授予举人出身,与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相符,故选B
项;洋务运动于1895年破产,而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排除A
项;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与材料“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
学”相悖,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中华民国,与材料“晚清
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相悖,排除D项。
3. (2022·湖南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
文件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项正确;《钦定宪
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民国宪法》是1946年
国民政府颁布的,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
新中国颁布的,排除D项。
4. (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10题) “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
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
为昙花一现的闹剧。”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 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C. 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解析: 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
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
命对于民主共和理念的影响,并未强调其革命纲领,排除B项;辛
亥革命并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排除C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
成民族独立的任务,排除D项。
5. (2022·贵州学业水平合格考5题)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
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
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B. 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 经济主权丧失殆尽
D. 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解析: 当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与沿江地区的城市,内地
较少,反映出其分布不均衡,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纺织,没有体
现经济结构,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与社会结构无
关,排除D项。
6. (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12题)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
良刍议》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
无病之呻吟”。这体现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是( )
A. 提倡民主 B. 提倡新道德
C. 提倡科学 D. 提倡新文学
解析: 根据材料“《文学改良刍议》”“须言之有
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新文化运动时
期,胡适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改良,D项正确;A、B、C三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感谢观看!专题一 清末民初(1901—1919年)时期的阶段特征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均呈现出向现代化演进的趋势。
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坚持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不断传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4.社会生活: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
专题二 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
1.政治上——从帝国到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经济上——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思想上——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4.社会生活上——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社会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自守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尊孔复古手段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1.(2022·北京学业水平合格考15题)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
A.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2. (2023·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5题)下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
3.(2022·湖南学业水平合格考9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10题) “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闹剧。”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C.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5.(2022·贵州学业水平合格考5题)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B.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经济主权丧失殆尽
D.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6.(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合格考12题)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体现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D 根据所学,1911年武昌起义,D项正确;1839年虎门销烟,排除A项;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B项;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
2.B 据材料可知,徐凌霄的求学经历主要包括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学习,授予举人出身,与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相符,故选B项;洋务运动于1895年破产,而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排除A项;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与材料“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相悖,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中华民国,与材料“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相悖,排除D项。
3.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项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民国宪法》是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排除D项。
4.A 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于民主共和理念的影响,并未强调其革命纲领,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排除C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排除D项。
5.B 当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与沿江地区的城市,内地较少,反映出其分布不均衡,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纺织,没有体现经济结构,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与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文学改良刍议》”“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改良,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