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21: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秋天的怀念》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文中“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一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暴怒无常?
2.文中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结合实际生活,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5.读完选文,请你谈谈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怀念母亲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平常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的缅怀。
B.全文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坚忍、无私的母亲形象。
C.本文以曲折巧妙的情节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深沉。
D.本文采用了记叙与抒情交融的写法。在几次有关“看花”的记叙中,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从而深化了主题。
7.下列对“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省略号蕴含着母亲对“我”双腿瘫痪的无奈与伤心。
B.面对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的儿子,绝望的母亲只好自我安慰。
C.语言朴实,却饱含着慈母对儿子的一片殷殷深情。
D.联系下文中母亲身染重疾的情节,仿佛可以看到她强打精神安慰和勉励儿子的动人情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不仅点出了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作者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第②段中“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自己的悲苦,完全没注意到母亲病情的悔恨之情。
C.全文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第④段语气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
D.本文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她慈爱、包容、细心、坚忍。
9.赏析本文时,小荔认为“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中的“挡”是有意动作,而小夏却认为,此时母亲进来是想让“我”去看菊花,无意中站在了窗前。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1.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以下题目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下列对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文章就“看花”展开情节。
B.“看花”是母亲对“我”的爱的集中体现,她希望我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C.“看花”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乐观,虽然“我”双腿瘫痪,但母亲并没有放弃享受生活。
D.“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也是母亲对“我”的期待。
1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文中多次提到“悄悄地”,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
16.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品味下列词语,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2)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秋天的怀念》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无常”意思是时常变化,变化不定。从“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以看出“我”的暴怒无常。 2.这句话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和安慰,希望“我”在困境中要坚强,勇敢地活下去,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3.母亲是一个坚强、慈爱、细心、无私的人。(如从“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看出母亲的细心和慈爱;从母亲忍受病痛还鼓励“我”可看出坚强等)
【导语】这篇节选情感真挚浓烈,“我”瘫痪后的暴躁与母亲的隐忍疼爱形成鲜明对比,如“我”砸玻璃、摔东西,母亲却悄悄关注。母亲重病仍强撑照顾“我”,那句“好好儿活”反复出现,饱含着对“我”的鼓励与对生活的期许,尽显深沉母爱,读来令人动容。
1.本题考查文章词语和内容理解。
由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可知,这里先点明“我”脾气状态。要理解“无常”,需从文中找体现“我”情绪变化无规律的语句。由第①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知,“突然”“猛地”这两个词很关键,“突然”表示在正常看着雁阵时,毫无预兆地情绪爆发砸碎玻璃;“猛地”也是在正常听歌时,瞬间情绪失控摔东西,这充分说明“我”的情绪不受控制,变化不定,从而体现出“暴怒无常”。从母亲的行为侧面也能印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眼边红红的”,这些描写表明母亲清楚“我”情绪变化快且激烈,只能小心翼翼应对,进一步说明“我”的暴怒无常。所以,通过对文中这些关键语句的分析,就能清晰理解“无常”的含义,并找出体现“我”暴怒无常的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由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可活什么劲”可知,“我”因双腿瘫痪陷入极度痛苦与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此时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由第①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这些行为可知,母亲默默承受着“我”的坏脾气,内心满是心疼与无奈。她说的这句话,首先是在安慰“我”,让“我”知道即便遭遇不幸,还有母亲陪伴在身边,不是孤单一人。由第②段“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母亲自己重病缠身,却不顾自身痛苦,一心只想着“我”。她反复说“好好儿活”,更是对“我”的鼓励,希望“我”能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坚强地活下去。这句话饱含着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是她用自己柔弱却又无比坚强的身躯,为“我”撑起生活的希望,是母爱的深情表达。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第①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知,母亲在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时,选择默默地承受和关注,这体现了她的细心与慈爱,她不想给“我”增加压力,同时又在默默地关心着“我”;
由第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知,在“我”情绪失控、狠命捶打自己的腿时,母亲没有放弃,而是用坚定的语气鼓励“我”要坚强地活下去,这充分展现了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我”力量和支持;
由第②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母亲在病重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告诉“我”她的病情,而是独自承受着痛苦,这再次体现了她的坚强与无私,她不想让“我”为她担心,影响“我”的情绪。
4.示例一: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
示例二: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
示例三: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5.感慨为人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无法尽孝。我们抓住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哪怕是一句贴心的言语,一个关爱的眼神。(言之有理即可)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瘫痪后的“我”和母亲之间的互动,深刻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文章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不仅烘托出情感的忧伤和思念,也暗示了人生的转瞬即逝。“我”对母亲病情的无知和对生活的失望对比出母亲在自己困顿生活中仍使出全力的爱与包容。通过细腻的描写,尤其是母亲的忍耐和叮嘱“好好儿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情的珍惜。
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首先回顾文章中母亲对“我”说“好好儿活”的背景和意义。在文中,“我”因双腿瘫痪陷入了自暴自弃、极度消极的状态,母亲希望“我”能振作起来,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悲观,积极地面对生活,珍视生命,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哪怕身处困境也要努力生活下去。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理解。可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等,这是一种“好好儿活”的体现。个人成长与追求层面,可以谈谈设定目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发展兴趣爱好等内容。这也是在践行“好好儿活”。社会责任角度,可以考虑在社会中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关心他人、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心经营彼此间的感情,在相互陪伴与支持中积极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温暖与爱意,这也是好好儿活的一种方式。
5.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木想要安静地生长,但风却不停地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顺父母,但父母却可能已经不在了。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亲情遗憾的深刻感悟。
第④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和第⑤段“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写出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巨大的悲痛、自责和懊悔。母亲突然发病去世的事实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我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脚步,让父母永远健康长寿,现实却是无情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每一个瞬间,不让任何遗憾留下。
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描述母亲离世后的情景,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与亲人共度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应该及时行孝,多陪伴家人,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示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眼前人,同时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变化,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史铁生而言,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一种反思,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指引——即使没有了母亲,也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实现母亲未竟的愿望。
6.C 7.B
【导语】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用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母亲坚韧而无私的爱。文章以“看花”为线索,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情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瘫痪儿子在母亲细心呵护下逐渐走出生活阴影的转变历程。文章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形象,她以乐观与坚忍的姿态面对生活的不幸,激发了人们对亲情的深切体会与感悟。整体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令人感动不已。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文章情节并不曲折巧妙。主要是围绕“看花”这一事件展开,中间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情节比较平实简单,主要通过朴实的叙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无私、深沉;
故选C。
7.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B.这句话不是母亲的自我安慰,母亲也并没有绝望。母亲说这句话是为了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期望,希望儿子能振作起来;
故选B。
8.D 9.同意小荔的观点,“挡”是挡住,母亲有意的动作。母亲有意地挡住“我”的视线,是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景象,产生悲观的情绪,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表现了母亲处处替我着想的坚忍与无私。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瘫痪后的“我”和母亲之间的互动,深刻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文章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不仅烘托出情感的忧伤和思念,也暗示了人生的转瞬即逝。“我”对母亲病情的无知和对生活的失望对比出母亲在自己困顿生活中仍使出全力的爱与包容。通过细腻的描写,尤其是母亲的忍耐和叮嘱“好好儿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情的珍惜。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根据第①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知,通过对母亲“躲”“听”“进来”等动作描写以及“眼边红红的”神态描写,体现出母亲的细心与慈爱,面对脾气暴怒无常的“我”,默默关注又怕打扰“我”。根据第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知,此处运用语言描写,展现母亲对“我”的包容与鼓励,希望“我”能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体现出母亲的慈爱与坚忍。文中并没有对母亲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其慈爱、包容、细心、坚忍这些特点。本项“本文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误;
故选D。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以及“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可知,当时“我”正看着窗外飘落的树叶,落叶往往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逝、衰败,容易引发悲伤消极的情绪,而母亲深知“我”双腿瘫痪后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她不想让“我”因看到这样凄凉的景象而更加难过,进而陷入对生活绝望的状态中,所以特意站到窗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我”看向窗外的视线,想引导“我”把注意力放到美好的菊花上,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母亲这个“挡”的动作是有意为之的,饱含着她处处替“我”着想的深情,也体现出母亲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坚忍以及对“我”无私的爱。所以同意小荔的观点,“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
10.(1)“偷偷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怕刺激到“我”的小心翼翼。
(2)“央求”表现了母亲希望“我”能出去散心的迫切心情和对“我”的关爱。 11.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展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导语】文章通过描绘“我”与母亲之间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无私的奉献。在“我”经历双腿瘫痪的痛苦及情感波动时,母亲始终以温柔与坚韧包容“我”。文章细腻地刻画了母亲日益憔悴的形象,以及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对孩子的未竟之愿和挂念,反映出伟大的母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而是体现在无声的付出与关怀中。结尾通过北海赏菊,象征着“我”对母亲未尽之语的领悟,呼应文章主旨,催人泪下。
10.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结合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知,“偷偷”为叠音词,是对母亲看到“我””发脾气后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和心疼;“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所以一丝也不敢松懈,时刻关注着儿子,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暗示出此时此刻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想要通过推“我”去看花,重新激发“我”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央求”表现了母亲希望能带“我”出去看花,体现了她对儿子身体和精神恢复的渴望,以及在病痛中依然不辞辛劳地关心儿子的博大母爱。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是母亲说的话,因此是语言描写。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表现了她对儿子深切的爱和期盼。“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是母亲对往事的回忆。母亲的这些话语,表现了她对儿子深切的爱和期盼,希望用带他出去走走的方式缓解他的痛苦,带来一丝快乐。通过母亲话语中的细腻情感,衬托出她对孩子无私而含蓄的母爱,同时也反映了母亲内心的隐痛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母亲用言语间接地表达了对儿子生活的牵挂与用心良苦,也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12.C 13.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导语】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刻画,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文章以瘫痪的“我”为主视角,描绘了母亲在面临病痛和生活压力时,依然以积极的态度照料“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文中双线并进,一方面渲染母亲的辛劳和隐忍,另一方面展现自己的自责与成长。通过“北海的菊花”这个意象,象征生命的美丽和希望,最终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活下去的决心。文字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母亲提议看花主要是为了“我”,想让“我”振作起来,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生活。母亲的重点在于帮助儿子走出困境,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以及前文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可知,“我”因双腿瘫痪而情绪低落、消极,对生活失去信心,极易触景生情。树叶“唰唰啦啦”飘落,这是一种衰败、萧条的景象,很容易引发“我”内心的伤感与痛苦,让“我”更加逃避生活,甚至进一步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结合第③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可知,母亲看到“我”在看落叶,立刻挡在窗前,并且提议去看北海盛开的菊花。母亲的这一系列举动,是希望“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落叶这种让人消沉的景象上,而是去关注充满生机与美好的菊花。
由此可见,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是因为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进而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母亲想通过挡住落叶,引导“我”关注美好的事物,鼓励“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4.“悄悄地”反复出现,体现母亲对“我”暴怒情绪的理解与包容,她默默关注“我”的状态,避免正面冲突,展现母爱的细腻与隐忍。 15.“秋天”是故事的背景(母亲去世、菊花盛开),象征生命的凋零与重生;“怀念”既指对母亲的追思,也指“我”在母亲影响下,终于理解“好好儿活”的深意,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传承。
【导语】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残疾作家与病重母亲之间的深沉情感。通过“砸玻璃”“摔东西”等暴怒细节与母亲“悄悄躲出去”“红着眼进来”的隐忍形成强烈对比,展现特殊母子关系中爱的张力。文中三次“好好儿活”的重复,既是母亲的生命嘱托,也构成了全文的情感内核。作者用“北海的菊花”作为希望意象,将个人创伤记忆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秋天的怀念”这一标题,既指向母亲离去的季节,更暗喻生命成熟时对亲情最痛的领悟。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根据首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知道“我”双腿瘫痪后内心饱受折磨,母亲理解和体谅儿子的痛苦,想给“我”独处发泄的空间,希望“我”能自己平静下来;
根据首段“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知道“我”已经平静下来,她想进来看看“我”的情况,但又不想打扰“我”,所以弄出的动静很小,怕“我”平静下来的情绪又有起伏。
根据第③段“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在与“我”说话的时候提及了敏感的词,她害怕这些词让“我”再度伤心,所以“悄悄”地走了出去。
“悄悄地”反复出现,体现母亲小心翼翼、隐忍克制的形象。她既怕刺激儿子情绪,又默默守护,体现母亲对“我”暴怒情绪的理解与包容,凸显深沉的母爱。这一细节强化了母亲无私付出与儿子痛苦挣扎的对比,展现母爱的细腻与隐忍,增强情感张力。
15.本题考查理解题目。
“秋天的怀念”的“秋天”,点明了本文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是在落叶飘零、菊花盛开的时节,母亲去世。“秋天”这个时节特别能表达人物心中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落叶的飘零象征生命的逝去,菊花的盛开象征生命的重生。
联系第④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和第⑥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可知,母亲是秋天去世,菊花盛开在秋季,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象征生命的成熟,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到了母亲深沉的爱,也明白了作者经过命运的打击,最终获得了生命的体悟,理解了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深意,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传承。
16.(1)动作描写。一个“挡”的动作,表明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一直”:长期以来,总是。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导语】《秋天的怀念》通过写“我”面对瘫痪后的绝望和母亲用爱给予力量的故事,揭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主题。在秋天的背景下,萧索自然景象与人物心境交织,既烘托了母亲的坚忍与慈爱,也推动了“我”领悟母爱的过程。文章借母亲的离世,唤起深刻的怀念与反思,最终传递出珍惜生命、努力活下去的生命哲理。细腻的情感刻画,深化了读者对母爱的体悟。
【小题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结合③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联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可知,“挡”是母亲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内心本就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与痛苦。而窗外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那是一种秋天的萧条之景,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凋零、生活的落寞。母亲深知“我”的多愁善感,看到这样的景象只会让“我”更加伤感,甚至陷入更深的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状态里。所以她迅速地“挡”在窗前,这个动作十分自然又饱含深情,是母亲下意识地想要保护“我”的心灵,不想让外界这些容易引发悲伤情绪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期望能通过提议去看盛开的菊花,引导“我”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由此可见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细腻的爱。
(2)结合②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联系“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一直”可理解为总是,长期以来。“我”双腿瘫痪后,满心都沉浸在自己身体残疾所带来的悲苦之中,整天或是情绪失控,或是自怨自艾。母亲其实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我”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在那段日子里,从始至终,也就是“一直”都没有去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直到后来妹妹告知,母亲都已经离世了,“我”才知晓,这时回想起来,就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疏忽是多么不应该,内心满是悔恨,“一直”一词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