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
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
A.
嫉妒(jí)
佣人(yòng
)
祈祷(qí)
脊梁(jǐ)
B.
脑髓(suǐ)
挨打(āi)
号召(zhào)
目不窥园(kuì)
C.
炽痛(chì)
惩罚(chéng)
强迫(qiǎng)
气氛(fēn)
D.
字帖(tiē)
军帖(tiě)
滑稽(jī)
九曲连环(qǔ)
2.
选出字形、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2分)(
)
A.
人迹罕至(hǎn,稀少)
锲而不舍(qì,镂刻)
B.
鲜为人知(xiǎn,新鲜)
沥尽心血(lì,滴)
C.
迥乎不同(jiǒng,差得远)
警报迭起(dié,屡次)
D.
义愤填鹰(yīng,胸)
兀兀穷年(wù,辛苦的样子)
3.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A.
奥本海默四十多岁时就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B.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剂的文化药方。
C.
佩服他、仰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D.
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既合。
4.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苗苗今天穿了一件漂亮衣服,特别惹人注目。
B.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被评为市杰出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C.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更需要拥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
D.这件事我们大家才刚刚知道,真是鲜为人知。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
。
(2)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
着,声音是低哑的。
(3)他是本城中极
,质朴,博学的人。
(4)他们该不会
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A.回环曲折
肿胀
正派
强迫
B.九曲连环
臃肿
方正
要
C.九曲回环
臃肿
正派
要
D.九曲连环
肿胀
方正
强迫
6.选出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样的神话故事符合儿童心理,既增添神秘感,又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B.《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作者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C.《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了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和他们之间的交流。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
C.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8.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2分)(
)
A.
《木兰诗》——南北朝时期——选自《乐府诗集》
B.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C.
《伤仲永》——选自《资治通鉴》——王安石
D.
《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
9.
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
,我们
;
读
,我们
。
二、背诵与默写
(4分)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2.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三、综合性学习(5分):
今年5月13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分)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分)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6个字以内)(1分)
四、阅读
(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11分)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
见往事耳(
)
②及鲁肃过寻阳(
)(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分)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达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2分)
5.比较我们以往所学的仲永与本文的吕蒙,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1分)
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⑶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⑷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⑸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⑹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⑺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⑻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⑼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反既往”在文中是指
(1分)
3.第⑴、⑵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选取了哪三件事来体现闻一多的说和做的?(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课外阅读(11分)
与女儿沟通音乐
①
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我女儿喜欢听流行音乐,对当红的港台歌星如数家珍,书桌周围的墙面上贴满了偶像的彩照。对她的热劲,我虽然理解,但总有些不以为然,我对她说,对流行音乐这么热衷没多大意思,应该听一些古典的,那才是受用一世的。谁知她反击道:你只知道听贝多芬、莫扎特,都是些老古董。
②
有一次,她要我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CD,她说音乐课上老师刚教过,觉得蛮好听的,要我再放给她听。这天她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
③
又一天,女儿在放Beyond的歌,当听到那熟悉的《光辉岁月》时,我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一时间竟唱得热血沸腾,豪情激荡,女儿在一旁很惊讶:爸爸,你也懂啊?我晓:爸爸年轻时也是喜欢流行音乐的,特别喜欢这首《光辉岁月》,还有达明一派、草蜢、昆拿、优客李林,还有刘文正、谭咏磷、张国荣、陈百强、徐小风、奚秀兰,还有邓丽君!
④
当我说出这一串串乐队组合和歌星名字时,女儿先是直瞪眼,继而是拍手欢呼,激动过后,她问我:既然你这么喜爱过流行音乐,现在为什么不听了 我说:听了古典再听流行,觉得味道不够了,这可能和一个人的年龄、性情、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有关。流行音乐是属于青春期的,所以年轻时一般都喜欢追星,但慢慢地要听一些古典的,古典是老古董,古典是经典:是几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喜欢上,那幸福迷恋的感觉肯定会超过你迷流行音乐的感觉。当然,流行音乐中也有好的,有精华作品,比如刚才听的《光辉岁月》,一听到,我仍会激动,仍会要听,要唱。
⑤
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一天,她在听韩国当红组合H·O·T的歌,我听到有一首歌的旋律优美跌宕,很有感染力,就问这歌叫什么,女儿说是《孩子啊》。晚上回家后,女儿一见我就如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你知道吗?你上午听到的《孩子啊》这首歌的曲子是根据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改编的,我看过说明的。还有首《希望》,中间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⑥
又过了几天,女儿对我说,最近听张学友的歌,发现在乐队伴奏中有羽键琴,“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中不也有羽键琴吗 ”我说是啊,羽键琴曾是一件流行的古乐器,看来现在的流行乐坛也已注意吸取古典音乐的养料,你听,用了古典曲调和古乐器,味道和品位就不一样了。女儿频频点头。我又说:其实,古典音乐也吸取了其他音乐的养科,如巴托克、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在他们的音乐中,就采用融合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曲调,民间音乐也可说是一种流行音乐,流传的时间长了,再经过大师们的妙笔生花,于是就化成了古典音乐的一部分。所以古典和流行并不是绝缘的,好的音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女儿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用原文回答)(2分)
2.第④段中加点字“这”指代什么 (1分)
3.“从那天起,我和女儿在听音乐时的对立情绪缓和了许多”,“我”和女儿之间为什么会“对立” “对立情绪缓和”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2分)
4.父亲认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胜一筹的依据是什么?(2分)
5.女儿与父亲在欣赏音乐方面获得了怎样的共鸣点,请用原文语句来表述。(2分)
6.文章中有多处描写了作者欣赏音乐的心得,你喜欢音乐吗 你对音乐还有其他心得体验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2分)
五、作文(40分)
生活是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十三四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你一定从中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得到了教益和启迪,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性情。请你以“
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补全题目,写出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C
2.C
3.
A
4.
D
5.
D
6.C
7.B
8.C
9.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二、综合性学习:
1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2分)
②略(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
2略(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三、背诵与默写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四、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①了解
②到了……时候,到。
2、略
3、涉猎;见往事
4、惊讶;赞叹
5、略。
(二)
1.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2.在这里是说“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3.第①②段是文章的过渡段,第①段总承上文;第②段总起下文。第①段和第②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他走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大无畏的精神),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5.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流行示威。
(三)
1.
对当红的港台歌星如数家珍,书桌周围的墙面上贴满了偶像的彩照。
2.指听了古典音乐再听流行音乐感到味道不够的这种感觉。
3.女儿的过份热衷于流行音乐和追歌星。我喜爱听古典音乐,女儿的不理解。“我”也喜欢哼唱流行歌曲,并且能列出一大串当红歌星的名字,让女儿惊奇,通过与女儿的沟通,与女儿的对立情绪缓和许多。
4.古典音乐是几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5.流行音乐中吸收了许多古典音乐的养份,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略。
五、作文
略。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