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第二阶段 第13天 大题抢分练(三) 课件--2026版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第二阶段 第13天 大题抢分练(三) 课件--2026版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1: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阶段 重点培优 定时训练
层级二 定时训练 突破提能
第13天 大题抢分练(三)
2
4
3
题号
1
5
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3分)已知a1=,an∈,tan an+1=(n∈N*).
(1)求tan a1,tan a2,tan a3;
(2)证明:是等差数列,并求出tan2an;
(3)设bn=,求的前n项和Sn.
2
4
3
题号
1
5
[解] (1)a1=,tan a1=1,cos a1=,tan a2=,cos a2=,tan a3=.
(2)证明:tan2an+1===tan2an+1,故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tan2an=n.
(3)因为bn===,所以Sn=-1.
2
4
3
题号
1
5
2.(15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记△ABC的面积为S,已知=2S.
(1)求角A的大小;
(2)若a=2,求b2+c2的最大值.
[解] (1)因为=2S,所以bc cos A=bc sin A,
可得tan A=,因为02
4
3
题号
1
5
(2)由余弦定理可知a2=b2+c2-2bc cos ,即12=b2+c2-bc,
因为b2+c2≥2bc,所以bc≤,
所以bc=b2+c2-12≤,可得b2+c2≤24,
当且仅当b=c=2时,等号成立,所以b2+c2的最大值为24.
2
4
3
题号
1
5
3.(15分)如图,四棱台ABCD-A1B1C1D1的底面为菱形,AB=4,DD1=3,∠BAD=60°,点E为BC的中点,D1E⊥BC,D1E=.
(1)证明:DD1⊥平面ABCD;
(2)若A1D1=2,求平面A1C1E与平面
ABCD夹角的余弦值.
2
4
3
题号
1
5
[解] (1)证明:连接DE,DB.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60°,
所以△BD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DE⊥BC,DE=2,
又因为D1E⊥BC,D1E∩DE=E,D1E,DE 平面D1DE,
所以BC⊥平面D1DE,又DD1 平面D1DE,所以BC⊥DD1.
又D1E=,DD1=3,DE=2,
所以+DE2=D1E2,所以DD1⊥DE.
又因为DE∩BC=E,DE,BC 平面ABCD,
所以DD1⊥平面ABCD.
2
4
3
题号
1
5
(2)因为直线DA,DE,DD1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DA,DE,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A,E,C(-2,2,0),A1(2,0,3),
所以===(2,-2,3).
设平面A1C1E的法向量为n=,

2
4
3
题号
1
5
令x=3,得y=3,z=4,所以n=为平面A1C1E的一个法向量,
由题意知,m=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1C1E与平面ABCD的夹角为θ,
则cos θ===,
所以平面A1C1E与平面ABCD夹角的余弦值为.
2
4
3
题号
1
5
4.(17分)甲同学参加学校的答题闯关游戏,游戏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初试,共有5道题,已知这5道题甲同学只能答对其中3道,从这5道题中随机抽取3道题供参赛者作答,答对其中两题及以上即视为通过初试;第二轮为复试,共有2道题,甲同学答对其中每道题的概率均为,两轮中每道题答对得6分,答错得0分,两轮总得分不低于24分即可晋级决赛.
(1)求甲通过初试的概率;
(2)求甲晋级决赛的概率,并在甲晋级决赛的情况下,记随机变量X为甲的两轮总得分,求X的数学期望.
2
4
3
题号
1
5
[解] (1)甲要通过初试,则需要答对2道或3道题,
所以甲通过初试的概率为=.
(2)①若甲初试答对2道题,则甲晋级决赛,复试需要答对2题,
此时甲晋级决赛的概率为=.
2
4
3
题号
1
5
②若甲初试答对3道题,则甲晋级决赛,复试需要答对1题或2题,
当复试答对1题时,甲晋级决赛的概率为=,
当复试答对2题时,甲晋级决赛的概率为=,
综上所述,甲晋级决赛的概率为=.
在甲晋级决赛的情况下,随机变量X可取24,30,
P==,P==,
所以E=24×+30×=.
2
4
3
题号
1
5
5.(17分)已知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为F,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位于y轴两侧的A,B两点,当|AF|=4时,以AF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于点D(,0).
(1)求C的方程;
(2)若p<3,过A,B两点作C的切线m,n相交于点P,直线m,n与直线y=分别相交于点M,N,求△PMN面积的最小值.
2
4
3
题号
1
5
[解] (1)设焦点F,A,不妨设A在y轴右侧,
以AF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E,
因为圆E与x轴相切于点D,
所以x3==,y3=,
所以|ED|==2,
解得x1=2,y1=3,p=2,或x1=2,y1=1,p=6,
所以C的方程为x2=4y或x2=12y.
2
4
3
题号
1
5
(2)设B,因为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位于y轴两侧的A,B两点,所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b,b>0,
由 得x2-4kx-4b=0,Δ>0,
所以x1+x2=4k,x1x2=-4b,
则=4.
由x2=4y得y=,所以y′=x,
则直线m的方程为y-y1=x1,
2
4
3
题号
1
5
整理得y=①,
同理,直线n的方程为y=②.
联立①②得xP=,yP=,
令y=1,得M,N,
所以=.
2
4
3
题号
1
5
因为点P到直线MN的距离为d=1-,
所以S△PMN==
=≥2+b.
设t=,t∈(0,+∞),则令f (t)=t3+2t+,
则f ′(t)=3t2-+2,令f ′(t)=0,可得t=,
2
4
3
题号
1
5
所以当0<t<时,f ′(t)<0,f (t)单调递减;
当t>时,f ′(t)>0,f (t)单调递增,
故当t=,即k=0,b=时,f 的最小值为f =.
即△PMN面积的最小值为.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