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00: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宋代启蒙诗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一种以王朝设科而士人投考为特点的官员录用制度,从其初具形态到其终止(从隋唐之际到清朝末年),其历史延续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做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属处于中心地位的制度之一。概念理解养士求贤
军功授爵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一、隋唐以前的选官制二、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初步完善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通典》说)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杨纂传》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此俑头戴方帻,上穿宽袖衣,下着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 隋朝文官俑常科秀才
明经
进士
明法
明律
明算
等五十余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录取比例百分之一二 士人所趋,惟“明经”“进士”两科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代最高学府的名称是什么?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大雁塔(陕西西安)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及第后宴曲江
——唐·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武则天时期开始增设殿试和“武举”步射、马射、
马枪、负重、
语言、身材等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唐摭言》各抒己见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考卷糊名
誊录备案
三、宋元科举制的发展宋人殿试图四、明清科举制的衰落与终结“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科举制度,到1905年废止了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清明八股文文章按先后顺序分: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欺人技。三句承题,二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 、 ‘四史’ ,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算百姓、朝廷的晦气。”
——《廻溪道情》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个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他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儒林外史》“故愚以为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顾炎武《日知录》你是怎样看
八股取士的?各抒己见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拓展实践 查查资料,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飞、司马光等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是否中过进士。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课外阅读 假如你对科举制还想做进一步的了解的话,请你读一读《儒林外史》,相信你定有收获。